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部系统介绍脑性瘫痪(包括脑卒中等脑源性瘫痪、遗传性痉挛型截瘫等疾病)外科治疗的专著,由矫形外科、小儿骨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专家及研究脑组织移植的学者共同协作编著。全书基本反映了各位作者本人在脑性瘫痪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与临床经验,并系统介绍了国际上对痉挛型脑瘫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有些内容,如:成年脑瘫的外科治疗、骨外固定技术在脑瘫四肢矫形中的应用、组合性手术矫正脑瘫下肢复合畸形、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等,乃首次系统阐述和报告。为体现看图识病与看图识术的效果,附真实资料图700余幅,是当前国际上附真实图片资料最多的脑瘫专著,临床资料十分珍贵,因此,本书具有学术、临床和反映中国脑瘫病情特点等多重价值。 全书共分13章,~2章阐述了脑瘫的定义、临床分类、检查与评定,中
《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没有沿袭传统教科书以病种分类的编排形式,而是以现代血管外科各个领域的进展和技术特点为核心,阐述血管外科基础理论、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等热点和亮点问题,同时总结传统治疗技术的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概念和理论,鼓励开拓新技术,特别是血管腔内技术。 本书分为基础知识和围手术期处理、动脉瘤疾病、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和淋巴系统疾病、血管创伤及血液透析通路等6个部分,共88章,重点介绍动脉疾病的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作者试图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分析临床效果,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现代血管外科治疗学的优秀参考书。
本图谱积累了作者多年的丰富经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技术细节,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相对于版,本书增加了关于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技术的全新章节。根据新出现的手术或辅助性技术对手术方法也做了全面修订。各类血管疾病相关的自然史、诊断、手术适应证等内容写在每章的简介中。
本书对于解剖学、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生是一个便捷和实用的血管解剖学参考书。血管和介入放射线医师、外科医生、心血管医生、医学医生以及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是本书的合适读者。 本书共有24个部分,包括人体各个部分的动脉、静脉和淋巴的解剖内容。本书的每个部分的开始首先由详尽而精练的文字介绍解剖内容,然后为精心选择的精美的彩色解剖插图,有的为人工绘制,有的为难得的灌注腐蚀标本照片,解剖插图的内容包括大体和组织学的模式图以及细微管道的扫描电镜图像。在每部分文字和解剖插图后是该部分的血管造影图像和核磁共振图像。全书共有614幅插图,其中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的图像,图像清晰,内容全面。
马永琦编著的《心脑病从痰瘀论治》全书分9章,从痰瘀理论概述始,分别论述了痰瘀学说的起萌、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历代医家化痰治瘀的特色,痰瘀的内涵、生成及痰瘀致病论;痰瘀证的四诊证候特征;痰瘀致心脑病的病机、病证特点;从痰论治心脑病、从瘀论治心脏病、从痰瘀互结论治心脏病之立法精要和证治要则,分别讨论了临床常见18种心脑痰病证、瘀病证及痰瘀互结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验案分析;心脑痰瘀病证常用化痰、祛瘀和痰瘀同治方药等。全书立足科学性、系统性、临证实用性,以痰瘀为主线,藉以一线贯之阐明心脑痰瘀病证的理、法、方、药,理论临床紧扣,以临证辨治为目的,启难、痼、重心脑病之诊治思路和视野,适用于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心脑病临床研究者参阅。
血管外科是一门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新鲜活力的医学专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外科学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医疗技术、材料、药物和设备如影像学技术、全自动免疫分析技术、介入技术和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血管外科发展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微创治疗的模式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了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能力,大大丰富了血管外科学的内容。为了展现血管外科学的这些巨大发展,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王深明教授组织全国70余位血管外科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这本《血管外科学》。《血管外科学》遵循“以人为本,探索前沿,敢于创新,格物穷理”的原则,力求内容新、精、尖、用;突出
本书由我国最的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教授、我国知名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建教授和谷涌泉教授主编完成。
在决定第3版《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改编之前,我们的编者们一直被当前日益增多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现象所困惑,究竟现在还是否需要出版有关体外循环的理论书籍呢?很显然,我们最终的一致意见是:体外循环的现状和未来都很美好,而且现在也是出版第3版《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的时机。尽管某些需要体外循环的外科技术在逐年消减,但仍然还有很多医学领域在开发和应用体外循环及辅助支持技术。目前在先心病外科领域就已应用心室辅助装置针对衰竭心脏进行重塑和长期辅助支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于我们的高龄人群中患有瓣膜疾病的患者,采用外科成形或瓣膜置换手术依然是治疗的手段。在儿科心脏外科团队中的老、中和青年学者们都在努力地推动先心病矫治术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十分
