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全面,分6部分共30章,内容包含介入治疗的区域解剖,超声扫描和影像判读,穿刺针穿刺和注射技术的注意事项。本书的重点内容是超声引导下的头颈部、四肢、脊柱、腹部及盆腔的躯体的神经阻滞和交感神经阻滞。另外,本书还将解剖学及超声解剖学与超声技术在疼痛治疗及超声影像知识相结合,如超声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如何提高超声下穿刺针的可视性等。
本书由中国医科大学属盛京医院内镜中心的孙思予教授主编,全书共3篇23章。本书是在、2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包括内镜超声基础知识、内镜超声影像诊断和各种内镜超声微创介入诊疗技术三方面内容。面对EUS技术空前的繁荣和飞速发展,本版增加了360度电子环扫内镜超声,同时更新了许多的典型的内镜超声图像和应用电脑3DMAX制作的内镜超声切面的三维解剖图。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消化科医师的参考书。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一线医生共同编写。书中精选了近10年确诊的100例疑难病例,每个病例均为作者亲自检查并精心整理;其中,腹部22例,妇产科27例,泌尿系统、肾上腺及腹膜后14例,心血管16例,浅表器官及其它21例。按“临床资料”、“提问与思考”、“确诊结果”、“评述”和“相关知识”分层描述。“评述”紧扣思考题,主要阐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检查技巧,以及诊断经验等。在编写方式上类似于个案报道,但不完全相同,资料尽可能详细,可引申到讨论同类病例。书中采用了隐含病名的编排方式,以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于超声医师、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以及医学院校影像专业师生使用。
《消化超声内镜疑难病诊断图解》以真实的病例为基础,展示超声内镜在诊断食管、纵膈、胃、结直肠、肝胆、胰腺、腹盆腔疾病的超声图像,每一病例的图像含超声内镜的图像、病理图像及示意图,并总结超声图像的特点及超声内镜的诊断要点。本书适于消化内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参阅。
主要内容:本书对四肢的手及腕部、前臂及肘部、上臂及肩部、足及踝部、膝及小腿部、大腿部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详细的导读;阐明上述各部位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点,展现了上述各部位常见肌骨疾病声像图;同时各部位的高频超声应用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用于超声或解剖标注的各部位的英文缩写词表,方便临床各科医生、超声科医生使用。 特色:本书的创新性在于按照四肢的各个部位,分别将期正常的肌骨解剖学、正常的肌骨高频超声影像学及肌骨相关疾病的超声影像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此书便于临床骨科、手外科、运动创伤科、康复科、麻醉科、超声科医师掌握及应用,符合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方式,能满足临床各科医师的共同需求。
《国际经典快读系列:腹部超声·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第3版)》是为超声医师、技师、研究者和有志于在超声医学领域精进的学生和初学者提供的一本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操作指南性图书。全书共分为11章,叙述了获取诊断信息的技术、仪器、安全性和相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并重点阐述了肝胆、胰腺、脾和淋巴、泌尿、腹膜后和胃肠道等脏器的扫查基本要点、正常解剖、常见病变的超声检查和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还对儿童腹部超声、急腹症超声和介入超声技术在腹部的应用做了比较详尽的讲解。全书实用性、指导性强,配以精美图像,全息化地讲解了超声设备常识和腹部超声临床知识,是超声医师和相关人员不可或缺的入门级读物。
本书是将超声波和临床密切联系与结合而撰写的一本有关超声诊断胃肠疾病的专著。全书共分十二章,、2、3、4、6、7章介绍了胃肠道的解剖生理,胃肠超声检查方法、原理及特点等;第5、8、9、10、11章详细介绍了各种胃肠疾病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2章重点介绍了超声检查在胃肠急腹症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全书共有著者从事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工作而积累的典型病例的黑白、彩色图片500余幅,图文并茂。本书适用于各级医院的超声工作者,各级医学院校的超声影像专业的学生,以及致力于胃肠疾病研究的临床医师。
本书从临床实践出发,以操作技术为主线,重点阐述了介入超声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常用技术操作方法,包含了介入超声技术总论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囊肿抽吸硬化治疗、脓肿穿刺抽吸引流以及实体瘤的微波消融治疗等。其中穿刺活检内容涉及甲状腺、乳腺、胸膜与外周肺、肝脏、胰腺、肾脏、腹膜后病变、前列腺、女性盆腔、浅表淋巴结;穿刺引流包括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肝内胆管扩张、肾盂积水、腹腔积液等。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紧扣临床需求,融入了编者多年的经验和体会,图文并茂,临床指导意义强,是超声医师和相关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介入超声领域的上乘之作。希望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本书是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所编写的一本实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与技术解读。和很多其他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本书尽量避免过于繁琐的公式罗列,更多地采用广大临床工作者读得懂的语言进行相关原理和技术解读。全书正文内容共分23章,其中,章至第4章主要讲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第5章解读K空间相关概念。第6、第7章详细解读了磁共振成像过程中有关弛豫属性及成像脉冲序列,第8、9章解读了参数优化与门控技术,0章则解读了伪影产生的机制及解决策略等。从1章到6章侧重临床解决方案解读。7到第22章则是针对一些常用部位和疾病进行了必要的成像方案与技术解读。第23章实战解读部分是编者精选了100页不同内容范畴的PPT进行语音讲解,并转化为以方便读者获取阅读。
本书选用了550余对声像图,以图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早孕期的孕囊到中晚孕期胎儿的正常超声表现、标准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以及各种胎儿畸形的超声表现。 书中采用双幅图对照的方式,既保留了清晰的原始图像,又对原始图像进行了勾勒、标注,使读者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阐述了胎儿各种测量的标准切面、操作技巧及规范,对各种胎儿畸形的超声表现进行了详细图解。 本书图文相辅、解说精练、视图直观,对于规范胎儿超声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具有实用价值。可供超声诊断医生、妇产科医生参考,同时亦可做优生优育培训辅导教材。
本书是由XimenaWortsman和GregorB.E.Jemec教授主编的皮肤超声专著。其内容主要介绍了皮肤、皮肤附属器及相邻结构的正常解剖和相应的超声表现;先天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皮肤肿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淋巴瘤、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皮肤病变的病理及超声表现;难以进行良恶性判断的皮肤肿瘤如何通过超声进行鉴别;皮肤超声在整形美容术中的应用;皮肤病学分类;如何开展皮肤、甲和毛发的超声;皮肤病灶边界的术前超声评估等。书中配以大量超声图像和与之相对应的病理图片,以便于读者理解各种皮肤病的超声表现和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将皮肤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结合介绍临床良恶性皮肤疾病是本书的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以及改进外科手术计划、美容预后、疾病复发风险评估等
本书编者以简洁的文字、全面系统的内容和丰富的图像资料,详细阐述了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和胎儿各系列超声检查等内容,包括早中晚期妊娠超声检查、超声测量评价胎儿生长、胎儿发育迟缓、巨大胎儿、判断胎位、多胎妊娠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等病理和生理产科超声检查以及胎儿各系列各部位畸形的超声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颜面部、胸部、心脏等畸形,并分别对每种畸形的解剖特点、超声图像特点、临床意义做了简明的阐述,有典型病例图片。本书实用性、指导性强,是超声科医师和妇产科医师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原因其一是先天性居新生儿缺陷的首位,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关系优生优育的基本国策,引起我国医务界普遍的重视,先天性的三级预防提到议事日程;其二是目前在胎儿先天性的筛查与诊断的影像学手段中,最为实用有效的当属胎儿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