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化母婴保健是将多个孕周相近的孕妇组成小组,并定期举行小组会面,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妊娠期保健服务。对比一般的产前保健服务,群组化服务除了提供妊娠期评估、医疗支持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外,让孕妇获得社区和同伴的支持。此新型围产期保健服务模式引入我国后迅速普及并推广,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助产士提供前期群组化妊娠期保健服务在国内开展的经验及应用的标准化教程。通过本书学习,使临床助产士能够具备群组化母婴保健的基本知识,熟悉母婴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的群组化指导,并能进行群组化健康宣教,为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提供标准化、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以临床医生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关键内容。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是方便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进行参考的简明内容陈述,简洁的模块式结构非常清晰地阐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在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2部分详细地、深入地、系统地、辩证地论述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评估方法、预后因素、治疗策略、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该部分的内容将帮助临床医生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从细节上进行理解,不仅使临床医生知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而且将帮助医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避免盲目遵从各种专业书籍、临床指南等书本知识,进而造成临床应用的不科学和不准确。第3部分较为系统的介绍了
《住院医师查房医嘱手册丛书:实用血液科查房医嘱手册》有两大部分:其一为疾病的临床分析、诊断及相关医嘱的处理,其二为具体病例分析及相关问题解答。《住院医师查房医嘱手册丛书:实用血液科查房医嘱手册》的特色有二:首先阅读对象比较特殊,主要针对刚刚涉入临床的住院医师;其次能够做到充分立足临床,不仅介绍疾病本身,而且涉及疾病的临床分析与实际的医嘱处理。《住院医师查房医嘱手册丛书:实用血液科查房医嘱手册》可作为住院医师在全方位学习基础知识与理论,以及在轮转过程中具有实用价值信息的独立资料来源。
本书中的病例是根据血液病专家和肿瘤专家提供的临床常见和少见病而编辑的教学参考书。书中部分内容来源于我们每周的临床病例讨论,一种流行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讨论会,在会上有难度的病例被子提出来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讨论。虽然在血注解学和肿瘤学领域有许多优秀的参考书,但本书提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模式,以激发读者自己去进行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我们的目的是为对血液和肿瘤学感兴超的医学生、住院医师及医学爱好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是实用型学习辅导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难点内容,由全国各地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临床输血实践经验和血站输血质量管理经验的 双师型 专家和教授共同编写。内容共有17章。习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A1型、A2型、A3型、B1型、X型),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类型,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全书针对血液内科疾病的特点,就相关疾病从概述、流行病学、病因、生理病理、分型、检查、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了整体的阐述,重点汇总介绍国内外公布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我国相关机构近年来颁布施行的诊断标准,同时也包括欧美日等医疗发达国家推广施行的诊断标准,兼顾诊断标准的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本书侧重于血液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诊断标准,共分为6章,立足临床实践,内容全面翔实,重点突出,力求深入浅出,方便阅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关于血液内科疾病诊断的医学著作。目的是让广大临床医师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使临床诊断更规范、合理和科学,并最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该书适用于血液内科、普通内科专业人员以及基层医务工作者使用。
本书分为五篇十四章。这五篇分别为“绪论”、“造血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和“血栓与止血检验”。除编绪论外,其他各篇都从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密切相联,使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服务于临床。每项实验都描述了“原理”、“参考值”、“临床评价”。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将在与教材配套的《临床血液学实验指导》(第二版)中详述。 本书继承和发扬第二版教材的特色,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的基础上,突出“新”和“精”、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重点和篇幅均有改进,这些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血液学领域新发现、新发展的方向。
崔巍、韩冰编著的《血液系统疾病》以检验医师及临床医师为共同撰稿人,紧密结合检验和临床需要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八章。前四章重点分述了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对检验项目的实验室分析思路进行了整理。后四章结合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分述了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与血栓及其他血液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检验的技术人员和医师,适用于检验人员解释临床意义及评价检验项目价值的参考。
作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外血液病研究新进展,详细介绍了100余种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疑难血液病的诊治,重点突出治疗策略的制定,一线、二线治疗的划分及临床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本书内容全面、实用,适合临床内科医师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按照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要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组织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该指南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出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共五章,计十余万字。在各章节中对疾病从概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及原则几方面加以介绍,对我国的血液病诊断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对我国广大从事血液/肿瘤的医师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该指南对非医学界人士亦有的参考价值。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血液保护”这一全球性概念以来,血液保护理念正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而对于血液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也在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中。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整整半个世界在血液保护上所做出的努力尽管血液安全和输血风险有所改善,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血液保护的未来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书系统阐述临床安全用血,血液保护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血液保护的成果和应用方法,如容量治疗与血浆代用品及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自身血液回收技术,血小板分离技术,控制性低血压和血液保护的关系,术前红细胞动员,重点介绍了不同病种的血液保护策略及人工氧载体的运用等,本书可作为临床医生,麻醉科医生的参考书。
本书编者从患者及大众角度,以问答形式撰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大众了解掌握血液系统的保健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病意识。书籍内容包括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主要治疗、预防保健知识、检查项目以及消化内镜的种类、各种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术前准备、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知识。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供疾病患者及家属阅读,也可供广大百姓普及医学知识,同时也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侯继锋等编著的《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对WHO的有关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翻译选编,《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共分三个部分。部分:WHO关于血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导原则;详细介绍了WHO对血(浆)站建设的软、硬件的基本要求和质量保障体系。第二部分:保障人血液制品安全性的病毒灭活和去除方法验证指南;主要介绍了病毒灭活的原则要求,病毒灭活方法和指示病毒的选择,病毒灭活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评价等。第三部分:WHO关于分级分离用人血浆的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建议;该部分对生产用人血浆的献血员选择、血浆筛选、血浆质量及案例性、血浆采集及运输要求、血浆加工生产等管理要求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