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分总论与各论,共23章,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美容皮肤科一章,其他章节内容也有些修改和调整。《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重点介绍常见多发皮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要点,采用多年积累的典型皮肤病彩色照片为主,并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参证。全书内容丰富,突出皮损,叙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要而不繁,实用性强,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师、乡村医师参考。
《Zollinger外科手术图谱》自1937年第1版至今已达第10版,畅销全球,深受各界读者欢迎。内容包括手术技术、手术部位局部解剖、麻醉、术前术后处理和辅助治疗(如抗感染)等。手术学科涉及普外科(胃肠道、肛周部、肝胆胰脾、颈部、乳房、疝、肾上腺、盆腔)、妇科、血管外科、骨科等。手术技术包括直接开放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也涉及截肢和皮肤移植。既对高级外科医师有指导、参考、交流、提高的作用,更可帮助中青年外科医师、各级研究生和各类进修医师打好坚实的外科学基础,提升实际应用的能力。
知识破新,包括各种疼痛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 数百张插图(第3版新增或更新大量彩图)显示解剖、进针位置等相关信息,帮助您精准认识各种操作及操作之问的细微差别。 章末的临床要点帮助您像专家一样进行每项操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TNM分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出版的《恶性肿瘤TNM分期》已成为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的标准。本书整合了《恶性肿瘤TNM分期》(第7版)的内容,对头颈部、消化系统、肺和胸膜、皮肤、乳腺、妇科、泌尿系统等恶性肿瘤进行了TNM分期描述,并且对食管、食管胃交接部、胃、肺、阑尾、胆管、皮肤和前列腺等恶性肿瘤的TNM分期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此外,本书还描述了下列肿瘤的分期:上呼吸-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间质瘤、胃肠道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内胆管癌、皮肤Merkel细胞癌、子宫肉瘤、肾上腺皮质癌。本书以精美的彩色图片,用简明而准确的方式将TNM分期表示出来,同时对肿瘤累及的解剖部位进行了清晰的展示,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郑魁山先生为中国针灸大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传承与创新之杰出代表、郑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在其近70载之临床、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以传承弘扬传统针灸为己任,成就斐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之发展做出了贡献。方晓丽整理的《甘肃郑氏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分为三章,内容包括: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郑氏针法流派临证精要、郑魁山针炙临床经验视频 图解。
韦加宁将自己42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独物的手术设计,精巧的操作技术,缜密的手术过程,绘制成这本有1000多幅图及30万字图解的精美图谱留给后人。将手外科各种疾病,如手部开放性损伤、指端损伤、手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皮肤撕脱伤、其他常见开放伤、手部瘢痕、手部肌腱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拇指和手指再造、前臂缺血性肌痉挛及手内在肌痉挛的手术治疗、手部烧伤、截肢、血管损伤及断指、断肢再植术、手部化脓性感染、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手部先天性畸形、常见手部肿瘤等,手术中的精彩片段展现出来。这些生动的手术示意图能指导完成一项项成功的手术。韦加宁教授还在书的介绍了自己的绝活-手外科绘画技巧。本书是韦加宁教授毕生宝贵经验的总结。 我想画一本《手外科手术图谱》已经很久了,因为手术图谱比单纯文字描述
图形识别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做出实时诊断。本书旨在为内科医生和其他急诊护理人员提供一种视觉工具,帮助他们快速识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我们相信,医护人员读完此书后,将会在脑海中建立一系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潜在致命危险的心电图图形。本书旨在“看图说话”,无过多专业技术性讲解,图文并茂分析各种异常心电图,培养临床医生心电图视觉诊断的能力。
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目前有中草药9000种左右,其中植物药约占8000种。为了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更好地发挥中草药在防治疾病和增强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选择了全国各地经营的或已批准在成药中使用的中草药品种,在野外进行实地拍摄,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编著成这本图谱。图谱收载中草药250种,精选治疗多种常见病的有效处方1857条。 《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二)》适合城乡医药卫生人员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广大群众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药生产、采收和经营的有关人员参考。
