第五版与第四版相比,不同之处在于: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世界心脏病联盟(ESC/ACCF/AHA/WHF)将《急性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更新至第4版。根据指南内容,对书中的“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分型和诊断”等概念都做了相应更改;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仍进展较慢,乙胺碘呋酮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的使用地位有所下降,一些新的药物本书中也做了适当介绍。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历来备受临床关注,最近20年来采用体表心电图判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层出不穷,既快速且准确性高,本书中一并推荐。本本书通过“宽、窄、快、慢”4字法则,抓住心室电活动与机械活动这条主要思路,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从心电角度评估患者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并据此迅速确立相应的诊治措施,为抢救危
初入临床的医师开医嘱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开,或开不全面。本书列出内科常见疾病的医嘱及特殊情况下的医嘱,并采用注的形式对医嘱中重要检查、治疗及注意事项、其他可选方案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帮助年轻医师弥补这些不足。病种全面,包括分期、分型、并发症、合并症的医嘱;医嘱内容丰富,介绍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常规治疗、替代方案及其他可选药物。采用真实医嘱格式,简洁,内容一目了然。本书适合低年资内科医师、研究生、实习医师阅读参考。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 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 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 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 所谓“ ”者,学医之人 ,业医之人不能不读。此乃学医之门径,业医之津梁,案头之 。愿《百部名著
这是一部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著,全书160万字,内容除了通常属于内科学的篇章外,还增加了“急腹症”、“肿瘤”等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的篇章。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临床上的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次再版将本书内容重新修订整合,重新增加一些新篇章,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本书由刘又宁主编,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集中、准确地介绍了普通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经典方法,以及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内容涵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病、血液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感染。不仅能指导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应试者考前复习,还可以帮助主治医师及其他相关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临床会诊、病例综合分析和运用先进医疗技术的能力。 书配“职称考试习题在线”App,内含与指导用书内容配套的“章节练习”“专项练习”“模拟考试”和“我的错题”,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机考实战能力。
本书通过列举多个不同的实例,对不同的预防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与既往相比,本书更全面地探讨了全人群策略在预防常见病和行为问题时可能遭遇的政策、研究和伦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社会健康具有整体性,那些可能“正常”的大多数人要承担起对少数异常者的责任——不管我们可能有多不愿意这样做,我们责无旁贷。
本书由王宇主编,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出版。《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集中、准确地介绍了普通外科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理论技术,重点阐述常见病防治新法、疑难病例分析、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前沿信息。不仅是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应试者考前复习书,还将对提高主治医师等临床会诊、综合分析疑难病例、开展医疗先进技术的能力,以及科研、带教和临床教学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是高年资医务人员难得的案头工具书。可APP下载近1000道试题,2套综合性模拟试题。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基本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临床思维的过程进行叙述,从妇产科的常见临床症状,如流血、闭经、白带异常、下腹疼痛、肿物和外阴瘙痒等阐述症状学临床思维,然后以解剖部位为主线,从外阴异常、异常、子宫颈异常、子宫异常、附件异常、宫旁异常等方面阐述相关体征思维。本书对各种实验室检查,包括相关的遗传性疾病检查、妇科病理学检查及各种影像学辅助检查的思维进行阐述,尤其是对各种妇科、产科手术,计划生育相关手术,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的临床思维也进行了叙述,最后介绍了对常见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过程,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进一步说明有关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思维。 本书适合广大妇产科临床医生、研究生及其他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首先介绍血管通路的发展史和血管通路建立的血管解剖学基础,着重介绍各种中心静 脉的插管方法与技巧;对临时性导管与长久导管的应用、并发症防治,各种常规动静脉内瘘的 外科制作技术、并发症与干预措施,人造血管搭桥技术,各种疑难血管通路的建立,内瘘失功 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特点与干预方法,内瘘使用过程的监测与评估,超声波引导下的中心静 脉穿刺技术,针对内瘘血管通路狭窄、血管瘤和血栓等并发症超声波的应用与评价,CT血管造 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血管通路造影的评价,介入放射技术对内瘘以及中心静脉狭窄的应用等。 同时,强调不同血管通路的护理技术、老年人和儿童血管通路制作和使用的特殊性,血液凝血功能异常、肝素消耗血小板、钙磷代谢紊乱对血管通路制作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血管通路的质量控制管理。附录
