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种原因,本书的出版延迟了4年,因此在1979年8月1日到1983年12月31日期间,又增加了355例病例。这部新增加的病例加入本书,正好与以前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条件统一为手术医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0章就是这第二部分病例统计的补遗篇。 不论神经外科护理、麻醉方法是否有改进,单是手术医生本人在处理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上,后一组病例显示出手术结果的明显改善。关于手术经验,我个人认为,在开始手术的一二百例病人中,经验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结果也随之改善。但在200例病人的经验这后,娴熟的技术并不能再明显地减少死残率。此时更重要的是,手术的经验越多,对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则越好。 本卷的1-9章是1967年1012例动脉瘤的全面分析。章是总论,第2-5章是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结果,第6和第7章分别是巨大和多发性动脉瘤,第8章是非手术治
本书既不是完整的神经外科手术学,也不是为了单纯描述手术的并发症。撰写的初衷是试图通过介绍手术的难点和经验,而达到防止和减少术后并民症的目的。编者邀集一些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对这一目的进行了初次尝试,所介绍的内容有许多疏漏和不完善这处,各主题章节的内容不尽统一,所提出的观点也可能尚未得到公认。
本书面向21世纪智能控制学科前沿,以微机模拟智能实现智能控制为主线,从智能控制论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技术。突出反映了该领域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外的研究成果及其大量应用实例。 全书共四篇。一、智能控制的新学科基础:思维科学,智能模拟,模糊逻辑,粗糙集合,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人工生命,混饨理论及可抗集合;二、智能控制的知识工程和信息科学基础;三、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多级送阶智能控制,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控制,仿人智能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多模变结构智能控制,学习控制,混饨控制及可拓控制;四、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在工业过程、运动工具、机器人及家电产品中20个内容翔实、新颖的应用实例。 本
《周围神经外科学》对从事骨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工作者是一本的参考书。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以引起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是十分常见的。近20多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结果有了明显的进步。临床研究和相关的基础研究更进一步深入。为了将这些成果及时介绍给大家,我们组织了一大批周围神经外科方面的专家,编写了此书。目的是进一步普及周围神经方面的知识,《周围神经外科学》介绍周围神经研究的进展,以临床为中心,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电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全书共100余万字,300余幅插图。参与《周围神经外科学》编写的作者多数是周围神经外科领域知名的专家教授,在本几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围神经外科学》也是他们多年经验的体现。全书分20章,以大量文字介绍了周围神经损
本书系统阐述了神经外科手术及有创操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准备、麻醉、输血等基础问题及对策;各论则详细介绍了各类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原则、技巧。本书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参考外文献,重点讨论了术中及术后常见问题及对策,同时穿插了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适于各级神经外科医师和医学院校研究生、进修医师学习参考。
《脑血管病实验方法学》为介绍脑血管病实验方法学的专著。总结了脑血管病实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包括模型的制作、损伤的功能评价、损伤的活体评价、损伤的组织学评价、损伤的分子水平的评价方法等。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神经科医生、神经科学的研究人员、学生阅读。
介入神经外科学也称介入神经放射学,属介入放射学范畴。本书篇系统介绍了与介入神经外科相关的脑、脊髓血管解剖,介入神经外科学所用导管、栓塞材料、造影设备、围手术期处理、麻醉、适应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介入神经外科学采用的各种血管内疗方法。第二篇是作者多年来进行的介入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和实验研究。主要有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研制,脑血管痉挛的诊治研究,球囊导管暂阻断动脉腔内血流的实验研究、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研究,实验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动脉瘤模型建立、血流动力学及治疗研究。第三篇讲介入神经外科学的临床应用,系统介绍了此项新技术在脑、脊髓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本书是作者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