《胸外科麻醉原理与实践(第2版)》由国际胸外科麻醉专业的专家撰写,内容涵盖胸外科麻醉的各个领域,包括大量的临床图谱(影像学、超声学图像)。 《胸外科麻醉原理与实践(第2版)》共有61个章节,内容翔实,并且阐述了未来一段时间胸科麻醉可能发展的一些新趋向:肺隔离技术、单肺通气管理技术的可视化,肺部超声,新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体外机械辅助装置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呼吸介入治疗的麻醉等。 《胸外科麻醉原理与实践(第2版)》有助于拓展麻醉医师的眼界,理解胸科麻醉的未来,处理麻醉相关棘手问题,适合各级麻醉医师参考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临床以来,这项技术给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时代,较之CT扫描更胜一筹。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对于一些过去难以诊断、定性、定位的脊髓脊柱疾病,MRI多可提供出清晰的图像,为神经外科及脊柱外科的诊断和手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技术也使得一些脑干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等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MRI推动了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发展。本书主要搜集了首都医科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近几年的脊柱脊髓疾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和其他一些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论述,希望对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在临床上起到的参考作用,并有助于神经外科进一步发展。
本书全面、细致地论述了皮炎湿疹这一皮肤科最常见的多发皮肤病。全书分两部分,总论共10章全面介绍了皮炎湿疹的病因、诊断、治疗等基础知识,各论共16章分别介绍了刺激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医源性皮肤病等各种类型的皮炎湿疹。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配合大量彩色图片,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可供皮肤性病科医师、临床其他科室医师和患者参考。
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实验诊断学》的配套辅助教材,也适用于大、中专医学生,医学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参考。该图谱利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细胞结构清晰逼真,图像生动确切。 本图谱共有图像204幅,包括血液细胞学、骨髓细胞学、尿液、前列腺液、粪便和寄生虫卵等检查。图像主要为显微镜下所见,血液及骨髓细胞部分为瑞氏染色的彩色图像,尿液、前列腺液和粪便等显微镜下所见主要为湿标本非染色图像;所有图像均配有文字说明和图名的中英文对照;为突出视野中细胞特点,在红细胞、白细胞及部分骨髓细胞显微镜图像的右下方还同时配有该细胞模式图。
凯文K.宾德、D.克里斯汀、桑尼、南希J.菲施拜因主编的这本《颅神经解剖、病理及影像图谱》配以精良的插图,详尽地阐述了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同时涵盖颅神经功能异常时的评估方法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实用临床知识。《颅神经解剖、病理及影像图谱》以介绍性章节开篇,提供了颅神经的解剖、功能、颅底解剖、病理类型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概述。之后在12章中分别阐述每一对颅神经的解剖、功能及病理影像。在每章中,首先详细介绍了每对颅神经的功能及正常解剖特点,然后通过病例实例、配以CT或MRI的检查结果讲述常见的病变,充分阐述导致颅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的特点。
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如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重复神经电刺激等,并适当纳入了部分新进展内容,如单纤维肌电图、波肤交感反射、运动单位数目计数技术等,各项内容均从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检查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意义角度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该书简明精炼,图文并茂,阅读方便,便于理解,即适用于从事肌电图领域工作或研究的初学者,也适用于神经科、骨科、康复科等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和临床医学研究生。
《周围神经阻滞彩色图谱(第3版)》描述了成人和小儿各个部位的区域麻醉方法,介绍了神经刺激技术、超声引导技术以及神经周围置管等技术,适用于麻醉科医师及相关专业对疼痛阻滞感兴趣的医务人员。全书共分七篇,第一篇为总论,讲解了实施周围神经阻滞的基本步骤,所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物,以及成人的神经体表投射;第二篇是单次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包括上下肢、头、颈、躯干的神经阻滞;第三篇介绍了连续神经阻滞技术,包括上下肢和胸膜腔、胸椎旁的置管技术;第四篇是超声技术部分,介绍了超声的基础知识以及上下肢的区域超声图像;第五、六篇是小儿神经阻滞部分,分别介绍了单次和连续阻滞方法;第七篇是疼痛阻滞部分。《周围神经阻滞彩色图谱(第3版)》基本涵盖了全身各个部位的阻滞解剖及方法,并给出了作者的操作经验及建议
正常变异对放射学家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课题,他的经验往往体现在对这类疾病的广泛性认知能力上。对X线所展示的正常变异的分类及描述不仅只是一种学术上的关注,因为对“非正常”的认识首先需要有对“正常”的全面认识。变异本身不可分离地与正常解剖相关联。而且,作为病理证据,对正常变异的跨大误诊可能会比忽略遗漏更为严重,可导致无用甚至有害的治疗。本图谱的范围仅限于传统X线所见的正常变异,着重图解性的资料,文字则尽可能精简。 为了控制本书的容量,我慎重考虑了哪些部分可适当删除。我删除了经支气管造影证实的变异,因为该技术已经不实用了,但还有极少数其他已不使用的技术被收录在本书中。另外,我不得不遗憾地提醒我亲爱的读者,由于CT的出现,头颅的常规放射学检查正迅速地变为一种逝去的艺术,也许将来再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