《中国内科医鉴》分上、下两卷,上卷本系恩师汤本求真翁自己担任执笔,下卷托余讲述。但人春以来,翁顿呈衰老之象,惧其稿之难以完成也,因命余更从事于上卷。余拜命以来,深惧责任之重而且深,虽日夜凭几缀稿,但以浅学鲁钝之余,不免难于发挥古医之真理,殊以为憾耳。 《中国内科医鉴》本编大别为前、后两篇。后篇内设“原因”“症候”“疗法”“备考”诸项目,间录实验案例。“原因”及“症候”不敢稍加私意,一本于现代西医学之说。内科以桥本节齐氏新著《内科全书》为本。“疗法”则参酌各书,就余之经验,分经纬而说述之。“备考”部则引用学术丰富之诸先辈之说,以备考证。
肌肉与骨骼是全身分布最为广泛的器官。肌肉骨骼感染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器官的临床特征。近年来,各种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临床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变革。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来自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3位传染病科、创伤科的医生联手撰写了本书。本书涉及创伤科、脊柱外科、颌面外科和皮肤科等多个学科。每一章节从一个较为典型的临床病例人手,笔者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感染的临床特点,从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这类骨与软组织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治原则。在每一章节的最后,笔者还将前述的各方面知识,凝练为数条临床精要,罗列给各位读者。简洁明了、通俗易记、实用性极强。因此,本书是一部紧密结合临床,专注于治疗骨骼肌肉感染疾病的优秀的专业书籍。
为了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和临床医师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应试能力,我们组织了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底的教师,编写了本套丛书。丛书的编写主要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同时还参考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多本较权威的教科书(高教版等),尽可能多地汲取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由梁名吉主编的《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临床实用急危重症系列丛书》强调临床实际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脑神经疾病、脊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疾病、头痛、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和神经内科常用检查操作技术。并对每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全书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重点讲述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的关键诊治内容,使读者能够对疾病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力求突出每种疾病的特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本书可作为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工具书,以及神经内科的临床
本书是一部新颖独特的医学基础课参考书。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和记忆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本书以歌诀形式进行编写,结合总结性图表,内容简要,富有韵律,朗读上口;图表则提纲挈领,条理分明,便于记忆,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学习效果。
《中国结核病患者关怀手册》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写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可以有效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TKA手术,骨科医生的经验至关重要。现今,从事全膝关节置换的医生越来越多,一般的TKA技术难度不大,但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低、中年资关节外科医生而言极具挑战性。 《复杂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详尽地阐述了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和困难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本书涵盖了膝关节置换术的两个重要方面:膝关节畸形的复杂性,以及在进行手术时面临的并发症。本书对各种畸形,如外翻、内翻、固定屈曲、反屈、关节炎等所需的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在不同的章节中逐一讲述。本书作者团队知名而权威,以保证叙述的清晰和内容的系统性,对普通
1959年,法国学者首次提出脑死亡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脑死亡标准日益完善,已逐步取代心脏死亡标准成为死亡判定的金标准。目前,全世界约有80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成人脑死亡标准。而我国脑死亡研究起步很晚,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本书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等多个方面对脑死亡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充分证明脑死亡在医学、伦理学和法学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现阶段脑死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予以讨论,例如,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区别、脑死亡的预防、脑死亡判定的标准程序、脑死亡立法的社会意义、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的关系等。“脑死亡=死亡”是本书的核心思想,这一结论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本书旨在跨越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壁垒,介绍了重要、有趣并能转化到临床应用的妇科肿瘤相关研究,涵盖了有望实现临床转化的实验室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治疗新方法。临床医师将从中了解进入临床的实验室研究及其转化背后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则能认识并理解肿瘤患者的临床需求,以聚焦其研究重点。本书内容全面、知识前沿,为临床医师、肿瘤科研人员、研究生、技术人员等提供了妇科肿瘤转化研究的全面概述,帮助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将基础研究与患者实际需求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