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临床诊断时,我们都希望透过皮肤看清产生症状的肌肉位置、功能改变;临床治疗时,我们更希望透过皮肤看清解剖结构的走向,判断手法的准确性。本书注重从人体外观透视内部结构,直观描述肌肉位置,展示功能作用,巧妙结合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按摩技术。从整体医学角度开展治疗,由点及面,科学施治,让临床按摩疗法更生动、更实用。
《医道宗源》系列是一套尽量深挖中医基础理论,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于临床,用以反思、总结及印证经典理论、梳理当前中医理论体系得失的探讨系列。《医道宗源》系列首先通过论述z基础的四诊之切脉,将汉唐医学体系中的用法和大家今天常用的切脉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比对,让读者对其中的差异和得失一目了然。然后,通过对汉唐中医理论架构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系统与今天常用的人体消化吸收体系比对,让读者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异同。书中不仅包含理论上的比对和梳理,同时还论述了相关理论在临床实战中的应用,以期向读者展现汉唐理论架构的严密性和实用性。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接近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接近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中日录音增补版(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接近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接近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杏林耘耥》一书是*名老中医,新安医学传人,胡国俊先生为中医事业心无旁骛,乐道遗荣地在辛勤耕耘杏林五十余年医事生涯中,所记载的部分典型病案、医理医话、方药运用及心得体会。分为谈医、说理、论药、话疗四部分整理成册。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耘耥杏林乐道求真那股为中医当仁不让的豪情,其勇可贾,其心可嘉,当为后学者所仰。书中对对当前中药品价所存在的乱象痛心疾首,对许多疾病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正是他久经临床的心悟所得,得同道珍视。 《肺恙求真》一书是*名老中医胡国俊先生专事中医呼吸内科二十余年来对肺系疾病治疗的经验总结,该著详尽地阐述了呼吸系统之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危重顽难病证的病因求索、机理探寻及治疗经过。注重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临床治疗
《推拿纲目》全书200余万字,附图400余幅,载推拿源流与理法12章,推拿流派13个,推拿手法300余种,推拿治法300余种,成人推拿穴位447个,小儿推拿穴位180个,特色疗法100余种,各科病症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方法230余种,各病症特色治法1000余种,保健按摩方法1000余种,以及全身各部的美容美体按摩方法等。其中总论梳理了中国古代至现代推拿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作用与原理、治病特点、治疗原则、推拿的经络腧穴、推拿前的诊断、古代 推拿 著述等作了深入的阐述;各论阐述了推拿对内科、伤科、儿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24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等内容,并首次整理了美容美体、养生保健的多种推拿(按摩)方法。 《推拿纲目》是目前市面上以纲目分类的科目最齐全的推拿(按摩)巨著。作者打破推拿流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本套书对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五运六气,简称 运气 。 运 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 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全书分为 运气概说 阴阳五行 干支甲子 五运 六气 运气之化 运气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逐年运气交司时刻客主加临主病治疗 《黄帝内经》七大论 遗篇 共10章对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进行了探讨,指导读者掌握运用五运六气的操作方法。
本书全面记述丛先生数十年中医妇科临证心得,并公开其苦心研拟的妇科经验方二百余首,以供读者学习参考。对现代妇科疾病,如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下丘脑性闭经、女性精神性厌食症、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台征等中医治疗的论述,更为本书之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中医肾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学对肾的认识,肾虚病机与发病,肾虚的辨证与治法,论肾虚为诸虚证之根,论内伤杂病重在治肾,补肾滋阴温阳名方组方的特点,常用补肾中药,肾虚本质的现代研究,肾本质的科学构想及构建中医 肾脑系统 辨治新思路等。同时,对中医传统所言 肾病主虚无实 之说提出了 异议 ,并探析了众说纷纭的中医命门学说。 下篇为从肾虚论治诸病,是斯作的主体,其择取当代专家学者从肾虚论治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骨伤科、皮肤科及眼耳鼻喉口腔科近90种病症,大部分是内科疾病,特别是疑难疾病的验案。以西医病名编排,其中同一疾病录有多个验案,既体现了中医 同病异证异治 的特点,又汇集了中医名家临床经验之长。每一疾病分为 从肾论之理 与 从肾治之验 两项。前者着重探讨、辨析
本书是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专家贾耿主任医师和中医脑病专家周德生教授的理论升华及经验总结。内容分为源流篇、理论篇、临床篇。源流篇为构建脑心命门说的哲学溯源,从易学和道学探索太极命门说的理论渊源,把 心为太极 和 命门为太极 统一起来,并为其寻找哲学方面的理论依据。理论篇为脑心命门说的理论研究,基于《黄帝内经》目睛命门的记载,从张景岳的脑心命门概念剖析挖掘,结合道家生命文化和生命哲学的相关理论及脑髓的神经功能解剖学来论证人体的脑心命门,认为脑心是位于脑髓中央形似泥丸的间脑,间脑是脑中之脑,脑之核心,是《黄帝内经》的目睛命门。脑心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的起点和根源并主宰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真正的命门和核心。临床篇为脑心命门说的临床应用,作者采集脑病专科典型医案123实例,通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本排印本是以《本草纲目》金陵本为底本,参考有关文献整理而成。修订仍保持2版整理风格,正文新增养生文字标示及养生用药标记;书末除附有药名索引外,还新增中医病证索引、方剂索引。 本书设计新颖,阅读更加方便,内容更为实用。为中医药院校师生所需,也可供基层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赵洪钧医书十一种》为名医赵洪钧老先生截至2019年所有著作共十一种的合集。《赵洪钧医学真传(续) 方药指迷》《赵洪钧医论医话选》《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为首次出版,其他八种为已出版著作,此次修订再版。赵先生著作观点新颖,不落俗套,发人深思,又结合他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倾囊而出,也能让临床从业人员从中学到技术。《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书名如下: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 《内经时代》(修订版) 《希波克拉底文集》(修订版) 《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 《伤寒论新解: 伤寒论 的科学反思》(修订版)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修订版) 《医学中西结合录》(修订版) 《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修订版) 《赵洪钧医学真传》(修订版)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 方药指迷》 《赵洪钧医论医话选》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为赵
《宋刊周易本义》简介:《周易本义》为朱熹所撰,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集宋代易学之大成的著作。她兼采汉魏以来的易学学说,融合占筮、象数、义理于一体,并汲取了《易传》和中医学的营养,成为易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注本。它影响了元、明、清三代官学六百余年,为数百年间的易学开辟了广阔的诠释空间,引发了无数学者历久弥新的讨论,在易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周易本义》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于《周易》一书所做的注释,代表了宋代易学研究的较高水平。《周易本义》初稿名《易传》,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分为经二篇与传十篇,经传分开不混,共十二卷,音训亦取吕祖谦所撰者。 《医道传承丛书 五行大义:医道溯源》五卷,由隋代萧吉所撰写。书中内容,都关乎阴阳五行之事。卷一主要对五行、干支进行释名,并说明五
本书针对当前众多针刀医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多年对针刀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了作者从数以万计的临床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与方法。基础部分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临床部分有着重探讨了经过优选的治疗方法和作者自创的操作方法,实用性较强。本书是从外科、骨科医生的角度来全面演绎与诠释新型微创手术刀--针刀微创(闭合型)松解、减压术,作者将十余年针刀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汇成此书。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推崇循证医学原则,强调科学、务实作风,为准确定点、规范操作、规避风险提出了一整套科学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科研指导临床,在各疾病的手术操作上毫无保留,突显无私奉献的独特个性。在针刀微创手术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均可找到答案,是学习的好教材、临床的工具、研究者难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