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方这扇门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经方讲习录 本书是经方入门书和提高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当你长期忍受疼痛,并且你的活动能力受到影响时,你并不一定要通过手术等有创方法来消除你的疼痛。很多人都不知道,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常常由其他部位导致,有时疼痛的根源和疼痛的部位相距甚远。物理治疗师和按摩治疗师经常采用触发点疗法来消除顽固的疼痛。 本书将帮助你发现肌筋膜触发点造成的问题,辨认疼痛的根源。触发点是受伤或劳损的肌肉上形成的收缩的小结节,就是这些小结节造成了长期疼痛。触发点疗法能恢复肌纤维弹性,达到长效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本书包括: 快速辨别疼痛根源的方法; 便于自我治疗的大量插图; 拉伸、冰敷、热敷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 针对专业按摩治疗师的临床按摩指导; 关于按摩和消除疼痛的教学资源与渠道。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 110 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被后世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作者以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故以 千金 命名此书。唐代以前,医学典籍大多只论及中医药的某一方面,孙氏一改前例,将中医理论、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医药知识融为一体,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书中收录药方五千三百余个,有些至今仍被沿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孙思邈晚年又撰写了《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以补《千金方》之不足,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千金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经典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的一部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以日本万治二年(1659年) 敦贺屋久兵卫刊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清代翻刻元大德年间梅溪书院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
《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御纂医宗金鉴》,共九十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739年,乾隆皇帝诏令编纂医书,由太医院院判吴谦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古今所传之医书,存在 词奥难明,传写错讹,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 等问题,应当 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众医官在编纂过程中,广收天下新旧医书及家藏秘本, 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 。1742年编纂完成,乾隆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1749年被太医院定为医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 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二百多年来,《医宗金鉴》的各种版本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是一部中医研究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版的《备急千金要方》,以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修书处刊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
《外台秘要方》又名《外台秘要》,共四十卷,唐代王焘撰,是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名 外台秘要 ,《校正外台秘要序》中说,外台者,刺史之任,秘要者,秘密枢要之意。作者王焘(690年--756年)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体弱多病,长大后喜好医术,曾在皇家藏书处 弘文馆 任职二十余年,大量阅读了唐代以前的医学典籍,并做了详尽的摘录。后因故被贬职到房龄,遇赦后出任大宁太守,当地流行病盛行,百姓缺医少药,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便按随身携带的经方为百姓治病,救人无数,自此便发愤编写医书,于752年编成《外台秘要方》。在编纂过程中,作者博采群书,删繁就简, 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核其指归 。书中分科立病,以门别证,据证列方,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全书共收载了方、论、法等6900多首,每处引文都标
本书传承《黄帝内经》 病机十九条 之精髓, 结合新时代背景及现代医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 新病机十九条 , 条分缕析地阐释现代疾病的中医病机,构建病机辨识框架,提出 分类 分期 分证 思想、 态靶因果 组方策略等经典方略,结合临床真实病例解析 方药量效 的内涵,阐述了 脾瘅 学说、 脏 腑风湿 学说、 四焦八系 学说等。全书涉及中医病名 40 种、西医病名近 100 种、经方 100 余首、验案 100 余则,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诊疗疾病的新视角,为中医病机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新路径。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别号朱华子,浙江 绍兴 人,大约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少习儒家典籍,屡试不第,又逢清军入关,社会动荡,便弃儒学医。一生性好游历,北至北京,南达广西、四川,遍访各地医家与奇人异士。陈氏著述甚富,有《外经微言》《石室秘录》《辨证玉函》等留传于世。在书中以《灵枢》《素问》《伤寒论》为本,取古人意又不泥古人之法,善于辩证,临证时灵活变通,还提出了阴阳颠倒、六脏七腑等学说,对中医理论多有贡献。 本次出版的《陈世铎医书全集》,共收录了七部著作。其中《外经微言》以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藏的清代精抄本为底本,《脉诀阐微》以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洞垣全书》中收录的版本为底本,《辨证玉函》以1985年
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本书介绍了彭静山有关针灸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等。本书整理者收集了彭静山发表过的有关针灸方面的著作、论文等,包括《简易针灸疗法》《普及针灸手册》《常见四种慢性病的中药及针灸疗法》《针灸秘验》《针灸十绝招》《眼针疗法》等,还包括彭老发表过的有关针灸方面的论文等50余篇。全书真实再现了彭静山著作的原貌,将彭静山有关针灸方面的内容全部呈现给广大读者,对彭老的原书,基本上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医针灸、眼针疗法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修园( 1753年 1823年),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爱好医学的祖父抚养。他幼年便熟读经史,兼研岐黄。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便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后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研习经史之余,深研古代医学典籍,颇有见解,著有《伤寒论浅注》传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留寓京师。朝中大臣伊 用侯 患中风症,四肢瘫痪,不省人事,十余日汤水不进,群医束手,皆云不治。修园力排众议,投以大剂而愈,于是名震燕京,求诊者络绎不绝。嘉庆六年( 1801年),再入京会试不第,参加大挑,成绩甲等,委任为河北威县知县,公余为民治病。时值盛夏,温疟流行,念祖用浅显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按法施治,活人无数。修园是清代尊经派的代表人物,尤其
黄竹斋(1886 1960年),名谦,又名维翰,字吉人,竹斋亦其字,晚号中南山人,陕西西安市人,中医内科和针灸学家。竹斋幼年家境贫寒,14岁即随父亲靠打铁为生,闲暇之余苦读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甚至对西方的卢梭、达尔文等学说也有所涉猎,尤喜钻研传统中医学。因其天资聪颖,刻苦自学,二十岁左右就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仲景学说有着独到见解,1907年写出了《三阳三阴提纲》。20世纪30年代曾任学校校长、天文馆长、讲习馆副馆长等职,在四十岁以后,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1955年,黄竹斋被聘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1959年,前苏联驻华大使患动脉血栓,黄竹斋两次参加会诊,给予针刺治疗,结合中药,先后一个多月将患者的偏瘫和严重失眠治愈。黄竹斋以继承和发扬中医学为己任,一生著作颇丰,达五十余部,其中《伤
《东医宝鉴》,共二十三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1659年,朝鲜太医许浚等人奉宣宗大王之命搜集中朝医书之精华,编纂方书,经过十数年的努力,1610 年完成编纂工作,三年后(1613 年)刻版刊行。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和针灸篇五类,其中内景四篇,外形四篇,杂病十一篇,汤液三篇,针灸一篇,共计二十三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计104 项。书中收集十五类,一千余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医方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天元玉册》《本草》《灵枢经》《素问》《采药别录》《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医学纲目》《医方集略》等八十余种著作。作者许浚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编辑过程中参考《黄庭经》《黄帝内经》《皇极经世书》等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将东医学中的精、气、神学说做出了极大发挥,体现了深厚的学术涵养,对东医学理论做
《伤寒论辑义》是日本著名的汉医学家丹波元简集诸家见解,以阐发《伤寒论》精义注释之作。全书共七卷,成书于公元1801年该书以明 赵开美翻刻的宋版《伤寒论》为底本,参考别本及多家注本,集诸前人多家注释,在《伤寒论》每一条之下,或选一二家言,或众说并蓄,删繁节要,融会贯通,并以按语形式,加以己见而成。
全书以内科病症为主,每一病症简述其病因、症形或辨治要点,然后列方;各方详其主治、药味及制剂方法,并引各家之说阐论其方药配伍机理,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可资临证参考,亦可藉以研究方剂配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