虽然我国老一代外科学家在血管外科领域做出很多贡献,但我国的血管外科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血管外科同样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尤其近十年来发展尤为迅速。1993年召开第二届中华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了血管外科学组,成为我国血管外科前进的里程碑从事血管外科的专科医生与日俱增,相当多的医院相继成立了血管外科,不仅从事临床工作和研究,而且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的己达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我国血管外科总体起步较晚,专业队伍有限,参考书较少,为此,作者在十年前开始构思、收集外有关血管方而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了这部《血管外科手术学》。 《血管外科手术学》是在吸收外血管外科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写自己的经验、体会和
本书集中讲述心血管急危重症的管理,涵盖了心血管领域主要疾病的特点、病理生理和诊疗,既有基础研究进展,也有临床实践总结。本书前6章概括性讲述主要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情况,包括休克(1章)、复苏(2章)、血流动力学(5章)和心血管药理(6章),第7-24章分门别类的讲述了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病理生理和治疗,心律失常(7章)、心衰(8章)、及行冠脉综合症(13章)、心脏移植(15章)、先心病(16和17章)、瓣膜病(18-19章)、感染性心内膜炎(20章)、右心系统疾病(21章)、高血压急症(24章)等,很后4章讲述心血管相关系统的问题,包括怀孕(25章)、血管炎(26章)、内分泌问题(27章)等。
Textbook of Peripheral VascularInterventions是由Richard R.Heuser和MichelHenry主编、全球多名著名专家联合撰写的周围血管介入学领域的巨著。《周围血管介入学(原书第二版)(中文翻译版)》是该巨著的中文译本。 《周围血管介入学(原书第二版)(中文翻译版)》从多学科循证医学的观点出发,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个及时、全面并实用的实践参考指南,内容涵盖从周围血管疾病的基本理论到最复杂的腔内诊治技术,从一般常见病变的处理到复杂病变的操作技巧,从各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客观的讲述。 本书是血管外科医生和从事血管介入治疗的放射科医生的临床参考书,也供从事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和商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借鉴。
本书集中讲述心血管急危重症的管理,涵盖了心血管领域主要疾病的特点、病理生理和诊疗,既有基础研究进展,也有临床实践总结。本书前6章概括性讲述主要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情况,包括休克(1章)、复苏(2章)、血流动力学(5章)和心血管药理(6章),第7-24章分门别类的讲述了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病理生理和治疗,心律失常(7章)、心衰(8章)、及行冠脉综合症(13章)、心脏移植(15章)、先心病(16和17章)、瓣膜病(18-19章)、感染性心内膜炎(20章)、右心系统疾病(21章)、高血压急症(24章)等,很后4章讲述心血管相关系统的问题,包括怀孕(25章)、血管炎(26章)、内分泌问题(27章)等。
马永琦编著的《心脑病从痰瘀论治》全书分9章,从痰瘀理论概述始,分别论述了痰瘀学说的起萌、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历代医家化痰治瘀的特色,痰瘀的内涵、生成及痰瘀致病论;痰瘀证的四诊证候特征;痰瘀致心脑病的病机、病证特点;从痰论治心脑病、从瘀论治心脏病、从痰瘀互结论治心脏病之立法精要和证治要则,分别讨论了临床常见18种心脑痰病证、瘀病证及痰瘀互结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验案分析;心脑痰瘀病证常用化痰、祛瘀和痰瘀同治方药等。全书立足科学性、性、临证实用性,以痰瘀为主线,藉以一线贯之阐明心脑痰瘀病证的理、法、方、药,理论临床紧扣,以临证辨治为目的,启难、痼、重心脑病之诊治思路和视野,适用于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心脑病临床研究者参阅。
经皮中心静脉穿剌置管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有深层的解剖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知识。因此,本书起名为《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本书分为三篇共31章,内容包括:解剖学、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 本书从构想到完成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因为外相关资料十分丰富,都想写得更详细、更准确,特别是将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尽量收集到本书中,但实在难以做到。 由于本书籍内容所限,未能庢这方面的专家加盟,深感抱歉。参加柘书编著工作的编者,虽然有的未为读者所知,但都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的高级医师,也吸收采纳了一些有经验的青年医师参加和协助编写工作。
血管外科是一门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新鲜活力的医学专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外科学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医疗技术、材料、药物和设备如影像学技术、全自动免疫分析技术、介入技术和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血管外科发展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微创治疗的模式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了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能力,大大丰富了血管外科学的内容。为了展现血管外科学的这些巨大发展,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王深明教授组织全国70余位血管外科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这本《血管外科学》。《血管外科学》遵循“以人为本,探索前沿,敢于创新,格物穷理”的原则,力求内容新、精、尖、用;突出
本书以心血管介入治疗安全护理为主线分为两篇论述。篇重点阐述了介人导管室的制度、职责,感染控制,技能培训,质量控制,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人性化护理管理和患者资料管理等。第二篇介绍了术前检查与手术安全、术前访视与人文关怀、手术安全交接护理、介入治疗术监护重点、动脉穿刺、介入术中急症、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主动脉球囊反搏、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起搏器置人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等手的安全护理。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适合导管室和心内科护士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