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汪忠镐院士亲率外200多位血管外科专家,数易其稿,千锤百炼,历时14年编撰完成。荟萃汪忠镐院士从医50年的智慧结晶,是目前部全面、系统阐述我国现代血管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全书共129章,300万字,1800多幅插图,附数十例作者的术式,以血管外科基本原则、少见疑难危重病例诊治、大动脉疾病诊治、大静脉疾病诊治、腔内治疗为重点,突出体现性、原创性、实用性、国际性。
本书选择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进行系统地阐述,深入探讨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介绍编者的临床经验及独特见解。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角度,结合临床实际,总结疾病的病机规律,就疾病的辨证及治疗原则、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常用药对、辨证要诀或临证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本书突出临床实用性、指导性,主要叙述临床经验、创新见解,体现中医辨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势。医案举例部分在介绍病案的基础上,附有按语简评,体现中医辨治疾病的特点及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具有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临床各科医师、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籍,也适用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以借鉴,开拓思路。
在决定第3版《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改编之前,我们的编者们一直被当前日益增多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现象所困惑,究竟现在还是否需要出版有关体外循环的理论书籍呢?很显然,我们最终的一致意见是:体外循环的现状和未来都很美好,而且现在也是出版第3版《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的时机。尽管某些需要体外循环的外科技术在逐年消减,但仍然还有很多医学领域在开发和应用体外循环及辅助支持技术。目前在先心病外科领域就已应用心室辅助装置针对衰竭心脏进行重塑和长期辅助支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于我们的高龄人群中患有瓣膜疾病的患者,采用外科成形或瓣膜置换手术依然是治疗的手段。在儿科心脏外科团队中的老、中和青年学者们都在努力地推动先心病矫治术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十分
本书由汪忠镐院士亲率国内外200多位血管外科专家,数易其稿,千锤百炼,历时14年编撰完成。荟萃汪忠镐院士从医50年的智慧结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我国现代血管外科学最新理论与实践的巨著。全书共129章,300万字,1800多幅插图,附数十例作者的术式,以血管外科基本原则、少见疑难危重病例诊治、大动脉疾病诊治、大静脉疾病诊治、腔内治疗为重点,突出体现性、原创性、实用性、国际性。
血管外科是一门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新鲜活力的医学专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外科学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医疗技术、材料、药物和设备如影像学技术、全自动免疫分析技术、介入技术和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血管外科发展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微创治疗的模式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了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能力,大大丰富了血管外科学的内容。为了展现血管外科学的这些巨大发展,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王深明教授组织全国70余位血管外科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这本《血管外科学》。《血管外科学》遵循“以人为本,探索前沿,敢于创新,格物穷理”的原则,力求内容新、精、尖、用;突出
虽然我国老一代外科学家在血管外科领域做出很多贡献,但我国的血管外科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血管外科同样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尤其近十年来发展尤为迅速。1993年召开第二届中华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了血管外科学组,成为我国血管外科前进的里程碑从事血管外科的专科医生与日俱增,相当多的医院相继成立了血管外科,不仅从事临床工作和研究,而且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的己达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我国血管外科总体起步较晚,专业队伍有限,参考书较少,为此,作者在十年前开始构思、收集外有关血管方而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了这部《血管外科手术学》。《血管外科手术学》是在吸收外血管外科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写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创新
本书引进自 Thieme 出版社,是一部详细介绍烟雾血管病手术技巧的实用指南。全书共五篇23 章,从烟雾血管病的直接、间接和联合血运重建,以及再次手术的补救性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各种烟雾血管病的手术方法。每种手术方案均列出了适应证、禁忌证、手术的优缺点及关键手术步骤,并总结了术中易犯的错误、补救措施,还设有典型病例分析。全书包含大量临床图片及手绘插图,使手术步骤更加直观、更易理解。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逻辑清晰,可作为临床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医师的实用参考资料。
本书的内容与特点为:1.全书四十九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影像诊断,下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但以下篇为主。安排上篇的原因为,影像学诊断是介入治疗的依据与重要基础,作为治疗者必须掌握。2.上篇的重点在于对于各种疾病而言,不同放射检查的优势与选择,各种影像学的表现与特征。3.下篇按不同的疾病展开内容,以介入的适应证、忌证、器材以及患者准备、介入治疗过程、并发症、疗效评价与随访等结构安排,强调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4.重要与复杂疾病安排\\\"特殊病例介入治疗\\\"的内容,以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总结。故从整书而言,涵盖疾病全,强调临床,结构规整、对称,很好适合读者理解与掌握。作者购书1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