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起搏,了解起搏器,合理使用起搏器,关爱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是所有临床医生,包括起搏电生理专业和非专业医生的责任。 本书由Barold、Sroobandt及Sinnaeve三位国际著名的心脏起搏电生理专家结合自己广搏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著而成。全书分为两个大部分,部分是图解部分,以全色图解的形式对起搏基础知识、硬件构成、定时周期、感知起搏功能、故障排除、特殊功能及起搏随访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第二部分为文字部分,与图解部分相对应,对前一部分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便于读者对照参考。 全书生动、直观、形象,由浅入深,是起搏器初学者及非起搏器专业医生培训的一本好书。 书中对每个关键概念都配以清晰的全色图表予以阐述,对心脏起搏进行了全面的、阶梯式的介绍。
本书系统介绍了当前心血管病诊治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共分9篇74章,内容新颖。特点在于将心血管病的基本理论与诊治技术相结合,重点介绍相关领域的进展和现代观念。本书循序渐进地对心血管病这一学科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首先,在预防心血管病学篇中详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各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关注女性和冠心病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介绍了易损斑块和易受损患者的概念。近年来,心血管影像学技术进展迅速,使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二篇详细介绍了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脏显像、心脏MRI、多排螺旋CT造影等基本知识和技术进展,同时还介绍了有创的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面的进展。第三篇主要介绍β受体阻滞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抗栓药物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或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是指伴有代谢测定的运动试验,是综合心与肺,在功率负荷下测出摄氧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谢指标、通气指标及心电图变化。气体交换将外呼吸与细胞呼吸联系起来,利用检测外呼吸来量化细胞呼吸的状态和时间经过,所以它反映细胞呼吸功能的变化,反映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心肺储备能力,特别强调心肺联合功能测定。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已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运动医学、航空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在国外开展已有几十年历史,有不少这方面专著;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广州、安徽和贵州等地先后开展此项工作,近20年来心肺运动试验在临床和运动医学方面应用的文章陆续见诸报道,但是有关这方面专著不多。 本书主要介绍:①心肺运动试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ag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成像(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l,TCD)等的应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非常容易诊断。此外,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9,DWI)的应用,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类型和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危险因素、脑卒中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此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支架和血管成形术的材料和技术也迅猛发展,并且磁共振灌注成像(pef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外科搭桥手术。
脑血管病是一个综合征,机制较为复杂。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解剖和血管病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即使脑血管损害部位相同,若程度不同,性质不同,侧枝循环建立状况不同,脑循环储备力不同,患者的脑实质病损可以迥然不同;而脑实质病损相似时,血管损害部位,程度,性质和侧枝循环建立状况可以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要"正本清源,回归血管" 。神经影像,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和学科交叉促进了对脑血管病的认识深化,使之逐渐接近客观实际。同时这些新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脱离临床过分依赖或僵化地应用新技术同样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循证医学"向"个体化医学"过渡的时代背景下,准确地掌握脑血管解剖,掌握脑血管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各种脑实质损害, 将临床与新技术结合起来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
本书在参考中西方有关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医学专著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位心血管专家的自身临床经验与见解,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书重点讲解了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和健康指导等内容。本书文字精炼、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为临床医师掌握,体现出专业性、学术性、规范性和先进性的特点,是适合医院各级临床医师和医学院在校学生学习与提高的参考读物。
本书的编写兼顾了临床实用性与前瞻性,在巩固心血管病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介绍了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突出强调了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应用。内容上,各章节紧扣主题,围绕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重点着墨,同时介绍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内容;结构上,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章节顺序。本书适合各级医院临床医师参考使用;同时由于兼顾心血管病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同样适合医学院校在读学生拓展知识。
《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从临床实际出发,将超声心动图学与心血管病基础、临床学紧密结合,通过全面充实、增补和修订,尤其是补充了大量全新内容和精彩图像,充分反映当前该领域的现状和进展。《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介绍心血管解剖生理、胚胎学和超声心动图学基础、新技术;各论重点介绍各种心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临床特点、超声检查方法和表现,包括详细介绍各种少见病、疑难杂症。书中包括近3000帧高质量的心血管超声图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发表的新图,包括许多罕见、特殊病例和各种新技术的宝贵资料。《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可供超声科医师、研究生,以及临床相关科室的医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心血管病临床方面的大型专著。其特点,一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全书分成八篇,共87章,220余万字。分别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心血管病常用的各种诊断方法和检查技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其他系统疾病与处理。二是贴近临床实践,具有实用性。本书着重于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的评价,着重于心血管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识别与临床处理。三是资料翔实,具先进性。本书系统介绍了心血管病与临床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一卷在握可尽知近几年该领域的进展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本书适合心内科专科医师、正在攻读内科心血管病临床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作基本教材;也适合内科医师、急诊科和全科医师作为进修提高的学习用书;还可
作为心脏电生理领域中最值得信赖的临床参考书《心脏电生理:从细胞到临床》的姊妹篇,本书有助于读者掌握心电图最为重要的知识。本书中精心编排的内容涵盖了范畴内心电图的核心知识点。 模拟真实临床情境,每一张心电图均配有简要病历。 全方位学习超过l000张珍贵心电图资料——由简入繁地攻克各类常见与罕见心电图难题。 与《心脏电生理:从细胞到临床》配套阅读,可获得更为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经验,帮助读者提升临床实践技能并顺利通过考试。
本书由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编写,为第4版,是的有关康复和预防方面的指南。编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多幅图表,介绍了心脏康复的相关内容和二级预防的实施,重点在于医院、社区、家庭等多角度整体管理、监护和急诊处理。本书可供心血管科医师、全科医师、营养科医师、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医师阅读参考。
《中国高血压诊疗纪实》总结了作者余振球亲自诊疗的来自全国各地、曾在各有代表性医疗单位诊疗过的、各领域、生命各个时期、涉及高血压学科各种疾病的百名患者,并进行深入专访、记录整理,按患者发现高血压年代顺序排列,与当时国际高血压诊疗情况对比,以作者确定诊断为参照标准,不仅总结以往诊断成功的方法并进行推广,同时总结出以往诊断治疗中的经验教训,供今后我国高血压诊治参考。每例患者写作格式统一为概要、患者自述、诊疗实录和专家点评四个部分。 《中国高血压诊疗纪实》不仅可供高血压学科研究人员、内科医师及广大医学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供广大高血压患者、家属在防治高血压工作中参考。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内容以图谱为主,配以对每幅图谱的描述和解释,对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图谱作重点阐述,对疑难图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深入讨论,结合心电图学传统、新的理论和实践介绍,编写成共计13章50节,约60万字,内含325幅图谱的著作。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涵盖了临床心电图学各个方面,并特别注意与其他临床资料相结合,是一本内容丰富、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心电图学参考书。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既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心电图室医技人员、非心脏病专业临床医生系统学习临床心电图之用,又可供心脏病和心电图专业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断时参考对照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