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协会的两位著名骨科教授Nick Harris和Fazal Ali编著的,被英国医学生视为参加骨科专科医生考试的经典教材。全书共分13章,详细介绍了骨科临床检查一般原则,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部、髋关节、膝关节、足部和踝关节、成人脊柱、儿童脊柱检查,以及上肢与手部外周神经、臂丛神经等外科常规检查和专项诊断试验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与技巧。书中配有大量图片,并以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完整的、所有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
本书系统介绍了痛风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康复与保健知识,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围绕“浊瘀”致病的病理实质,重点介绍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创立的“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治痛风(浊瘀痹)大法,精选介绍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及其弟子、国内名家治疗痛风的效验方药;以分型论治、分期论治、条分缕析,精方简药、汇集百家、注重实用为特点;同时,介绍了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和自我康复指导等方面的防治知识。
本书系《图解手术配合丛书》之一,全书共11 章。主要包括骨科常见手术与于术配合,基本按照手术用物准备、手术体位、消毒铺巾、手术配合及特殊关注点的顺序予以介绍。重点突出手术配合部分,对手术步骤配以解剖、器械及具体操作的图解,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本书作者均来自于临床一线,所介绍的于术方式及术中配合技巧也来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指导。全书强调整体护理观念,关注手术配合技能,为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脊柱急慢性损伤中出现的颈、胸、腰、骶椎伤病和疑难重症,包括四肢关节伤重症,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无论从骨伤科基础研究,还是诊断与治疗方面,仍是医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手法矫治法 。以手法为主,解决了脊柱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在伤因机制作用下产生的变异及相继出现的组织退行性变。手法矫治同时辅以中医中药,进行有程序的转化性治疗,从而可成功救治一些面临终生伤残的重症患者,是疾病痊愈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此,笔者将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成册,以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真实的资料。同时,也为广大患者认识和了解自己所患的颈、胸、腰骶椎和骨关节伤病,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正确的保健,提供了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做好初次手术至关重要。本书编写采取递进的方式逐一讲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基础知识、手术技术、术前准备、如何摆脱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困境以及复杂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重点阐述当前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常见问题及细节问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程度和手术细节直接相关,本书力求实用,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配合图片和解说,为读者提供实际的帮助,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本书共分11章,分别介绍了成人重建外科、基本科学原理、足和踝、手外科、骨肿瘤、儿童骨科、康复和神经-骨科手术、肩和肘关节、脊柱、运动医学及创伤骨科。全书以问答形式,在每一章节中,作者基于当前已知文献,提出关键性问题并给出其**答案,为读者提供骨科相关知识的概览。
本书完整地探讨了半月报损伤与修复的各个方面,收录了超过20位外科医生和研究员的真知灼见,涵盖了半月板解剖、体格检查、的切除与修复技术、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前沿领域。其探讨的内容包括半月板修复增强技术、纳米纤维用于半月板移植以及生物制剂用于保护软骨等前沿科技。此著作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的手术适应证,探索错综复杂的半月板组成和功能,深入了解半月板支架和移植的新进展,以及体格检查的小技巧。书中所描述的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新科技会帮助运动医学医生更加坚定地迈向保膝的伟大事业。半月板修复与再生这一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早期的半月板切除治疗的尝试只能获得短期收益,可能牺牲关节的长期健康。现在,数不胜数的半月板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半月板支架和自体移植领域的突破在关节软骨保护方面
本书汇集了美国爱荷华大学Ponseti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方法及相关原理。书中综合了大量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影像学知识,以及临床案例长期随访结果,并通过相关图片资料分析了正常足的功能解剖,马蹄内翻足畸形发生、矫正及预防畸形复发的机制,通过临床病史搜集、体检和治疗等强调了诊治中细节的重要性,并针对治疗效果提出了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评估指标。本书第11、12章专门介绍了马蹄内翻足治疗中的错误及复杂型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本书为世界风湿病学经典专著,由北京协和医院著名风湿病专家田新平、曾小峰教授领衔翻译,多名风湿病专家共同参与。全书包括3部分24章,分别介绍了:风湿病,包括免疫介导的损伤性疾病、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疾病等;免疫介导的损伤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类风湿抗磷脂综合征、关节炎等;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疾病,包括关节及肌肉骨骼疾病的诊断思路,骨关节炎、痛风及其他晶体相关性关节炎等。