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是让你无从学起;中药、方剂成千上百个,你是不是记了这个忘了那个;理论基础不扎实,疾病的诊断、治疗更是空中楼阁! 《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是一本有态度、有取舍的书:阴阳五行、藏象、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高效培养中医思维;精心挑选临床常用中药,不求大全;内外妇儿,只选中医治疗效果好的;再加上中医特色 经络与艾灸,简、便、廉、效,养生祛病;以上内容,均用大量图表直观呈现,速学速记;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专。 初学中医,这一本就够!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本书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大汉仲景,大宋窦材,本为异时瑜亮。前之《伤寒论》,立经方千年纪纲,后之《扁鹊心书》,传扶阳百世心法。然伸景为世所重,尊为医圣,窦师没于时光,人多不识。此书目的,正在披沙拣金,将《扁鹊心书》之扶阳精髓传于世间,以慰先贤济世慈心。 本书作者与《扁鹊心书》的因缘,可前溯十年,彼时同门张孟超师兄首次为他展示此书。初看其书,颇觉偏激,待沉心细品,只觉滋味无穷。后验之于临床,方知浑金璞玉,没于泥沙。窦师重灸,长于扶阳,术简效宏,屡起沉疴,然才高心高,睥睨当世医者。甚则仲景先师亦不入眼,我等后学,只可取泥中清莲,不可效习气之偏。 本书中作者对窦材的核心学术观点和医技予以辨证分析,令人从独特视角审视中医内核。由于窦材医术高超,却喜贬低仲景,二者实乃医界一时瑜亮,而盲人摸象,各见其偏,诸子泥执
《黄帝内经 天元纪大论篇》: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寥寥数语,已经点明了五运六气的重要性。仲景先师, 宿尚方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延用千年,活人无数。历代大医皆言:若方证对应, 效如桴鼓 。然而,如何才能 方证对应 ,自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初学者尤其茫然。 本书作者陈斌主任,探本求源,从五运六气入手,剖析《伤寒杂病论》的方术奥理,将人、病、方、药置于不断变化的时空中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中医 天人合一 的学术精髓,解答了 为何今人用经方,时效时不效?为何中医各派,皆有所偏? 其实,只因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运气不同而已。不明此理,则如盲人摸象,必定各有所执;洞察此理,才能知 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方可以为工也 。伤寒金匮,主方178个,契合书
本书为李可从医几十年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 本,也是 一本亲自完成的个人经验专辑。本书载有李老自创方剂28首,其中以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急腹症 为称道,将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真实病例记录在案,总结出独到的救治经验。
本书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本书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陈建国所著《仲景阴阳脉法》,从“阴阳盛衰”、“升降治法”中提炼出“阴阳脉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对“阴阳盛衰”的脉诊方法,以左右手分别诊断阴阳盛衰(左手候“阴”盛衰,右手候“阳”盛衰),并通过“左右阴阳脉法”,将经方医学乃至经典中医的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特别切合临床实战。
五行针灸指南为一部翻译作品。原著者诺娜·弗兰格林从主要诊断、辅助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技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将自己多年的针灸临证经验与读者分享。原著者对五行针灸的治病特点总结为:抓住病人五行中主导的一行,针对此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其中,尤其强调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医者应对病人有真爱仁慈之心。 本次为十周年纪念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多处修订增补,使之更切实用。将原书中的“附体”做了解释说明,改用“内障”。在实际临床中基本不使用的“外七龙”有所淡化。在判定名人五行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十周年的作者、译者感言,修订了个人简介。
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入手,对米粒灸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中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