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7章,系统阐述了心脏以及大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力求系统、完整地叙述心血管疾病病理解剖及分型、病理生理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 本书的第1版出书至今已经10余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影像检验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这一学科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因此本书基于国内外超声心动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对本书进行了改版更新,更加切合当前临床医技人员和心血管科医师的需求。
本书共 20 章内容,以个案为主要讲解形式,主要目的是指导心脏病学家和放射学家在利用核医学图像评估心血管疾病时的一些实用的技巧。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图片,清晰地阐述了 PET 和 PET/CT 、 SPECT 和门控 SPECT 、心肌灌注成像及核素心室造影等热点问题,并对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进行了论述。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运动试验就开始受到重视;在40—50年代期问,学者们对二阶梯运动试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50年代中期以后,二阶梯运动试验逐渐被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所取代。随着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方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1957年黄宛教授首先开展了二阶梯运动试验,该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我国上海可自行生产平板运动仪,我院才开始相对较多地应用平板运动试验。由于当时心电图记录为单导联、平板运动仪为手动操作、与心电图记录不同步等原因,每日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很有限。而自1984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平板运动仪后,我院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目前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解剖、生理与异常状态下的相关改变,以及相关疾病的关键知识,并配以形象逼真、高度概括的绘图,将深奥的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融会贯通,瞬间使人领悟奇妙的人体结构和机体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缘由。本书实现了“医学与艺术”“理论与临床”“专业与科普”的三大结合,是一部具有50多年沉淀和辉煌的经典著作,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和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教科书,亦可作为医学爱好者、患者及青少年的医学科普教育读物。
第三版《Oncallcardiology》提供你处理值班时可能遇到的心脏疾患所需的指导。你可在本书中找到有关疾病床边诊断、心电图解释及其他重要内容。同时此书还包含了药物作用、适应征、不良反应以及常用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版对前版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包括:·新增一章胸部X线影像解读,为此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胸部X线影像图谱。·用2种色彩加强心电图图谱的视觉效果。·新增50张插图。·更新参考目录,并于各章节尾。此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部分引言,包括六个章节:章,值班期间诊断和处理问题的思路;第2章,关于值班会诊问题的记录;第3章,心脏疾病的胸外体格检查;第4章,心脏检查;第5章,心电图临床应用速成指南;第6章,胸部X线影像解读。欲正确处理值班时所遇各种心血管问题,须参考这些章节内容。第二部分患者相关问题:常见的值班时
本书以财政部第4l号令《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施行)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一项基本准则为依据,以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为核心,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以及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
尽管过去几年里对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和处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更多的新疗法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原则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会有巨大改善。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学者与临床医生讨论了门静脉高压症的进展,并系统地介绍了临床上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价、诊断与治疗问题,包括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方法学,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症如食管曲张静脉、腹水、肝肾综合征等的治疗,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如妊娠、小儿及门静脉阻塞等,可读性很强。本书还详尽而深入地讨论了有关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争论,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涵盖了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检索方便,是该
1.近十余年来对右心及其功能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与评价,右心不再是一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重要的心脏组成部分,并成为2007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重要研究项目;2.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3.阜外医院等及参编人员积累了更多的资料与经验,将使此书更加充实和成熟;主编是该领域的领头人,愿把个人的经验、资料进行总结供年轻临床医师学习参考。4.内容包括基础,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等重要部分(详见编写计划及目录)。是一部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内容丰富的专业参考书籍,全书共30章,约30万字。其出版将会填补我国学右心部分的空白和有利于整体学的发展。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技术和理论》由美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心脏电生理学的先驱MarkE.Josephson教授编写,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组织心脏电生理界的专家共同翻译。本书第四版经过全面修订及更新,对心律失常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理解深刻、见解独到。深入诠释了各种心律失常的起源及其机制,并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本版聚焦于相关机制、临床意义及的治疗理念(包括药物、植入装置、导管及外科消融)。深入诠释各种心律失常机制及其治疗方法。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技术和理论》由郭继鸿等编著。
本书是以上海市心电质控竞赛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心电图室日常临床工作积累为基础编写的心电质控培训教材。本书分三篇。篇取材于上海市心电质控“梵华杯”知识竞赛试题,试题内容涉及心电基础及理论、疑难心电图鉴别诊断、质控条例等;由心电专家针对题目进行详细题解,并对题目做出规范化诊断。第二篇为临床心电病例讨论与分析,病例来自上海市多家医院,为疑难或经典案例。第三篇为起搏心电案例分析。本书主编均为上海市心电质控条例制订及督查专家,长期从事心电专业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内容紧扣心电专业工作重点及薄弱点,注重对疑难心电的解读及分析,结合上海市心电质控的要求巩固心电理论知识,具有全面、实用的特点。本书为心电专业图书,主要面向心电图室及心内科专业医师,以提高其心电分析技巧、加固
本书是论述心肌病超声诊断的专著。全书共设22章,包括常见和罕见心肌病31种。重点叙述了心肌病的超声诊断基础,并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克山病、老年心肌病、内分泌性心肌病、尿毒症性心肌病等作了详细讨论。 读者对象:内科、外科、超声科、儿科医务人员,影像专业研究人员。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跃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口腔修复体的美观和精角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前普通义齿的修复手段已不能够满足语辞在患者的原望,精密附着体的出现,在性、美观性和科学性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义齿的制作工艺,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临床效果达到了近乎无缺的修复效果。本书涉及的冠内冠外精密附立脚点体作为精密附着体中的一大类,几乎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三臂卡环固定体,因此,在口腔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全书共分19章,由浅入深地分别讲授了冠内在临床应用上,最后一章讲授了研磨技术。纵览全书插图颇多,有利于初学者理解。本书既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和进修生的临床操作手册,也可以作用口腔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三篇35章,图900余幅。图文并茂论述动态心电图的发展简史、概念、评价及展望,仪器及功能,导联系统,工作规范,重点阐述正常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失常、停搏、逸搏与逸搏心律、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传导阻滞、干扰与脱节、并行心律、反复搏 与反复心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猝死过程中的动态心电图、心电信息现象、心电信息综合征、小儿动态心电图,还介绍了18导联动态电图、植入式Holter、起搏器内设Holter。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在其他方面的新进展。 本书以全、新、特、实为特点。基本上囊括了动态心电图的内容。还附有心电信息学术语规范、中国及ACC/AHA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并积极倡导、普及和推广心电图信息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使本书成为一部学术价值高的参考书,实用性
饶明俐和林世和主编的《脑血管疾病》内容介绍: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我国脑血管疾病在疾病死因顺位中已前移至、二位,而且脑血管病是致残、致痴呆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脑血管病,是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
张兆琪主编的《临床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内容共十三章,涵盖了心血管影像的各种技术如X线、CT、MRI、超声、核医学及心血管造影,系统地论述了心血管系统及相关疾病,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到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同时兼顾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比较影像学,力求为临床检查方法的优选提供借鉴。希望能遵循从无创到有创,从简便到复杂,从价格低廉到昂贵的原则来为患者选择检查方法。该书力求新颖,编者将的检查技术、理念及科研成果写入本书,另外还涉及一些仍在探索的前沿科学研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