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及精要:角膜病》(第2版),这本书使用彩色图片和大纲格式简洁地说明和描述重要角膜、眼前节和眼表疾病,除了提供每一种疾病在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信息外,本书的典型图片可帮助读者认识临床体征。每个章节均涵盖了角膜结膜病的临床特征和眼外部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目的是为眼科住院医生、眼科医师和角膜病专家提供角膜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色觉是人眼重要的视功能之一,色觉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假同色图试验(Pseud01sochromatlc Plates)、彩绒试验(Wool Skeins Test)、色彩排列试验(FM—100Hue Test,Panel D-15 Test)和色盲镜检查(Anomaloscope)等。各种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各有的优缺点。 色觉检查图是根据假同色原理设计的检查方法,具有检查简单、快速的特点,对于结果的确认也比较明了,用于筛选色觉异常已有百年。 本色觉检查图吸取外色觉检查图的优点,设置了多种类型的检查图式,有几何图形、数字图形、线条图形、物体图形等,可用于检测红绿色觉及蓝黄色觉异常。 几何图形和数字图形是最常用的检查类型,线条图形有助于语言困难者使用,物体图形可用于儿童或低文化程度者。蓝黄色图则用于检测蓝黄色觉异常。根据受检者的年龄、智力状况等可选择或部分图片进行检查。 色觉检查环
本书包括眼科解剖生理、眼科检查、眼科常用技术操作、眼科疾病及护理、眼科常用药物、眼部疾病预防及视功能保健等。书中内容结合临床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在疾病护理的各章节中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治疗护理操作上体现了对患者的爱护和对隐私的保护,每项操作都注意到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操作步骤详细明了,操作程序周密严谨。本书的出版,为临床护理人员、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可读性比较强的参考书。
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防治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孙兴怀、孔祥梅主编的《了解青光眼战胜青光眼(第2版)》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进展和成熟的新技术,就公众普遍关心和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生们对青光眼疾病的关注点,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拟,并从贴近生活的角度来撰写。本书不仅适合青光眼患者及其家属、公众阅读,而且也可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眼底疾病是众多纷繁眼疾中比较常见、相对复杂、影响视力较大的一类疾病,包括视网膜血管、黄斑部疾病、变性等。眼底疾病病因繁多、病程表现各异、疾病变化迅速;很多病变治疗存在争议且效果不佳。其中,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就是一种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尚存争议较多的眼底疾病之一。 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不仅是屈光度发生变化,眼部组织同时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如颞侧弧形斑、色素细胞破坏、色素上皮变薄、豹纹状眼底、Fuchs 斑、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继发新生血管及巩膜变薄等。由于上述这些变化,患者视功能欠佳,视觉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黄斑病变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三种常见类型:萎缩性黄斑病变、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和牵拉性黄斑病变。同样是高度
王宁利、李美玉主编的《青光眼——沉默的致盲性眼病》根据各位青光眼专家平时门诊看病时遇到的实际情况,着重回答青光眼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和青光眼相关的常见问题,除了和青光眼相关的发病机制、分类、预防和治疗方面的问题外,特别编写了青光眼患者如何保健以及手术后康复和护理的章节,这些问题往往是患者最关心的。
《汪海门眼科临床经验》一书共分三章。章阐述学术思想,第二章阐述眼科临床经验。章下按西医病位将眼病分为十大类,每一类下按中医的病症命名,《汪海门眼科临床经验》共载眼科疾病40余种。每一类病症,既有西医症状上的描述,亦有病因病理的阐释。其论言简意赅。同时,又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以及辨证用药,且每一证型,附有案例参考。第三章阐述眼科常用方药。分为常用药物简介、常用成药简介、眼药原料部分炼制法等内容。《汪海门眼科临床经验》语言通俗简洁,论断精辟,疗法得当,是一本真正的中西医结合的范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中、西医眼科执业者重要参考书。
《整合眼科学》内容介绍了整合眼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颅眼相关眼病、 全身肿瘤与眼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与眼病、内科学与眼病、免疫系统与眼病、外科学与眼科、妇产科与眼科、前沿生物技术与眼科学、信息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等。
黎晓新编著的这本《眼底病的多光谱诊断和筛查》对于眼底病的多光谱诊断和筛查进行了介绍。从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原理、正常眼的多光谱成像特点以及各种眼底病多光谱诊断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和阐述,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老年黄斑变性的筛查、脉络膜渗漏综合征、自身免疫相关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营养障碍、Stargardt病、黄斑交界区疾病、Coats病、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黄斑囊性水肿。对于眼底病医师和眼科学专业学生,本书无疑是一册重要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