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入门与实践》共12章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常用介入性超声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包括超声基础、人员设施与器械、超声介入基础、中心静脉穿刺、穿刺活检、经皮经肝胆囊/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胰腺炎和脓肿的穿刺置管引流、囊肿的穿刺及硬化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肿瘤消融治疗,以及其他治疗。 该书针对介入性超声初学者,由浅入深地讲解介入性超声的系统知识和操作技巧,重点突出,实用性较强,适用于广大超声/介入医生、技师、护士等参考阅读。
超声扫描会获得一系列的断面图像。诠释检查的基础就是各个断面图像。乍眼看来很容易被不同患者相同区域的各种超声扫描表现所迷惑。导致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包括密度、体内脂肪的差异、年龄相关差异、下方的气体以及伪像。在大多数病例中,明显的偏差并不是由真正的解剖学差异导致。关于CT和MRI方面已经出版了一些的图谱,但是就作者所目前并没有类似的关于腹部超声断面解剖的图谱。本图谱尝试填补这一空白。作者尤其希望为初学者在复杂的超声解剖方面提供综合的指导。
本书内容全面,分6部分共30章,内容包含介入治疗的区域解剖,超声扫描和影像判读,穿刺针穿刺和注射技术的注意事项。本书的重点内容是超声引导下的头颈部、四肢、脊柱、腹部及盆腔的躯体的神经阻滞和交感神经阻滞。另外,本书还将解剖学及超声解剖学与超声技术在疼痛治疗及超声影像知识相结合,如超声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如何提高超声下穿刺针的可视性等。
本书从局部解剖、超声图像特征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超声引导的深颈丛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下肢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技术,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近五年来实施这项技术的总结。推广这项医学可视化技术,可提高相关操作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实现对患者伤害化的目标。《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精)》可供麻醉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及其他学科医师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