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为清代名医家黄元御所著,系统详尽阐述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以脾胃为核心,阐发气化学说,主张阳虚时土湿木郁为致病根源,并对临床常见内外妇科疾病进行了分析,并创立相关治疗方剂。本书所阐发的理论对中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扬创新了脾胃学说与气化学说,为 火神派 理论之渊薮。本项目对该书以现代白话语言进行系统翻译,以便于现代读者理解学习。同时增加大量图表,以直观展示其理论思想;并用基于五行-六气理论而创立的方阵图以直观表达本书方剂的配伍,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徐大椿(1693年 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年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灵胎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藏书万卷,任翰林院检讨,父亲徐养浩,爱好水利,曾被聘用参与编修水利书籍。他自幼天赋异禀,十四岁学习八股文,自学《易经》、《道德经》等经学名著。长大后涉猎广泛,自学成才,于水利、音乐、武术等领域均有建树。中年时代,家人因病相继亡故,他便发愤习医,将前代医书朝夕批阅,久而无师自通,造诣颇深,堪称学贯古今的中医大家。灵胎于水利工作之余,帮百姓看病,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由于他几乎药到病除,不久便声名鹊起,多次被乾隆皇帝召见进京治病。徐灵胎与同时代的医学大家叶天士齐名,当时人称 叶天士师承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 。徐氏在学术上讲求追本溯源,实事求是,对当时医学界的不良作风深恶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 《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 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 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 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 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 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 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 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 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 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 再出注。
《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伤寒论》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书中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证候,以及霍乱及病后劳复等内容。它的理论体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
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对中医贡献卓著,留下了大量的验方,是其学术精华之体现,对临床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邓氏温胆汤 是其中之一,因处方独到、疗效显著,而在临床口口相传,影响巨大。本书介绍邓氏温胆汤的文献来源、方论、组成药物及其药理作用,重点阐释邓老在临床如何运用该方诊治各种病症,以及有关该方的临床经验传承。书中配有多个临床案例,展现了邓老这一名方的临床和学术价值。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借鉴使用,亦具有一定的科普性,可供普通读者阅读。
《图解遵生八笺》是明代养生经典《遵生八笺》的白话精华本,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侯学思历经两载反复翻译、整理而成的,以帮助更多读者通畅地阅读、全面地理解。 《遵生八笺》一直以来被奉为中国名仕养生的*经典,内容不仅包括卫生健康、健身锻炼、饮食起居等生理养生知识,逸游山川、四艺怡情、古玩养性等心理养生理论,更涵盖儒学、释典、道籍、经史杂著和传统医药理论等丰富的文献,调身养心、陶情养性的养生理念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借鉴。书中文笔隽永,意趣高雅,读者阅读时不仅可以增长养生知识,还可以丰富文学艺术审美情趣。
书由《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合编而成。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药性赋》用韵语编写成赋体。 《濒湖脉学》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四言诀》根据《脉诀》删补而成,综述脉理、脉法等。 《汤头歌诀》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 《医学三字经》全书为三字一句的歌诀,主要根据《内经》等重要经典医籍所述,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小注写成。
该丛书选择的著名老中医,都是为众人所敬仰的中医泰斗级的人物。荟萃他们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包括独家妙方、临床医案。这些名医均是中医界专家,多为*名老中医,挂号多为限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返聘于各中医院国医馆,坚持工作于临床一线。
