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对国内超声工作者而言,是一门新兴的亚专科,深受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疼痛科、麻醉科、骨外科、运动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的欢迎。然而肌骨系统因解剖结构复杂庞大,使其与超声结合,以及在超声领域的推广普及存在困难。许多超声或其他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因为解剖难以记忆、操作难以掌握望而却步。国内系统全面的肌骨超声书寥寥可数,而且不管是示意图、解剖图,还是实用性都有一定的不足。2015年和2017年刚刚出版的肌骨超声翻译著作内容非常丰富详实,适合有一定肌骨超声基础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学习研究,而且太厚太重,不适合作为工具书随身携带,随时翻阅。本书作为一本供日常工作时快速查阅的工具书将会给没有肌骨超声基础的操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亮点: ●按照人体解剖部位分类,涵盖四肢、头颈、躯干 ●近200幅彩色操作照片和丰富的表格,为整脊与整骨操作提供逐步指导 ●针对容易出错或引发损伤的操作,给出相应的安全建议 配套图书推荐: 《整脊与整骨治疗技术图解》,ISBN:978-7-5723-0218-3,定价138元 《针灸与扳机点镇痛实用图解》,ISBN:978-7-5723-0219-0,定价89元 《肌骨关节功能解剖图解:推拿、按摩、扳机点与运动治疗》,ISBN: 978-7-5331-9825-1,定价360元 ?
本书由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的整骨与整脊手法治疗专家协力编写而成,详尽、生动地介绍了源自美国的西式整骨与整脊手法治疗的原理与技术。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部分,着重讲解整脊与整骨手法治疗的理论渊源、神经生理学基础、作用机制、操作安全性和施术前检查等;下篇为技术部分,以人体解剖区划为纲领,采用大量临床实景配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确实有效的人体各部位的手法治疗操作技术,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骨盆与骶髂关节、肩部与胸廓,以及四肢等。全书内容实用,适于骨科、康复、推拿、按摩、整骨、整脊等专业的人员阅读使用。
本书分为基础篇、疾病篇和非典型疾患篇三大部分。基础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设备组成、红外热成像技术成像原理、红外热像仪操作及使用规范、脊柱关节病相关检查诊断设备、脊柱关节痛常用治疗设备。疾病篇则结合各类具体疾病给出治疗方案,如颈椎病、肩周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紊乱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痛风(右足**跖趾关节)、跟痛症及跟腱炎、踇囊炎、腕管综合征。非典型疾患篇介绍了红外热像辅助神经损伤诊断、红外热像的肿瘤预警作用及红外热像在孕产妇及哺乳妇女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还包括红外热像的软组织损伤提示作用、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综合征(Tietze综合征)等内容,共列举了十个病例进行详细描述。
《骨科术后康复指南》为从业医师及实习医师制定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了**的知识。读过之后,你将对如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治疗方案使其达到*功能效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该书每章中均包含了循证医学研究并收集了外科专科医院(HSS)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而成的*可行性方案。此书的整体编排以外科专科医院所开展的主要的骨科诊疗科目为依据,相应地分为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手部康复、儿科康复、脊柱外科康复及运动医学康复五大部分。
本书主要分为四大篇,共66个病例。内容涉及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其他病史、专科查体、中医查体、中医辨证、中医鉴别诊断、西医鉴别诊断、辅助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及其他检查、入院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出院医嘱、点评。本书可作为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诊疗规范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书分为12章详细从膝关节的生理解剖、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等方面做了叙述。包括对膝关节退行性性病变的基础理论、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以及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微创治疗以及经典手术治疗)的研究。
郑怀贤教授是我国的武术家、骨伤科专家、运动医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贺龙元帅“把体育医院办起来”的指示和亲切关怀下,他在生前与同事、弟子创办了我国个运动医学系,五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的从事运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和运动创伤防治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医疗实践中独特的经穴按摩、正骨手法、夹板配合托板固定和伤科三期药物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形成了中国创伤骨科界独树一帜的郑氏骨伤医疗体系。他还将中医骨伤诊疗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运动创伤,开创了中医治疗运动创伤的先河。
欧盟的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意外伤害。一系列的伤病,包括老人发生意外、运动伤害,以及因交通事故创伤引起的伤害。虽然此类疾病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患者预后越来越好。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手术创伤体系尚未在所有欧洲国家建立。在这种背景下,编写了本书。本书涵盖了创伤外科的技术及近期的发展。重点是骨与关节损伤创,旨在给这方面的医生以指导。意外伤害包括老人发生意外、运动伤害,以及因交通事故创伤引起的伤害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得人们对它越来越重视。虽然技术的进步使得患者预后越来越好,但是手术创伤体系目前还尚未完全建立。本书重点讲述骨与关节损伤,内容涵盖了创伤外科的技术及近期的发展,旨在给这方面的医生以指导。本书作者权威,内容精炼,包含大外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同时也可帮助实习医生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本书以对理论知识的介绍开始,包括筋膜疗法的历史回顾( 章),以及对Thomas Myers 解剖列车筋膜经线的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肌筋膜系统松动术的概念(第2 章)。本书着重介绍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临床MMS 技术(第5章到 3 章)。治疗师可以参见以颈椎为例的章节(第5 章),并了解针对这个部位的各种筋膜治疗方法。然而,对于临床治疗师来说,懂得如何识别和评估筋膜功能障碍(第3 章)以及熟悉治疗的基本原则(第4 章)同样重要。第7 章介绍硬脑膜松动技术。除了使用俯卧位伸腿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外,治疗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技术来评估和治疗硬脑膜存在的问题。 4章将介绍患者如何通过锻炼和各种运动方法(包括瑜伽)对筋膜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一部分很特别, 5 章,讨论了获得 治疗效果的方法,包括需要考虑“超出筋膜范
