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讲述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在整体框架中形成比较合理的、完整的、相对统一的认识,使中西医各具优势与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运用中医方药治病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应用模式。 本书共设肺系疾病辨治用方、脾胃疾病辨治用方、肝胆疾病辨治用方、心脑血管疾病辨治用方、肾膀胱疾病辨治用方、大肠疾病辨治用方、头面疾病辨治用方、牙龈疾病辨治用方、咽喉疾病辨治用方等20章。每章节设辨治用方分别是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治疗方药、服用方法、方证分析、辨治用方、类方比较、以及方歌等。全书构思独特,结构新颖,突出特色,重视实用,启发灵感,开拓思路,是中医、西医临床工作者以及在校师生理想的参考用书。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病因涉及遗传、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黑素细胞自身破坏、精神紧张、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外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烈日曝晒等多种因素,属难治愈的皮肤顽症,是医学界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尤其是现代生活中随着人际交往的增多,白癜风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越来越突出,每个白癜风患者都希冀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防治,从疾病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因此,我们根据白癜风的防治现状,在总结外医学界对该病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了这本《白癜风中西医防治》,以期对白癜风患者在防病、治病和恢复健康方面有所帮助。并通过本书介绍白癜风的外研究状况、中西医防治措施、日常自我保健等内容,达到有病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第2版)》为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之一。《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第2版)》内容共分16章。从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外临床研究方法取得的进展、共识,从建立假说、临床研究设计、实施到数据管理、分析和总结诸方面,简要论述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着重介绍临床流行病学DME与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一般方法。此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第2版)》还对临床研究研究论文书写要求、结构和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对一些临床科研方法的名词术语进行了中英双语注释,在编写形式及内容上突出了系统性、新颖性及创新性和开拓性。
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大,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特别是神经、血管并发症,可以使人致残,甚至可以使人致死。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减轻、延缓病情以至达到理想控制的要求,则是古今中外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的奋斗目标。尽管近代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现在仍有若干基础理论的奥秘尚待揭示,其临床疗效也有待不断提高。 涓涓细流,可以汇集成江海。我们本着继承历史成就,汲收近代研究进展,融汇我们的心得体会的原则,编写了本书,旨在对糖尿病的
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的一个分册,以心血管疑难病证中医辨治为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重点阐述这些疾病的中医病证表现、治则与选方、用药配伍技巧、药物功效,每种病证均附有临床医案。既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更突出反映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疑难病的疗效优势。本书理论简明扼要,注重临床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于各级临床医师特别是城乡基层医院、诊所及医学院校毕业生学习参考。
《伤寒论》是两千年来中医汤液学的基础。目前解读《伤寒论》一般都采取漫谈或者概述的方式来解读。《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用严谨专业的态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条逐句解读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汉代经学大的成就是以经解经,完全用经书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解。本书也继承这一传统,在解读立场上本着严谨的态度,完全尊重医圣立场,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将这本经典用现代人的语汇,清晰而准确的传达给今天的读者,为《伤寒论》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半个多世界以来,中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学者将其分为五个方面: 1.文献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对中医古代医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保存、点校、注释、语释、影印和出版。 2.理论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卫生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许多院校集体编写了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 3.临床研究:集中在对证的研究。 4.多学科研究:从古代哲学角度研究中医。 5.实验研究:采用西医的若干理论指标分析验证中医药的疗效。 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工作,对某一理论、某些具体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研究较多,从整体研究和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者少;从发展趋势上,以现代医学思路和方法指导者越来越多,以中医思路为指导,从中医理论自身发展规律研究者少,从中国医学之所以能悠久不衰的实践根基入手的研究,则更少。
现代国际医学界已将哮喘病研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学体系,命名为《哮喘病学》,足见中外医学界对哮喘病的重视。鉴于中西医药目前对哮喘病的诊治均不甚理想,而中西医治疗哮喘病又各有所长,乃应临床实际要求而编写本书。 全书分23章,就哮喘流行病学、治疗思路与方法、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知学基础理论、各类理化检查、常用中西药,以及儿童哮喘、老年哮喘、特殊性哮喘,及预防本病之措施、自我管理教育等教育都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临床实用与研究方向相结合,尤其在西医急性发作期治标、中医缓解期治本的论述中体现了如何中西医结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何优势互补。书中介绍了诊治哮喘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药物、新动向;书末附有规范化的哮喘病诊断治疗标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颇具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连院长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诊疗手册》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有关眼科疾病的病史采集、视功能检查和眼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中医的五轮、脏腑、八纲、内障、外障、眼底病变、症状的辨证方法。下篇以现代医学解剖部位分章,以病名分节,共介绍了135种眼病,对每种疾病,依次简明地概述了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调护。全书诊断、鉴别诊断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诊疗手册》融合中西医眼科的优势,参考诸多眼科名家的经验,并吸取近年来外眼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切合临床实际,是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和全科医师的一本简明扼要、方便实用的中西医结合案头手册。同时也可作为本科生、硕士生的参考书。
