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内容、习题与参考答案。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与教学要求,有所增减。题型方面侧重选择题的编制,使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执业医师考试的题型与难易度。其他类型配套教材,基本延续上一版风格,根据第九轮教材修订内容进行更新。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核医学基本名词,内容包括:总论、核医学相关基础学科、核医学设备与操作、临床核医学、核医学治疗、核医学研究6个部分,共3703条。
安锐、黄钢主编的《核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5 3 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力求保持前两版的优势与经典特色,同时顺应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的快速发展,突出诊疗实践与循证依据,强化PET/CT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紧扣临床需求,实时更新内容,适应于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全书内容共分23章,在多个部分做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删除了部分已淘汰或很少使用的方法,并试图在以下四方面做出探索:①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分子影像与个体化诊疗及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的相关章节,强化分子影像在个体化医疗和转化医学中的作用;②编写内容力求图文并茂,图表直观,图表约占全书内容的20%,体现核医学影像的特点,提高可读性;③编写风格彰显核医学在功能、代谢、受体等分子影像以及核素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影像技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核医学临床医师手册》终于在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全国数十位中青年专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 此书一改以往核医学专著的撰写形式,大力突出核医学实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我国单病种路径,以及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检查、处理流程及临床常见慢(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的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便捷的诊疗参考。《核医学临床医师手册》是一本具有重要医学参考价值的核医学指导用书。 此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方便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上的核医学临床应用,为复杂疾病的诊断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更重要的是,使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与国际规范性指南相一致,更加规范其医疗行为,并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核医学的临床应用。降低医疗费用、简化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综
本书系中华医学会委托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编写、审定的性技术操作规范。全书共31章,分别介绍了核医学科组建设及其规章制度,仪器与质控,高活性室操作规程,放射性药物制备、质控、治疗、使用与管理,放射性废物处理,个人防护与剂量监测、诊断报告规范;内分泌、神经、循环、骨骼、呼吸、肿瘤、消化、泌尿、造血与淋巴系统疾病诊断技术规范;甲状腺病、血液病、骨转移瘤、肾上腺素肿瘤的核素治疗技术规范等。本书有助于核医学诊断、治疗技术和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操作与管理,既是广大核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是核医学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执法依据。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医、技、护人员、核医学研究人员,医疗管理、医疗事故鉴定、司法人员及相关律师。
本标准第3~6章是强制性。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封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修订。 本标准代替GBZ120——200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120——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主要技术内容遵从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删去不符合GB18871——2002所规定原则的内容; ——为加强条理性,重新组织标准章条的内容,结构从原十一章两个附录调整为六章一个附录; ——增加引用相关标准,使本标准涵盖全部相关内容,又节省篇幅。
本书以18F-FDG PET/CT影像为主体,全书共分为4章: 章为感染性疾病,第二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第三章为其他炎性疾病,第四章为“其他”一些难以归类但18F-FDG PET/CT有一定特征表现的疾病或情况。 本书仍然采用《核医学病例图谱》的体例,每个病例基本由简要病史、相关检查、影像所见(PET/CT为主)、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讨论、参考文献构成。病例文字部分力求简洁,主要通过图像来“说话”。每个入选病例都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诊断明确,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或)影像特点;通过具体而鲜活的临床真实病例,让读者直观感受到PET/CT的影像特征、优势与临床价值。本书还凸显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PET/CT诊断的重要性,当PET/CT缺乏特征性表现或存在“同像异病”时,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可能会给PET/CT影像诊断指明方向。此外,本
本书系统阐述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领域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分子显像在临床应用的 进展,包括SPECT/CT、PET/CT和PET/MR多模态分子显像技术及应用;68Ga-DOTA、18F-淀粉样蛋白和18F-PSMA等新型放射性药物;131I、223Ra、153Sm、89Sr、32P、186Re、188Re、177Lu、90y等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应用;近年来核医学在内分泌系统、骨骼、肝胆、泌尿生殖道、肺、胃肠道、中枢神经和心脏等的 临床应用及PET/C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进展。 本书以大量图像、专栏、表格和示意图的形式,总结了核医学关键信息、典型病例和常见问题解答,有助于临床医师、规培住院医师和医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同时也适合核医学、影像和肿瘤等专业的医、教、研、产、学人员,同位素药物制备及核医疗装备研发生产人员阅读,有助于他们了解 前沿、拓宽思路,为 好地开展临床诊疗、科研、教学、核
近年来,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有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攻大兴安岭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书的目的是适应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需要,介绍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以便从事科研和临床的有关人员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直接为人民健康服务。 本书共有六章,即: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与方法、粒子束治疗技术、放射治疗仪器与方法。
本书是联合31所高等医学院校56位多年从事核医学教学的老师,专门为狠核医学专业的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儿科等医学牛编写的一本简明核医学教材,也可作为非核医学专业的各科医生继续教育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材和参考书。核医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范围。对于非核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和一般医生来说,主要是要在一般了解核医学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具体掌握其主要方法的诊治要点,以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利用。故本书只用两章简要地开门见山地介绍核医学的原理和特点,而用第3至11章的主要篇幅系统而简明地介绍诊治方法的适应症,诊治要点和应用价值。对一般医生来讲,不需要亲自去实施核医学的各种诊断治疗技术,因此本书未包括核医学的基础方法学、各种诊治方法的具体技术细节和详尽的诊治知识,与
本书以18F-FDG PET/CT影像为主体,全书共分为4章: 章为感染性疾病,第二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第三章为其他炎性疾病,第四章为“其他”一些难以归类但18F-FDG PET/CT有一定特征表现的疾病或情况。 本书仍然采用《核医学病例图谱》的体例,每个病例基本由简要病史、相关检查、影像所见(PET/CT为主)、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讨论、参考文献构成。病例文字部分力求简洁,主要通过图像来“说话”。每个入选病例都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诊断明确,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或)影像特点;通过具体而鲜活的临床真实病例,让读者直观感受到PET/CT的影像特征、优势与临床价值。本书还凸显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PET/CT诊断的重要性,当PET/CT缺乏特征性表现或存在“同像异病”时,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可能会给PET/CT影像诊断指明方向。此外,本
本书以18F-FDG PET/CT影像为主体,全书共分为4章: 章为感染性疾病,第二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第三章为其他炎性疾病,第四章为“其他”一些难以归类但18F-FDG PET/CT有一定特征表现的疾病或情况。 本书仍然采用《核医学病例图谱》的体例,每个病例基本由简要病史、相关检查、影像所见(PET/CT为主)、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讨论、参考文献构成。病例文字部分力求简洁,主要通过图像来“说话”。每个入选病例都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诊断明确,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或)影像特点;通过具体而鲜活的临床真实病例,让读者直观感受到PET/CT的影像特征、优势与临床价值。本书还凸显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PET/CT诊断的重要性,当PET/CT缺乏特征性表现或存在“同像异病”时,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可能会给PET/CT影像诊断指明方向。此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