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自2002年首例手术获得成功以来,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其临床获益得到了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正在改变长期以来严重主动脉狭窄只能依靠外科手术的治疗模式。目前已经开展这项技术的临床评估,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批准应用。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在国外TAVI中心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较系统地介绍了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TAVI技术产生的背景、患者的选择、术前评估准备、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以及循证医学评价等内容。希望对已经开展或准备开展该项治疗技术的医疗部门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使其他心血管专科医师了解该项技术的适应证和疗效,从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该书是由湘雅医院罗万俊主任组织心胸外科临床一线专家编写而成。湘雅医院心胸外科是全国心胸外科医师培训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居领先地位。该书是该院历代专家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全书内容安排以心胸外科所涉及的疾病为纲,从概述、人院评估、病情分析、治疗计划、住院小结、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书中涵盖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诊疗技术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是住院医师临床病程管理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主编DrsHijazi,Bonhoeffer,Feldman和Ruiz在经导管瓣膜修复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前4部分分别介绍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膜疾病介入治疗中的问题和目前的处理手段;第5部分介绍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第6部分为瓣膜检测。本书不是仅仅去讲解介入治疗的设备,而是对各种心脏瓣膜疾病的一个概述,讲解疾病的概念、病理学、血流动力学评估、影像诊断技术、手术治疗、预期疗效,以及目前临床常见的问题和将来导管技术的解决之道。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强调多学科专家的合作,以不断创造新技术和操作方法。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先进,不仅适用于对瓣膜病介入治疗感兴趣的医生,也对有超前思维的外科医生、临床心血管病医生、实习医生等都大有好处。
本书介绍了心律失常理论、心脏电生理导管室设置,重点介绍了心脏电生理基本操作、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简明实用,不但有老技术的回顾总结,而且有新技术的现实写照。此次修订再版,增加了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等内容。适合于广大心脏电生理医师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学习参考。
本册《心脏电生理及射频消融》作为《循证心脏介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荟萃了我国当代具有一流水平的、而且坚持在一线工作的电生理医师多年积累的经验体会。本书首先概述了心律失常理论、心脏电生理导管室设置,系统介绍了心脏电生理基本操作、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简明实用,不但有老技术的回顾总结,而且有新技术的现实写照,适合于中低年资心脏电生理医师或心血管内科医师学习参考。我们真诚地希望本书能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和普及心脏电生理知识及射频消融技术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个外科医生,在接受了基础的教育之后,要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离不开在手术室、监护室、病房里长期的实践,也离不开上级医生各个环节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这本专著就像一名成熟而博学的上级医生对心胸外科实践的各个环节耐心细致的讲解,在许多关乎治疗成败的关键问题或者极易发生的错误上,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详述。本书不同于许多心胸外科的经典教科书,而是这些心胸外科专家在长时间临床实践中宝贵经验的积累。书中重点介绍心胸外科手术及术后处理过程中如何避免技术上的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若出现了并发症后该如何妥善处理等。内容详细具体,实用性强。
David L.Joyce、Lyle D.Joyce、Matthias Loebe主编的《机械循环支持原则和应用》以“全景”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机械循环辅助装置从开始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历史过程。同时,又从辅助循环所涉及的生理、与植入有关的麻醉及手术技术、并发症的治疗等多个层面,向读者提供实施这些治疗所必需的理论指导。本书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目前临床主要运用的各种循环辅助装置,包括短期辅助装置、长期辅助装置等,详细介绍了各种装置的特性、植入要点和临床使用范围,方便读者为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辅助装置。 本书尤其适合心血管外科医师及体外循环医师、相关的麻醉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心脏外科监护室医师和护士等阅读。
本书介绍了心律失常理论、心脏电生理导管室设置,重点介绍了心脏电生理基本操作、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简明实用,不但有老技术的回顾总结,而且有新技术的现实写照。此次修订再版,增加了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等内容。适合于广大心脏电生理医师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