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治国、费阳、康凤凤主编的《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了详细的阐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美国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颁布文件,建议临床实验室建立和监测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尤其是在IS015189:2012要求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发布了涉及检验全过程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但目前临床实验室关于质量指标的知识和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系统阐述了现代临床检验学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质量监控和临床意义。全数共6篇57章,包括临床检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临床血液学检验,体液及排泄物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等,书末附有临床医学检验正常参考值.内容丰富实用,阐述系统全面,反映了现代临床检验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是一部权威、规范的检验学专著。适于各级医院检验科医师、技师、检验员、临床各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系医学院校临床检验专业的教材。本教材将临床微生物检验和临床寄生虫检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切合临床检验实际。在选材上力求避免与医学基础课程重复,突出现代临床检验的内容,体现少而精的特点。在编写上加强了总论和基础理论的内容;各论部分按病原生物的种属编排,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内容全面而详尽,适合循序渐进地教学;临床综合应用部分以临床标本为主线,阐述各种标本的病原生物学检验知识,内容新颖实用,利于临床实践。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专业教材,同时又是临床检验医师和技师的工具书,此外,还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的参考书。
《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对每个生物医学技术的介绍不但涉及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对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新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技术本身的应用和要点进行总结,力求使各位读者能够全面、完整的了解每个技术,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可供医药、卫生、生物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使用。
检验数据是临床上许多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本书旨在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全面地了解检验科各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全书共分14章,分别从临床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脑脊液检查、生殖系统检查、内分泌检查等方面介绍了各种临床检验数据的参考范围、临床意义以及注意事项。本书文字简练、紧密结合临床;携带方便,便于查阅,可作为临床各科室以及检验科的口袋书,也可供基层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临床常见或重要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包括球菌、肠杆菌科菌、非发酵菌、弧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和红球菌属、分枝杆菌属及其他革兰阳性杆菌及厌氧菌。分别阐述了目前临床致病菌的分类、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要点、临床意义、耐药性及感染治疗四个方面,重点描述了细菌引起的常见或多发性感染的特点及临床常见感染菌株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新老药物组合(A、B、C、U组的药物种类),在感染治疗方面重点突出常见细菌感染治疗的和备选药物。由于细菌耐药存在复杂性、地区性、多变性和个体性等特点,请读者同时参考本地区、本医院或科室的细菌耐药监测流行病学资料,以便更加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本书适合临床医师、检验医师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阅
本书对23种病毒引起的疾病,从临床医学和检验学角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面向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融会临床医学和检验学的研究成果,突出病毒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突出诊断技术的临床意义。是各级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和临床医师重要的参考书。
《检验科手册》共七篇五十七章,着重介绍了临床体液学、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应用等内容,力求给予读者有关临床检验所涉及的检验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术临床应用及其发展,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指南等相关内容,充分反映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将基本原理、检验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参考书。 《检验科手册》不仅可作为临床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工作手册,也可以成为临床医生、护理工作者的参考书。
《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剖析》由巫向前主编,本书内容:剖析近200例临床病案的检验结果,部分案例分析了检验前、中和后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每个病例均由“临床病史”、“检验结果”、“问题和解答”层次组成。临床检验结果涉及临床一般检验、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化验员实用手册》共分四部分,部分为化验室基础,包括基本常数、重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化验室的建设、管理与安全、常用的仪器设备、实验用水、化学试剂、溶液配制、数据处理、计量单位、标准方法、标准物质双及分析测试中质量保证,第二部分为化学分析,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常数的测定、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定性分析、质量分析与滴定分析、第三部分为仪器分析,包括电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薄层、气相、液相色谱、微型计算机等的简单原理、仪器设备、校验方法、应用范围、注意事项及有关数据。第四部分为分析化学文献及其检索方法、科技文件的写作技术。为便于读者,特把书中出现的表汇编为表目录。《手册》提供了大量、必需、、常用的常数与数据、分离分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