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机械通气和呼吸治疗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分19章,分别介绍了呼吸相关的基础知识;人工气道、湿化雾化、氧气治疗和辅助呼吸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撤离、呼吸机报警和人机协调;无创通气;高频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内容;呼吸机的管理和保养。在本书的第2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推荐意见的分级标准。在各相关章节中,也尽可能对已发表的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进行了归纳整理。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但对临床重点问题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叙述。全书共绘制图表270幅,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参考。作者在写作时强调了临床处理规范,以及制订这些规范的道理,文笔流畅,层次分明。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包括肛肠实用解剖与生理,灌肠疗法的发展史,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下篇介绍了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药物灌肠疗法,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男科共200余种疾病,每种疾病均以“药物组成”、“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经验体会”等条目分别阐述。疾病名称取西医诊断名称,并附有相应的中医病名。书中涉及的方药均附录于书后,便于临证检索。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可供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特别是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肛肠病学专著。书中全面介绍了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重点以影像为主,配以文字解说,展示了肛肠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少见病、罕见病的影像特点,对于掌握各种疾病的特征有很大帮助。本书可供肛肠科、外科、皮肤科等医师阅读参考,是实用便捷的工具书。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2版)》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本书自1986年出版以来,虽经二次改版,五次印刷,内容仍显得落后于形势,因此征得出版社同意及全体撰写同志的支持,决定出第三版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本书第三版仍分十三篇,为节省篇幅,仍以珊旧增新的方式撰写,各章节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都作了修改,全书共增加40万字。目录编排较前醒目、书眉添写篇、章名目,最后有索引但章节内的病名均示列入其中。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肛肠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专著。全书共二十章:章阐述了肛门直肠结肠解剖生理。第二章讲述肛肠科常见的检查方法。第三章~第十九章分别论述了常见肛肠病,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管直肠脱垂、肛门失禁、肛门直肠狭窄等13类肛门直肠疾病,以及结直肠炎、家族性腺瘤病、结直肠癌等4类结直肠疾病。第二十章介绍肛肠专科的诊疗器械。
作者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大量造影图片和示意图,真实、形象地介绍了消化器官血管的放射线解剖及变异,在此基础上着重描述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并从临床实用出发,介绍了血管造影的具体方法和阅片要点,便于读者充分掌握消化系统血管介入知识及血管诊断技术。本书专业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强,可供消化内科、腹部外科、放射科、肿瘤科、介入科和肝病等学科各级临床医师学习或参考。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北京市名老中医汪承柏教授的倾心之作。全书共分肝病重度黄疸发生机制、黄疸加深原因、中医药诊治重度黄疸肝炎、病案举隅4章。本书内容实用,临床指导性强,可供中医肝病科、传染科、肝胆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为了总结我国胆道外科专家几十年来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丰硕成果及经验,在我国胆道外科创始人之一黄志强院士的倡导下,成立了《胆道病学》编写委员会。编委会由老,中、青三代胆道外科学专家组成,共36位,包括8位院士。为了创造学术争鸣的气氛,全书还设置了“述评”栏目,由资深专家对各胆道疾病和学科的发展进行评价。本书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两篇,共46章。编写内容着重介绍当今胆道外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同时,编者还结合自己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阐述临床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满足开阔读者视野,适应外科发展的需求。全书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文笔流畅、图文并茂。书后还有医学索引,编者个人信息和重要医学网络信息资料。便于读者加深对重点章节内容和手术操作的认知和理解。满足广大读者的
本书是一本阐述肠梗阻影像检查策略与诊断的专著。作者针对肠梗阻影像检查与应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从大量的临床病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者首先从肠道的解剖生理病理人手,系统地阐述了临床上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肠梗阻的临床、影像检查方法与流程、影像诊断原则与技巧、临床预后与影像复查等知识要点。本书的亮点和特色是设计了肠梗阻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流程,指导性强,使读者在阅读后,就可以根据检查的基本流程,紧密联系临床,切实掌握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与诊断要点,适合影像科医师、普外科医师阅读学习。
本书是为满足消化内科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而编纂,由临床一线的名医执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及靠前外研究进展进行编写。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快速选择相关疾病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书中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诊治中常用治疗药物及选择原则、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了比较充分、简洁地论述,内容丰富而精悍。同时,书中内容兼顾消化疾病治疗学的前沿发展,内容新颖、适用性强,能为本专业医生提供实用性强的临床常见病用药指导,促进本专业常见病诊疗的规范化。
目前胃炎是发病率优选的,临床上胃镜下的诊断,90%都有胃炎。关于胃炎的分类,靠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南,胃炎的诊断很混乱。靠前尤其基层的内镜大夫对这些认识很差,治疗时容易走入误区,胃炎跟肿瘤的具体关系也不明确,本书针对临床的胃炎情况,对各种临床表现、指标都按京都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并给予各种分类以简单的治疗建议,对临床医生很有帮助。
一名而合格的临床医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对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书共分八章,针对每一个病例既阐述了消化系疾病的常见特点,又重点论述了它们不同之处,由通常的临床诊断演绎到少见病的思路拓展,完整地体现了临床实践从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作者们追踪近年来外消化专业的研究进展,将本单位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新信息的科研成果融会于案例的诊治中,拓宽了我们对消化系疾病中少见病、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思维,具有启迪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书阐述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发病趋势、肿瘤起因、分子水平的改变、C-kit基因、PDGFRA基因,以及野生型的改变。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了诊断标准及良、恶性的争论,以及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等。在影像学方面介绍了靶向治疗后的Choi标准评价疗效。在CT、磁共振显像、PET一CT的临床应用及价值予以不同的描述。该书同时将目前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方式介绍于读者,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腹腔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技巧以及可能性与适应证,还详尽介绍了外科手术如何治疗不同部位的间质瘤,如食管、胃、小肠、结直肠、胃肠道外等。靶向治疗也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包括药物的结构、药理学代谢、根据c—kit基因突变来进行药物指导治疗,靶向治疗对中、高危人群的应用,及药物的持续时间、指征、并发症、副作用等均予以介绍。
1994年,日本医师Kitano首次报道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到现在胃癌的腹腔镜根治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其除了具有创伤小,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已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甚至优于开腹手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难点在于淋巴结的清扫。由于在腹腔镜下与直视手术的视野差异和器械操作的差异,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有其独特性。鉴于此,作者黄昌明结合自己的手术经验和资料,编写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技巧》。《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技巧》详细描述和展示胃周围的微创解剖、翔实介绍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具体步骤、总结了胃癌标准根治手术中各组淋巴结的清扫技巧及各种解剖变异情况下采取的清
肛肠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学科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于其他专业,诊疗技术水平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在许多大的医院甚至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肛肠专科、甚至连一个肛肠专业的医生都没有,患者自我重视不够,医生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这类疾病的危害,显然这与肛肠疾病较高的发病率极不相称。事实上肛肠疾病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E的“小病”,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就个体而言也不是小事,影响生活、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另外,由于肛肠疾病的一些特殊的病理背景,及肛门直肠的一些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要想把肛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做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是非常艰难的任务!因此,在努力做好临床-作的同时,为这个专业热烈地鼓与呼,期待更多人对这个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