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正经奇穴为山东平度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至董公在台湾行医,始课徒授学,发扬光大。本书为《董氏奇穴实用手册》(第1版)之修订版,著者邱雅昌医师系董针第三代传承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内容忠于董景昌先生的 董氏正经奇穴 ,紧密结合临床需要,生动活泼地诠释董针,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师长、门人应用董针扎实具体的宝贵经验,图文并茂,并附29段穴位讲解与操作演示视频,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医治法与方剂》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倾力近50年完成的专著,自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30余年,总印数达40余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几代中医学者***参考书之一。本次修订是在2003年第4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本书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 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本书(第2版)在保持第1版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充分吸收和反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内容分为绪论、哲学基础、脏象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康复等5篇,共20章。其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两章是新增内容,对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发展中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历代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在总结近60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临床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了 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 所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成为一部既能深入系统发
本书系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 高级董氏奇穴讲座 的教材自用手稿整理而成,先列出【董师原文】,是董师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原文,基本上有:部位、主治、取穴、手术、注意等几项。让大家能了解、认识董师原文,方便对照学习,再列出【诠解发挥】,是维杰对原文加以解说、应用、发挥。内容分为:穴名阐释、解说及发挥、现代解剖、维杰新用、定位及取穴,有些重要穴位还做了 比较 并加以 引申 。
《金匮要略(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编写而成。《金匮要略(第2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为了反映十年来《金匮要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成果,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本版仍保持上一版的体例结构,全书共分七篇。*篇绪论,介绍《金匮要略》的沿革,版本、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与学术特色等。第二篇至第五篇对《金匮要略》*至二十五篇的各条原文,分别从 词语注解 、 经义阐释 、 方药评析 、 文献选录 、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等方面进行讲解、评析、引录和介绍。其中,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 项的内容较上一版有较多修改和更新,博采近十年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与《金匮要略》相关的新进展、新技术、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熊曼琪主编的《伤寒论(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一第二版一之一,是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本书*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十年过去,对《伤寒论》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成果亟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 本版仍以刘渡舟教授据明代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蓝本,分上、下两篇编写。上篇十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分章论述。每证设原文词解、提要、释义、选注、评述、治法、万药、方义、方论选、点评、临床应用、按语、现代研究等项阐述。下篇四章,分别为类证辨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专题研究。书末附有方剂索引。本书在*版基础上,对临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 病机方机解伤寒 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 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 小白 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应用辨析、名方应用经验、师长医友传习、名家民间秘验、经典医籍探究等,计六百余则,系用随笔方式写成,文字精炼,重点突出,方药配伍、用量、用法等关键内容扎实具体,反映了张志远先生临床独得之秘。本书系《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的后续作品,书末附先生绝笔《桐阴消夏录》。
《玄隐遗密〉由《九真要》《九常记》《黄帝内经》(太乙版)《阴阳大论》四部分组成。皆是以自然现象、天地形物的变化来探究、阐释人体脏腑功能,用天地之理讲医学、讲人体的古典医学。皆是在道家、道教医学人士中,主要以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至今未有刊行。其中〈黄帝内经〉与现在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篇幅、内容,环是理论观点都有颇多差异。再如〈九常记〉所论之脏腑,是中医脏器学的开始,是五脏六腑说形成之前对人体器官认识的雏形。学习研究本书,可以使读者知晓在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学说之外,不同的学说和认识。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 《辅行诀》整订稿 (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 五味化生 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经》组成,焉我国现存*早的中医典籍,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之渊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之瑰宝,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不可动摇的科学地位。 《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所论内容十分广博,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养生防病、经络腧穴、针道按摩、运气学说等,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中医学内容,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灵枢经》共十二卷,八十一篇,是《素问》的姊妹篇,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和阐述更焉翔实和丰富,焉后世针灸学的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龙砂流派顾植山教授挖掘了五运六气与中华三皇文化的关系,并把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于临床,其中包括疫病预测及临症。本书主要内容源于2018年初至2020年底利用周末跟随顾植山教授临症抄方,共计180日,期间将顾老师平时生活中及临症中讲话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内,并附上自己的体会,其中主要涉及五运六气理论的概念、内涵、临床使用、中医药周边知识以及对于中华古文化的感悟体会,贯穿了笔者从五运六气零基础到初步入门,对于五运六气爱好者学习入门较有帮助。
本书从彭坚教授历年记录的医案中选择了500余例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案,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和诊疗经过以及医生的经验总结。作者是一位传统型的现代中医,主要在门诊坐堂看病,长期坚持张锡纯提出的 衷中参西 主张,每例医案均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主,并参考西医的检查结果,使得诊疗更加全面、精确。作者擅长运用经方和古代名方治病,善于吸收当代名医的经验,同时摸索总结出不少自己创制的经验方。每例医案均设置了 用方思维 栏目,介绍医案中所用方剂的来源、加减变化的理由、作者的思考途径和心得体会。医案涉及的治病范围涵盖临床各科,特别是妇科病、儿科病以及各科慢性炎症、结节、肿瘤等,展现了作者独到的治疗风格。学好方剂、懂得灵活使用方剂是中医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本书为广大基层中医和中医学生提供了几百个 方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V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V敬节先生秉承 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 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大?V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但大?V敬节先生认为 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本书为唐人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女、伤寒、小儿等共三十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等方面尤为详悉。该书内容广搏,收载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珍贵材料,涉及到现代医学的药物学、传染病学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隋唐以前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辉煌成就,对后世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论》又超越《伤寒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此次响应读者需求推出精装珍藏版,作者特作新序《当代中医的作为》表达对当代中医肩负使命的思考;内文做了一些字词修订,质量继续提升;封面全新升级,深棕底色,覆触感膜,烫古铜金经络图,有着如中医文化般厚重积淀的质感;新增数十幅插图,其根据《伤寒论》等
列入胡希恕医学全集。本书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伤寒论》原文,下篇讲解《金匮要略》原文,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