后是自测题,并进行了详尽的解析,用于强化理解全书的重点和难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创建于1993年,是我国骨代谢疾病临床和科研的前沿基地,于2019年成立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内知名的疑难骨病诊疗中心、遗传性骨病诊疗中心,接诊了大 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罕见骨病患者,其中有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珍贵病例。 本书精心挑选38个具有代表性、能启发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疗思路的遗传性骨病病例,着重从病因、关键临床表现、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剖析,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临床思路和诊疗方法。 本书内容经典、图文并茂,可为内分泌代谢专业、骨代谢专业及骨科专业医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医生喜欢学习及应用效验的技术。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医生们对常见病有效的专病干预技术不熟悉。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如何促进医生掌握这些专病干预技术,我们想到可以尝试建立与推广单病种诊疗体系。 专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肩痛的患者。这些患者多为中年人,因为肩痛,导致肩部功能及活动障碍,特别是影响了睡眠,患者多方求医。由于中医与西医在专业理念及认知上的差异,不同医疗机构诊疗设备的差异,形成多学科参与又难以达成共识的 碎片化 诊疗现状。肩关节复合体悬挂在胸廓上,同时与颈椎、胸椎连接构成静力性稳定结构,3个滑囊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同连接的17块肌肉构成静力性稳定结构,肩关节可以在多个平面、多个维度活动,其结构的复杂性、病因的多样性使初学者难以有针对性干预 痛点靶向 。 肩周炎是
《实用整脊医术(修订版)》2004年出版,数次印刷,深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再版,在保持原书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脊椎侧弯、反张、滑脱的分析;拓展了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整脊治疗病种;补充了整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再次损伤及预防;论述了脊椎伤病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关系;增加了案例影像照片;总结了整脊医术的四大特色。修订后全书共五章,约30万字,主要供广大的基层骨伤科、整脊科医生参考,也可供临床其他科医生学习。
现代社会颈椎病呈现高患病率和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颈肩痛的困扰,因此颈椎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骨筋脉三联疗法为广州市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建设项目,,即定点锤正以 正骨 ,针刺松解以 调筋 ,理气活血养血以 通脉 ,根植于中医的 整体观 思维,同时吸纳西医的相关发病机制理论,强调整体调治,标本兼治。 本书分三个部分,系统介绍骨筋脉三联疗法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图文并茂地分析骨筋脉三联疗法近几年治疗的五十余个典型颈椎病案例,阐述颈椎病的相关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养护。
《骨与软组织肿瘤手册》是一本骨肿瘤领域快速参考手册和实用指南,本书图文并茂,有100多张数字、图表和图像,为临床医生介绍了肌肉骨骼肿瘤的最新知识。本书分为5个部分:肌肉骨骼肿瘤的评价、小儿和青少年骨肿瘤、老年人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解剖学的具体考虑因素。 《骨与软组织肿瘤手册》为骨科医生、外科医生、住院医师和在读学生、医生助理、护士和执业护士而编写,是一本实用的指南,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识别和诊断可疑病变,安排适当的检测,并在适当的时候促进及时转诊给受过训练的肌肉骨骼肿瘤医生,以便进行额外的治疗。"
本书主要介绍腕和手相关的新鲜标本的断层解剖与MR影像对照,详细介绍正常影像解剖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内容涉及腕、手的解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影像表现,全书从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对照入手,介绍各种损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成像技术,后重点介绍损伤的影像表现,内容全面且结构清晰。本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配有清晰的图片,便于读者理解和日常工作查阅对照。 腕手解剖结构复杂,本书采用高分辨MR成像技术,将标本断层解剖和MR影像解剖,进行对照分析,清晰显示腕关节和手部肌腱韧带和软骨盘等小关节的精细解剖结构,同时详细介绍了各种损伤的影像学分型和相应的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为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提供科学的影像学依据,更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一部实用的工
本书立足于临床,分上下两篇,共十七章。上篇系统介绍康复医学及骨科护理的发展历程、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骨科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及概论、骨科解剖与护理的关系、骨科护理的查体方法、骨科常用治疗技术与康复仪器及护理、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功能评定。下篇主要介绍了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包括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运动创伤的康复护理,脊柱疾病的康复护理,下腰痛患者的康复护理及骨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上肢、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断肢再植术的康复护理及骨科压疮、疼痛的康复护理。 本书的重点部分在康复护理,从知识背景、治疗新观念与新技术到康复护理新进展,对目前骨科康复护理相关的热点问题等都有深入的阐述,同时倡导了康复护理新理念,即快速康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