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心力衰竭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并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书中还收录了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重点阐述了其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及名老中医关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等内容。全书共分40章,内容翔实,观点新颖,阐述简明,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研究及相关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医学提出的新任务。研究老年医学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或缺。疼痛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2007年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提出了医院疼痛科的建设部署。疼痛医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疼痛科的医师知识面要宽,临床经验要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不论在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都具有互补性,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实现卫生部的目标,缩短与国际疼痛学发展的距离,还需要我们付出更
中医、西医各擅所长,中西医结合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医学发展都是一个重要领域。本书是本“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风湿、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和中西医结合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等等。全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可作为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的初、中级医务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本专业的教材。
本书的新理论及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是朱汉章教授提出来的,由其研究生重新整理,将其提出的新理论及治疗方法进一步研究,进行深化和延伸,并且结合主编多年的针刀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发挥。 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有对针刀医学许多旧理论及方法的否定,而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将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融于针刀治疗,并令疗效有了质的飞跃。
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西医大家,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推崇,对后学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临床实践》(作者庄国康)主要介绍了笔者历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皮肤病的一些体会,分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综述”、“科普文章及译文”等几个部分,同时结合个人体会提出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临床实践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或许对读者有些借鉴。
《中西医治疗疑难杂症兼验方精选》是作者侯德永在50年的临床实践所诊治的疑难杂症患者中,挑选了最常见的典型病例,对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经验教训、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提高了疗效。使这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缩短了疗程,为患者节约了资金。同时作者通过临床验证,精选了100个验方,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供患者选用。该书适合每个家庭及农村、社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生参考阅读,对临床有的指导意义。
《实用中西医脑血管病学》为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的专著,对各种脑血管病在西医方面主要介绍其病因、发病、流行病学情况、诊断、治疗;中医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型、症状及治疗,《实用中西医脑血管病学》还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病的应用解剖、病理生理及各种现代检查,还有关于护理的内容。
本书由老中医主编,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诊治调理经验。全书共14章,包括血糖、尿糖、酮体、胰腺、胰岛、胰岛素等基本概念,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型和中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中医治疗和常用对药,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康复调养,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疗法和运动调养等。内容丰富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升华,并融入了名医施今墨、祝谌予诊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和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