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家教授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常规》),深受同行欢迎。《常规》面世7年以来,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成熟,同时也应广大医务人员的热切要求,对该系列丛书予以更新、修订和再版。 再版《常规》丛书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日常工作中,乃至多次硕士、博士研究生复(面)试中,绝大多数青年医生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问题不能给出定义性的回答。大多数放射科医生也会因不断涌现的新的专业词汇和它们的准确概念而困惑。相当多的参考书甚至教科书对涉及的基本概念没有给出专业化的、严谨的定义和解释。这是我们决定编写这本辞典的原因。 医学成像技术的进步在学科领域中带来了亚专业的细化、专业理论的深化、跨学科交叉界面的拓展、全新的非传统专业内容的引进等深层次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对专业词汇准确的、定义化的理解实质上是知识更新的核心问题。对日常工作中乃至教学、科研中几乎随时使用的专业词汇,仅仅顾名思义的了解已经是妨碍专业素质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迄今,我们仍然可在一些出版物中见到“CT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表述,反映了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遵照中华医学会的部署,组织近40位有关专家编写《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包括7项技术指南: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指南、MRI技术指南、儿科放射学检查技术指南、乳腺X线摄影指南、放射学检查中对比剂应用指南、医学影像的诊断和诊断报告书写指南以及介入治疗操作指南。约计50余万字,较全面地涵盖了目前我国放射学检查技术。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中国与河南省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使我们医务人员知道该如何进行介入治疗,使病友和家属知道该怎样接受介入治疗。
本书是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遵照中华医学会的部署,组织近40位有关专家编写《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包括7项技术指南: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指南、MRI技术指南、儿科放射学检查技术指南、乳腺X线摄影指南、放射学检查中对比剂应用指南、医学影像的诊断和诊断报告书写指南以及介入治疗操作指南。约计50余万字,较全面地涵盖了目前我国放射学检查技术。
王茂强主编的《急诊介入放射学(附光盘胸部分册)》是“急诊介入放射学”的系列专著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了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常见胸部急症诊断和救治的应用,包括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肺动脉源性咯血、肺血管畸形出血、急性重症肺动脉血栓栓塞、胸部创伤出血、气道狭窄、食管气管瘘、急性上腔静脉阻塞、胸腔大血管内异物取出等,重点阐述了二介入治疗的基本条件、程序、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防治等,并配有手术操作DVD光盘。《急诊介入放射学(附光盘胸部分册) 》以介绍临床经典实用的介入技术为主,兼顾本领域的前沿发展,适合介入放射科、影像科、急诊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选材注重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放射医学专业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放射物理、辐射剂量、放射化学、放射生物、放射毒理、放射临床损伤和放射卫生防护等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本书的选材以放射生物、放射临床损伤和放射卫生防护文献居多。全书共有二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A,B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在阅读课文前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并在课文后配有专业词汇、词组、难句分析并附参考译文、正误判断及简答问题等内容,书后附有核科学大事记及总词汇表。 本书为吉林大学“十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放射医学专业学生英语教材,亦可作为从事放射医学与卫生防护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学习放射医学专业英语的工具书。
本书是国内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
本书总论部分介绍了介入技术主要设备、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麻醉、复苏、介入手术室管理及X线损伤的防护等;各论按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等条目,详细叙述了不同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
本书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等相关法规、标准,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有关报告,论述限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职业照射的防护与安全;个人监测和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导论;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律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受过量照射工作人员的医学处理;职业性放射的诊断与处理等。此书可供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放射诊疗的职业卫生医师和监床医师、放射卫生防护审和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它对放射工作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放射医专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