本书系临床医生的案头工具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骨科基本概念、病史书写、骨科检查方法、常用诊疗方法、骨科急救、以及严重创伤和骨折、关节和脊柱疾患、骨肿瘤的诊治;此外还介绍了骨科损伤程度与疗效评价标准以及常用的检验正常值。 本书适用于外科医生、骨科医生、实习医生和社区、乡镇医生等不同专业的医务工作者。
本书为读者提供全范围小儿骨损伤的前沿知识的综述和疗法推荐,介绍了骨干骨折的相关微创治疗方法、传统牵引和石膏治疗股骨骨折的并发症,以及长骨骨折手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如增生、感染和不愈合等。第4版在前3版的基础上,扩展了“康复”和“麻醉”章节的内容,增加了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指征和评估结果,另外增加了新章节“运动损伤”。
《颅脑创伤与脊髓损伤——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脑外伤与脊髓损伤,共28个章节。两个部分论述都遵循同一个路径,即开始是流行病学发展及其造成的经济影响。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和ICU医生关切的内容,如*实验检测技术和组织损伤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得到了广泛讨论。书中对于战区颅脑爆炸伤等神经创伤研究的发展变化也进行了描述
运动软组织损伤学是以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人体各种肌肉、肌腱、神经、筋膜、关节及辅助装置等伤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郑怀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专家,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全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理事长、成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等职。他一生师从多门,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在伤科领域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体系。为了总结成都体育学院50多年来运用在防治软组织损伤方面的成果,特别是郑怀贤教授及学生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治疗运动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独特经验,特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同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突飞猛进,正为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脊柱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书作者以临床实用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参阅相关文献,著成此书。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共8章,50余万字,433幅插图。总论篇介绍了微创脊柱手术技术进展、脊柱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生物力学,重点详述了13种临床常用的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基础理论、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各论篇介绍了常见脊柱疾病的各种微创外科手术及其要点以及疗效评估。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而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脊柱微创外科手术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可作为开展脊柱微创外科工作的指导用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历史介绍;老年髋关节骨折的初步检查、诊断和骨折分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医学共同管理;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应用解剖学;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老年髋部病理性骨折;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评估和质量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治疗;优化老年患者术后的骨质健康;中低收入 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医疗经济学等,是老年髋部骨折方面的一部全面及 之作。
本书代表了作者对年轻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的最先进的理解,由*界领先的专家保罗 E.博莱 (Paul E. Beaul )撰写,由国内该领域前沿专家孙永强,叶晔主译,涵盖了目前国际先进的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以及*新的外科手术技术。髋关节保留手术领域正在不断发展,外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必须共同努力,本书向所有评估和治疗关节炎前髋关节疼痛患者的医生们提供了最佳的循证知识,以及*新的手术技术指导,对临床髋关节发育相关疾病的治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它集中了脊髓损伤从成像到诊断及治疗的技术发展水平,同时包括这种疾病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精彩回顾,还增加了神经病理、神经生理和潜在的新疗法的论述。另外,本书还专设章节介绍实验性成像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引发讨论,以便好地利用这些技术。通过这本书所提供的广泛而多样的学科基础,希望所有正在致力于提供和发现脊柱创伤治愈方法的专业人员——放射科医生、脊柱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理疗师、职业治疗师和神经科学家——能对这本新材料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