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7章,系统阐述了心脏以及大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力求系统、完整地叙述心血管疾病病理解剖及分型、病理生理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 本书的第1版出书至今已经10余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影像检验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这一学科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因此本书基于国内外超声心动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对本书进行了改版更新,更加切合当前临床医技人员和心血管科医师的需求。
本书共 20 章内容,以个案为主要讲解形式,主要目的是指导心脏病学家和放射学家在利用核医学图像评估心血管疾病时的一些实用的技巧。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图片,清晰地阐述了 PET 和 PET/CT 、 SPECT 和门控 SPECT 、心肌灌注成像及核素心室造影等热点问题,并对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进行了论述。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运动试验就开始受到重视;在40—50年代期问,学者们对二阶梯运动试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50年代中期以后,二阶梯运动试验逐渐被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所取代。随着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方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1957年黄宛教授首先开展了二阶梯运动试验,该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我国上海可自行生产平板运动仪,我院才开始相对较多地应用平板运动试验。由于当时心电图记录为单导联、平板运动仪为手动操作、与心电图记录不同步等原因,每日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很有限。而自1984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平板运动仪后,我院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目前
目前城市中各个较大规模的医院均具有心电向量机设备,却都不被临床医师,乃至专业的心脏科医师所重视和应用,甚至形同虚设。更为遗憾的是近年心电向量学在我国各城市的书市中消失不见了,只是在心电图学的专著中有关章节,如心肌梗死、束支阻滞中引入一些心电向量图图片,以弥补心电图显示的不足。孙英贤据此编写了这本《心电向量学导读及图谱》,以帮助临床医师及从事心电向量图诊断的医师和技师同道们打开心电向量学的门锁,使心电向量学更好地实现其临床实用价值。限于笔者的专业知识有限,写作能力不足,则词不达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有关专家及读者开诚指正。
《临床心肌病学(精)》(作者邢福泰、张开滋、郭航远、张瑶、华伟等)遵照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专家共识、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与心包疾病工作组对心肌病的新定义和新分类进行编著,充分反映当今在心肌病领域中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临床心肌病学(精)》共分3篇17章。总论篇提纲挈领地论述了心肌病概论、我国心肌病现状与展望;原发性心肌病篇和继发性心肌病篇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心肌病的同义名、概述、流行病学、溯源与发展、遗传学特点、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本书刊出的3个录为心肌病进展。①2011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②一种新型心肌病:预激性心肌病。③令人重视的心房性心肌病。本书内容翔实、新颖,结构完整、严谨,行文简洁、流畅,
该专著囊括了现代起搏器(AAI、VVI、DDD、CRT及ICD等)心电图的相关知识,着重阐述了现代起搏器的计时周期、基本概念和术语,阐述了现代起搏器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正常和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基本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阐述了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原因和临床意义。可谓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系统地介绍了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思路、方法和经验。这本专著的出版,对我国起搏心电图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使广大心电学工作者能够快速提高起搏心电图的诊断水平而造福广大植入起搏器的患者。
尽管过去几年里对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和处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更多的新疗法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原则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会有巨大改善。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学者与临床医生讨论了门静脉高压症的进展,并系统地介绍了临床上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价、诊断与治疗问题,包括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方法学,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症如食管曲张静脉、腹水、肝肾综合征等的治疗,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如妊娠、小儿及门静脉阻塞等,可读性很强。本书还详尽而深入地讨论了有关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争论,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涵盖了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检索方便,是该
鉴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策略与技术的选择方面目前尚广存争议,本书力求反映当前争鸣现状。什么情况下选择支架治疗?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搭桥手术?什么情况下选择单支架治疗?什么情况下采用双支架术式?如何优化各种支架术式的技术操作?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每位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每日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深入与证据的不断积累,以上问题有了部分答案。譬如,复杂的左主干分叉病变应以外科搭桥手术为主,较简单的左主干病变可选择PCI术;又如,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选择和技术应用应坚守“简单一点更佳”的原则等。在目前边支保护技术曰益成熟的条件下,应特别强调以必要时T支架术作为核心治疗策略的重要性。随着PCI器械与技术的日益完善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坚信,简单的PCI术将为解决更
本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人脑血管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全书共分九章,即脑解 剖纲要、脑血 管微视解剖、脑动脉系、脑静脉系、脑各部血液供应、脑血管的局部解剖、脑血管影像解剖 、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和脑血管胚胎发生。各章均配有精选插图。 本书是一本资料系统、丰富的专著,对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供医学 基础和临床有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专科医师和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