本书为探讨中西比较医药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专著。通过对中西医学学派的研究与比较,试从中西文化渊源和现代科学哲学的角度人手,探索医学方法论与剖析两种医药学体系之异同;并通过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史实的验证和考据,论证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生命科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辩证发展规律。 全书共十章,分别对中西比较医药学基本内容、医学比较、药学比较、文化比较、饮食疗法及其他摄生法比较等进行了阐述,为中西比较医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以飨中西学界。本书适用对象为医学院校医学生、药学生及从事医药行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者。
本书是专论西医检测中医治疗,即宏观与微观结合辨证论治的著作,除以“绪论”简介其概念、源流、目的、根据、方法、要领、意义等基本问题之外,主要围绕临床上常用的有关西医检测的158种结果(因其所具辨病诊断价值与中医治疗方法的相近、相类而归并为109项专题)逐一阐发中医诊治的思路与方法。每节均设“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食物疗法”、“调护措施”四项,并以前两项为重点。其中“辨证论治”重在分析病因病机并展示分型证治的基本方法;“专方专药”旨在介绍作者的诊治经验及心得体会并各附验案以佐证之。 本书紧扣临床,立足实用,内容翔实,思路清晰,析理独到,重点突出,甚具临床参考应用价值,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以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精选了近10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方妙法224首,分为内治、外治、内外合治三部分。反映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和新成 果,体现了所选方(法)的“良”与“妙”。本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临床、科研、教学人员及患者参考。
《伤寒论》是两千年来中医汤液学的基础。目前解读《伤寒论》一般都采取漫谈或者概述的方式来解读。《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用严谨专业的态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条逐句解读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汉代经学大的成就是以经解经,完全用经书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解。本书也继承这一传统,在解读立场上本着严谨的态度,完全尊重医圣立场,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将这本经典用现代人的语汇,清晰而准确的传达给今天的读者,为《伤寒论》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本教材是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而编写的,目的是让同学在初步掌握中医理论和中药、方剂的基础上,学习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熟悉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进展,了解临床各个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前沿动态。本书内容较为新颖,既对现代医学的新进展作了介绍,也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向,同时十分注重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般而言,所述内容都已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如一些内容非常重要,但在看法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亦同时将不同的观点列出,以供读者自行鉴别。 教材内容分三部分,部分为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一些专题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内容,第三部分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内容。本书并不是系统的临床医学教材,由于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各个专科的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各科所介绍内容的篇幅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肺癌是当今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的肿瘤,依靠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攻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目前已经显示出优势,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瞩目。本书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总结了目前我国诊断和治疗肺癌的进的方法,具体分为十二章,包括肺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病理及分期、诊断、治疗原则、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中疗、生物治疗、外科治疗及微创治疗、合并症的治疗、食疗以及康复,全书体现了综合治疗的思想,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迪。
李达主编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血小板重度减低状态病患与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人群如何起居、饮食调养、消除诱因与自我防护、适度运动,及其预防反复发作与防治进展等内容;“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了患病后如何进行中西疗,尤其介绍非药物疗法,诸如外治法、预防措施等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常用中西药物不良相互影响及其药物、;“医患互动空间”介绍了患者及家属关心的常见问题,进行寻医问药的指导。本手册的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药物、饮食、防护、起居、环境、寻医用药等方面的防治与康复知识。可供患者、家属、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务工作者及护士、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预防、合并症等各个方面。全书编写以“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为原则,略于基础理论,详于诊疗方案,紧密结合临床。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突出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作为各级医院临床医师以及医学院校实习生的临床参考书,也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防治的实用参考读物。
本书是我国部静脉血栓专病研究学术专著。它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血栓的新进展、新经验,提出了新的观点,是开拓性研究和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本书可供临床外科医师和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研究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