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人体表面解剖的实用图谱,分13章,分别对头面部、头颈部、躯干和骶骨、肩部、臂部、肘部、前臂部、腕和手部、髋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踝和足部进行了介绍,同时配有插图200余幅。全书图文并茂,采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方式,介绍了人体相应骨骼体表标志、肌性标志及临床常见压痛点的探查方法,每部分都详细介绍了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及神经支配,有的还标注了锻炼该肌肉的运动方法。书中还配有实体照片以展示所描述的体表解剖结构,其中有部分图片重点展示了内部解剖结构,同时提示临床相关操作安全和注意事项。本书紧密联系临床,实用性强,对广大医学生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人体表面解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适合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本书作者积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从临床实际病例入手,阐释了中医理论、四诊、治则、方药运用等在学习和掌握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西医病疾时如何运用辨证治的理论与方法。书中结合病例,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会中的精髓进行了论述。作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所述源于临床,高于临床,从临床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副省长出,融会贯通,是病案教学中难得的生动而丰富的教材。书中对学生运用辨证论治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理论水平和临床效予以阐发。 焦树德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作在读者中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于20世纪80年代曾于《中级医刊》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后又集印成书,多次重印。本次又予重刊,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运气要诀》是由清代御医吴谦等人根据《黄帝内经 素问》的内容编纂而成,是关于中国传统运气学说的简明读本,具有易记易诵的特点。本书为《运气要诀》白话讲解版,拆解了深奥的医学、易理术语,打破了文言的阻碍,附以运气推算的图示,方便读者自行推算时查阅。
本书收选了我国中医界著名学者李今庸教授刘中医古典著作研究论文21 篇,内容涉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等有关成书考证、篇解、析疑、疏义、方考等,体现了作者在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方面深厚的功底和中医文献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造诣。这些文章大多发表过,受到同道的推崇。此次重刊,对从事中医文献理论研究与中医教学人员将大有裨益。
冉雪峰老先生,是中医界著名的老中医,有50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不但结合中医理论深入地分析病情,而且能够不断发挥个人对于中医学术的见解和独到的治疗方法。这部医案,就是冉老先生儿十年来临床经验的重点记录,包括内、外、妇、儿四科医案71篇。这些治疗经验对于中医临床工作者,很有参考价值。
《李鸿翔老中医临证集录》汇集整理了李鸿翔老中医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特色,详解了临证变法论治21则,经验效方27首,临床经验汇要16条,并附详细的诊疗医案和处方用药。此外,还论述了李鸿翔老中医对于中医经典古籍的一些独特见解及救误纠偏医案,全书理论与实践并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互参,特色鲜明,可供临床中医师及中医药专业学生参考借鉴。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
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运气易览》有云: 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 五运六气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做出适应性调节,才能保持健康。运气学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书共?12?章,从六十甲子历、客主加临、标本中气等多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将天文历法、气化规律及定数等概括于甲子系统中,以解释五运六气对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的指导作用,以及具体阐述运气学说的内涵及其应用价
本书精心挑选了用之有效、流传*为广泛的偏方验方2000余首,并对这些偏方验方按照疾病分类,分为日常保健、常见急症、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验方等,先对疾病进行简明概述,然后配以针对疾病所选用的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书中所选取之方,取材简便,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常见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本书由 中医临床必*丛书 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素问》全面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内容,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他敢于疑古,勇于创新,重视实践,对中医临床医学有重大贡献。从《医林改错》问世到现在,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学术思想,并扩大了其中卓有成效方剂的临床应用范围。 本书作者以《医林改错》原方为载体,广泛收集诸方医案多达400余例,详细记述了其诊治经过、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分析总结了所选处方的应用原则及加减配伍方法,并在案后载有原作者评析,部分医案后还列有编者的观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原方。全书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适合广大中医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以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为主,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诊法,按 四诊 、 辨证 两个部分编写,特点在于看得懂,用得上;中编为证治,所列各证都是妇科常见病,治法用之有效,特点是临床治验的写实;下编为方药,筛选精当,特点在于随症灵活运用加减。 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汲取了当代各家名医的治疗经验,又融入了作者多年实践的体会,颇切实用。可供中医及西学中医师学习参考。
《图解新思维 中医学基础》以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医学基础》为依据,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和治则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以 知识点归纳、相似点比照 为特色,供高等教育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医药行业考试与培训的参考用书。
《李可古中医学堂:杂病治疗大法》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氏论辩,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国医学院采为病理教本,故又名病理学。 中医书籍,类多眉目不清,披览维艰。《李可古中医学堂:杂病治疗大法》就仲圣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题名,用符科学编制。《李可古中医学堂:杂病治疗大法》各章,皆标症状、脉象、主治,或脉证合参等字,以便览阅。 《李可古中医学堂:杂病治疗大法》共分二十二章,其秩序仍依原文,并不增减一字。 《李可古中医学堂:杂病治疗大法》采选各家注释,间有未经注明何家者,因或录数句,或录而未全故也。 原文多前后参差,如第七章肺痿肺痈,第十四章水气篇,尤为特甚,编者依类归纳,复杂悉免。 每方加药解一项,既省翻阅本草之烦,且易识仲圣用药之妙。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国学大师,其所著《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对中医学术的独到见解,实为难得的佳作,为广流传,故收在本丛书之中。 全书共收论文38篇,内容包括:关于医学理论问题的商讨(如五脏附五行无定说)、学术研究(如论经脉和三焦等)、病症的论述(如伤寒、温病、杂病等)、古典医书和古代权衡量的考证等。并在这些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个人见解,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所引文献广博,论述精辟,严谨,对中医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原名《猝病新论》,曾于1938年出版过。1957年出版时经校勘后,除对个别衍文、论字加以修正外,其他一切从旧,未予改动。本次出版,仍宗其原貌。
本书汇集了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关幼波老先生多年从事临床工作丰富的治疗经验,分为两部分:一是肝病临证体验;二是杂病临床体验。关老先生从事肝病治疗与研究多年,在总结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对湿热蕴毒、凝痰之说见解独到,治疗肝病常见的胁痛、腹胀、低热、痞块等疗效颇验,并主张病证结合,中西医合参。 关老生先不仅以擅治肝病而闻名,在治疗杂病方面也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 气血为病 、 痰生百病 的认识尤为深刻,在治疗规律的研究方面更独特的见解。 全书有论20余篇,附病案110多例,不仅收载了成功的治验,也附有不验的病案,足见大家之风范,本次重刊,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提供了关老先生丰富而翔实的临床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