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从明万历二十一年问世以来,国内辗转翻刻六十余次。明以后大多数本草著作均以此书为资料渊薮。此外,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本书是*部《本草纲目》校点本,自一九七七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当代《本草纲目》影响*的版本,为学术界广泛采用,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一九九二年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一九九四年获*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本次再版除改正了上版个别错误之外,物增加了 正文标题笔画索引 和 正文标题拼音索引 ,附于书末,供读者检索使用。
本书共分9章,系统阐述了经络医学理论。章导论,介绍了经络理论的历史沿革、经络医学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方法、经络医学理论的价值和名词界定。第二章经络本意及经络系统的构成、第三章经络气化,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经络及经络功能的认识。第四章腧穴,介绍了作者常用的100多个腧穴的定位和循摸方法。第五章症候结构,详细介绍了作者对症候的认识。第六章经络诊察,详细介绍了在临床中经络诊察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七章辨经,详细介绍了以经络诊察为基础如何判断病变经脉;第八章选经,承接上一章介绍在临床上如何选择治疗经脉;第九章选穴配穴,重点介绍了在临床选择治疗腧穴的原则,及作者有心得的对穴。
《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掌握出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中心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此书。《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为大纲的细化与扩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权威性,有利于考生进行应试复习。
《金匮要略(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编写而成。《金匮要略(第2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为了反映十年来《金匮要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成果,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本版仍保持上一版的体例结构,全书共分七篇。*篇绪论,介绍《金匮要略》的沿革,版本、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与学术特色等。第二篇至第五篇对《金匮要略》*至二十五篇的各条原文,分别从 词语注解 、 经义阐释 、 方药评析 、 文献选录 、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等方面进行讲解、评析、引录和介绍。其中,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项的内容较上一版有较多修改和更新,博采近十年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与《金匮要略》相关的新进展、新技术、
《针灸穴位图解(第2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研究编写而成。 全书十六章,章腧穴的定位,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了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为十四经穴及奇穴,规范准确地介绍了每一个腧穴的穴名释义、特异性、标准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灸法、功用、主治病症以及注意事项,其中标准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均有精美彩图,以图解文,以文说图,直观、立体、形象,次将腧穴体表图、腧穴局部解剖图、腧穴横断面解剖刺法图集于一书,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参考价值。 全书共1300余幅彩图,配以文字,主要供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初王怀隐等奉敕(公元982年)编纂的大型医书.刊行于公元992年。该书虽以各科医方为主,但也包括脉法、药物、针灸等非医方内容.且各类医方前均有病源论说,内容*为丰富。我社曾于1958年首次出版排印本.后屡经重印.促进了该书在当代的流传。为适应当前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社再次聘请专家对该书重新整理校勘,出版此校点本。 全书100卷,分1690门,收录医方16832首。卷1为脉学,汇集北宋以前主要脉学成就。卷2荟萃了前人临证用药、合药等经验。卷3 7列五脏疾病所用诸方;卷8一18述伤寒、时气、热病等外感疾病医方。 卷19 93为风证、虚劳、眼、齿、咽喉、口、鼻诸疾,以及中毒、上气、心痛等诸多内、外、妇、儿疾病的诊治方法与医方。卷94 98为服饵、丹药、药酒、食治、补益等养生内容。全书*后两卷为针经、明堂,
扶正治癌 这一观点和方法自刘嘉湘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已日趋完善,成为当前中医肿瘤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肿瘤临床学说。这一体系完整地包括了理论基础、诊疗指南、创新方药、评价标准等内容。 全书分为上、中、下篇以及附篇。上篇总论扶正治癌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法则;中篇详述了16种癌病和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并附有典型病案;下篇阐明扶正治癌机制的实验研究内容;附篇介绍了刘嘉湘的从医之路、学术成就等。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国医大师刘嘉湘 扶正治癌 这一创新理论体系的学术专著,既是刘嘉湘60多年来在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上的总结,也是他长期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经验结晶,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是再版,全书内容除绪言外,共分四部分,共19 章:分别为针灸理论、《灵枢?经脉》篇病候与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及临床医案,另附醒脑开窍针法图片。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石学敏实用中医针灸学》是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丛书上之一。本书总结了石学敏院士40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是一部反映当代针灸特色的大型针灸学专著。本书涉及针灸学的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及治疗学等内容。全书共分三部分,绪言中主要介绍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部分为经络与腧穴理论,第二部分为刺灸法,第三部分为疾病各论。本书既有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又有当代针灸临床的发挥,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针灸专著。 石学敏院士是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神话;他扩展了中医对脑府和脑神的认识,不仅在中风病
本书再版在基本保持版的特点和精辟内容外,将对总论中有关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术语、辨治规律等内容进行改写;在各论中在原有病种基础上,增设脑系病证一章等。
本书系畅销书《换个方法读〈内经〉》(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亲自作序推荐)的第三版,分为素问导读和灵枢导读上、下两卷。全书新增《内经》原文和难点、疑点注释,并按题解和核心解读对中医经典《内经》的经文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独特解析和深入导读,既深刻地剖析了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又通俗地讲述了中医奠基之作《内经》博大精深的医理及其超越时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全书配有百余帧图表,有助于对文义的理解。读者通过本书将一步步接近《内经》、读懂《内经》,并近距离地了解中医、热爱中医,非常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赏析。
《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第一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等等所列,以 辨 病脉 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 八纲六经脉法 解读《伤寒论》之 六经辨证 。创立 八纲六经脉法 之 宏观脉图 微观脉图 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 八纲六经 为纲,以 经方 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 诊脉知病 、 一脉一方 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 经方 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 经方 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 经方 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 脉象 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 指下澄明、心中了了 。
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是由卫生部教材办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大型高级参考丛书之一。王永钦主编的本书由基础篇、疾病篇、文献篇、医籍篇、药物篇等组成。基础篇主要论述了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学科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耳鼻咽喉口腔解剖与生理,脏腑经络相关论、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体系、治法、养护等;疾病篇由耳科、鼻科、咽科、喉科、口腔科疾病四部分组成,详细论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涵义、释名、沿革、病因病理、临床征候、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预后转归、护理预防等,介绍了古今医家的不同学说、观点与治疗方法;文献篇主要精选历代医家有关耳鼻咽喉科的论述,并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方便阅读与系统学习;医籍篇精选近百部历代著作,简介耳鼻咽喉口腔疾病
《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余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自《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流传1300余年来,经久不衰。书中所用方药、养生、食疗等方法至今仍被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现今通行本,据考证,传世早者为日藏南宋刊本,19世纪中期日本江户医学馆据之影摹刊行,后本社影印出版。本次影印在版式上进行了扩印,对于影印本中不清楚的字进行描修等。
《外台秘要》成书约于752年。唐代王焘撰。该书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包括风、外、骨、妇、产、少儿、精神病、皮肤、眼、齿等科, 每篇首列前人有关病候,论述病因病机,次叙各家方药。对不少病候,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有较精湛的论述。
结构针灸是当前针灸研究热点,本书为结构针灸研究丛书之一。结构针灸学是近年来的针灸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中医针灸理论与时俱进的代表之一,强调在全面继承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精细、精准解剖和表面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对腧穴定位、针刺手段、针刺理论、进针手法、疗效判断、康复预后等进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适合现代针灸临床需要的理论及治疗措施。本书基础部分围绕针灸科医师临床的解剖基础,结合临床实际、现代生物力学知识和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并配以高清图示,对肌肉的精细解剖予以解说,刺法部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穴位选择、针灸用具、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有效深度等针刺取效关键环节,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本书重点部分提供二维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