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团队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呼吸内镜技术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前者主要包括呼吸内镜相关设备和解剖;后者包括常用初级支气管镜技术及其流程和操作规范,着重讲解常规内镜检查技术、气道内病变的诊疗、支气管异物治疗、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本书图文并茂,并配有操作视频,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呼吸内镜相关设备,快速掌握呼吸内镜相关技术的操作规范、步骤及技巧。本书适合呼吸内镜基础学员,包括规培医生、呼吸科专培医生和支气管镜进修医生等阅读。
医学和相关专业学生常难以找到临床基础学科与成为临床执业者这一*终目标的关系,也难以将临床基础整合成正常功能的连贯知识,而这些对于理解疾病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像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系列丛书的其他系统一样,《呼吸系统:基础与临床(第2版)》也采取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整合。通过对正常功能及其与结构关系的描述,叙述疾病损伤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所学的内容也应当划分成能够掌握且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在每章的开始安排了学习目标,每一章都是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所编写,对于呼吸系统的特殊问题也有必要的叙述。 在任何章节中,都不可能有单个疾病可以涵盖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因此,在病例选择时,我们选了能够明确体现本章学习目标重要方面的
自2019年底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全球患者累计逾350万,死亡逾24万人,抗击新冠疫情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艰巨任务。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七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以及两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了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治疗指南 ,欧洲肠内及肠外营养学会(ESPEN)发布 SARS-COV-2感染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 。多个专业学会或专家小组也推出了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如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化系统诊疗专家共识》、中国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的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临床防治神经科专家共识 等等。本书参考国内外相关方案及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而成。本手册以推荐关键点的模式给出明确的观点和临床操作方法,希望对临床医生
近年来,新的麻醉专业著作不断问世,然而尚未见专业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相关书籍。本书着重于新技术的普及,强调新技术的临床实用性和操作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纤维支气管镜的结构到多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详细介绍并结合临床实践,一步一步引人入胜,以求能反映临床麻醉学方面的*进展,为广大麻醉医师提供一本实用的工具书。相信本书对国内麻醉医师普及新技术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是麻醉科医师,也是ICU科和急诊科医师以及其他施行气道管理的相关科室医师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同时也是临床住院医师制度化培训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和良师益友。
《胸膜疾病手册》内容包括:胸膜疾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既可以为原发病,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作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仅胸腔积液患者每年百万人口中就新增3000例。尽管在临床实际中关于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占据了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医生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相对于呼吸疾病的其他主流领域,关于胸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明显地被忽略,未能引起太多的学术兴趣。由于很多胸膜疾病在各自疾病中不是主要病症而是次要表现,例如,肺炎(肺炎旁胸腔积液)、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慢性阻塞(气胸),不少专科医生认为胸膜疾病是很小的或者没有明确研究价值的疾病。
本书是目前国际新的介入支气管镜临床操作指南,针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支气管内镜介入技术及刚刚问世的有巨大临床应用前景的电磁导航等新兴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临床应用指导,满足了广大呼吸内镜中心的临床需要。本书作为国外引进版介入支气管镜专著,其优点在于更加偏重临床应用,撰写更简练,表格更清晰易懂,对胸外科、呼吸内科(含肿瘤科及结核科)临床医师和呼吸内镜中心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近年呼吸内科学领域进展迅速,尤其是在临床诊断技术、治疗药物和方法上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不断提供的证据和外近年推荐的各种呼吸疾病的诊治指南、新的诊断思路和程序、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等,都对呼吸内科医师提出了很高的更新知识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不断总结和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提高呼吸内科医师解决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能力,特编写本书。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内容陈述简明扼要、新颖实用。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理论研究方面不讲或少讲,而把重点放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检查技术、操作技能、药物的剂量和用法等这些临床医师经常遇见的问题上,为呼吸内科医师提供一本查阅方便、临床实用、能反映呼吸内科领域诊断治疗进展的专业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