《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著,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以清代徐忠可著《金匮要略论注》为底本,参照清代李彣著《金匮要略广注》、沈继泽主编的《文白对照中医古典名著精品丛书 金匮要略》以及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对《金匮要略》原文进行整理,篇为总论,第二至第十七篇为内科病,第十八篇为内容简介外科病,第十九篇为数种疾病合论,第二十至第二十二篇为妇产科疾病,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全书共二十五篇。前22篇共载40多种疾病、200多首方剂。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以山东青岛地区已故名老中医、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为代表人物。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近百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0余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丰富的操作视频,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
本书介绍了中医温病学中的湿热病内容,包括温病概论、湿热病脉证提刚、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上)、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中)、辨太阳湿热脉证并治(下)、辨少阳湿热脉证并治(上)、辨少阳湿热脉证并治(下)、阳明湿热概论、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湿热脉证并治、辨阳明化热伤阴脉证并治、辨湿热困阻太阴脉证并治(上)、辨湿热困阻太阴脉证并治(下) 、辨湿热陷入少阴脉证并治(上) 、辨湿热陷入少阴脉证并治(下)、辨湿热传入厥阴脉证并治、湿热病中西汇通(上) 、湿热病中西汇通(下)、常见湿热病病原微生物(上)、常见湿热病病原微生物(下) 、常用药物的种属分类、四时加减用药法、阳明湿热五加减正气散、甘露消毒丹加减二十三法、甘露消毒丹加减二十三法(下)等。本书为吴雄志教授的又一力作
本书介绍了中医诊法中脉诊的内容,共计13章,章为脉学原理,介绍了脉学的机理。第二章为十二脉法,介绍了各种脉法的特点。第三章为脉学一统,介绍了脉诊临床研究。第四章为左手脉法,介绍了 左手脉象特点。第五章为右手脉法,介绍了右手脉象特点。第六章为奇经八脉,介绍了奇经八脉的来源。第七章为肿瘤脉法,介绍了肿瘤的脉象特点。第八章为血证脉法,介绍了 各种出血疾病的脉诊方法。第九章为杂病脉法,介绍了各种疑难杂症的脉诊方法。第十章为平脉法与截断法。第十一章为平脉法与聚类法。第十二章为平脉法与抓独法。第十三章为平脉法与标本法。附录中介绍了有关脉诊的答疑,病案举例等内容。附有中医诊法的彩色图片。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被后世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作者以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故以 千金 命名此书。唐代以前,医学典籍大多只论及中医药的某一方面,孙氏一改前例,将中医理论、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医药知识融为一体,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书中收录药方五千三百余个,有些至今仍被沿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孙思邈晚年又撰写了《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以补《千金方》之不足,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千金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经典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的一部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以日本万治二年(1659年) 敦贺屋久兵卫刊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清代翻刻元大德年间梅溪书院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
《经络穴位针灸速记手册》是经络穴位和针灸的实用手册,以便于记忆的方式编写。按经络划分章节,然后对经络上的穴位逐一进行介绍,后还介绍了针灸的具体做法。全书稿文字简练、扼要,便于读者速记和学习,具有易记和便于查阅的特色。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海派儿科推拿是发生、发展在上海这一特殊地域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儿科推拿学术流派。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基本知识、常用手法、常用穴部、常见疾病治疗、儿科保健五个方面,把海派儿科推拿的理论和经验做了完整的阐述。书中配有高清穴位图示和操作视频,更形象更直观。
窦材撰写的《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共三卷 ,另附“神方”一卷。上卷概述其对医学的主要观点 、见解及灸法3篇,保扶阳气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中下两卷论述各病证治,包括内、外、妇、儿科总计 约120种病证的治疗经验。其中,运用灸法治疗的病 证达80多种,占总数的2/3,并附以治验案例47则, “神方”则辑录其常用药方98首。现行本中附有清代 胡珏参论批注约百余条。配有光盘,光盘中有作者的 精彩讲演以及保扶阳气的真方。 《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理论独到,观点鲜 明,特色突出,且有诸多验案为证,自成体系,不失 为一本风格独特的学术专著。窦氏理论上强调扶阳, 治疗上推崇灼艾丹附三法,包括附子,具有鲜明的火 神派风格,是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对于研讨火 神派学术而言,有其独特的价值。 本书适合中医临
本书介绍了中医免疫学的内容,包括10章。章为免疫学概论,介绍了西医免疫概论、中医免疫概论、正邪相争与免疫应答、炎症与免疫等。第二章为免疫药理,介绍了免疫药理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为六经免疫本质,介绍了中医六经辩证与免疫相关的实质。第四章为太阳病,介绍了太阳中风、太阳风湿、风湿合热、肺病免疫等内容。第五章为少阳病,介绍了正邪相争(上)、正邪相争(下)、少阳化火、少阳截断、少阳入络、少阳养胎。第六章为阳明病,介绍了少阳病与免疫相关的内容。第七章为太阴病,介绍了免疫增强、气虚炎症、太阴风湿、太阴风水。第八章为少阴病。第九章为厥阴病。第十章为附录,介绍了中医免疫学方面的答疑以及图片。全书内容实用,观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