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防治研究多年来一直都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热点。本书以AD及相关疾病防治的现代研究为核心,结合 中医药防治脑病 研究团队30多年防治老年脑病的科研工作经历,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 临床诊治、实验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系统讲述了中西医结合防治AD及相关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突出了中医药防治的特色和优势。以提升学生用正确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开展防治老年脑病研究的能力,开拓科研思路。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涉及AD的基础研究,中编包括AD的临床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编主要介绍AD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供从事衰老研究、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相
本书以常用各功效类别的中成药为纲目,描述各个中成药的药味组成、功能主治和使用要点,并列出常见不合理处方的不合理类型、处方分析和药师建议,为临床合理选用和处方点评提供资料。例如,藿香正气水在哪种处方诊断下属于药证不符,复方鲜竹沥液与三拗片是否可以联用,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开具安脑片的安全风险有哪些,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的足量联用是不是重复用药,宝咳宁颗粒与小儿肺咳颗粒的合理选择等,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同时,药师建议的内容,也为怎样改变不合理处方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书所列举的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市社区处方点评工作组近5年的工作总结,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实际指导临床。本书得到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2081,《基于数学建模的中成药联合用药合理性评
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 控癌三部曲 (《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 创中国新医学 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 西学中 ,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 创中国新医学 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西医大家,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推崇,对
本书鉴于传统的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不明这一现状,基于长期探讨的 经络实质 ,首次提出:人体布有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之 人体三通路 新认识、新概念,并论证了经络通路占有机体 脉管外体液部位 和 神经末梢部位 ,为经络之经穴。 根据 电 具有无处不在的性质,借鉴国内外专家有关人体内电的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又进一步首次提出:具有生命的人体内存在有沿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生物电传导,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同完成生命的新陈代谢、信息传递和机能调整等作用。 本书作者又依据 人体三通路与生物电传导 这一新认识、新概念,解释了 经络感传现象 针刺的机能调整与镇痛作用原理 磁疗原理 等谜团,提出了推行 三通路针灸 的主张。 本书按人体解剖结构,分为 找脉管、求神经、循经络 ,用以指导针灸临证,并列举了许多优
本书集国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研究之大成,结合我国多位长期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的医学专家的临床诊治经验、科研成果、国内外最新研究、治疗进展,结合中西医临床与理论的精华,系统阐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与病理特点、危险因素、治疗特点与具体方法、常用药物对病变的影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病变的干扰,并分析当前治疗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力求为这些问题探求解决办法,并以专家共识的方式展现。全书拟分30章,详细阐述糖尿病三级预防,糖尿病综合医学评估及大血管相关合并症评估,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和中医病因病机,与高糖共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内皮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和降糖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本书分为理念篇、实践篇、问答篇,从原理到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念篇讲解中医对肝的现代阐释;实践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讲解肝病的养生及其原理;问答篇中聚焦当下关注的肝病问题,并进行解答,辨析亚健康生活误区,帮助大家回归健康。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及其他对中医肝病养生感兴趣的人群参考阅读。
本书试图从跨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优秀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青光眼相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青光眼的检查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概要、预防与调护等。各论从中医与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难点与对策、经验与体会、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疗效评定标准、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研究进展、古籍精选、评述等方面介绍各种类型青光眼的诊疗,并介绍了青光眼的相关诊疗标准(共识)和临床指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展。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与青光眼相关的中医文献摘录等。 本书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方三十六讲”的两大基石,其中包括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的来源及特点,以及六经三十六方的总体概况。第三部分,是整本书的核心,通过“经方三十六讲”,可以详细了解中医诊病的思路方法,全面掌握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诊疗体系。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为“经方三十六讲”的实践,分别为诊病实践和医学杂论分析实践。最后一个部分,为“经方三十六讲”中涉及的中药方剂附录。本书适合中医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以壮瑶医诊疗优势病种为主,各病种按照气道病、谷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及其他进行分类,这些疾病包括现代内科、外科、儿科、 妇产科、急诊、五官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每种疾病均给出其壮医病名、中医病名、西医病名,并阐述了每种疾病的症候诊断、治疗方法。在症候诊断中给出各种症候的主症、脉诊、舌诊、目诊及甲诊;在治疗 方法中给出了辨证口服壮药汤剂、壮医外治疗法、院内制剂使用、西医治疗原则、护理调摄等内容。在附录中给出了21种壮瑶医非药物疗法操作规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特色突出,充分展示了壮瑶医的特色和优势。可供中医药专业人员、民族医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生殖医学疾病关系到人类繁衍、家庭幸福与社会安定和谐问题,是世界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中药在治疗生殖医学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取得较好的疗效;西医生殖医学也发展很快,成绩卓著。在生殖医学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各有所长和不足。因此,《中西医临床生殖医学》将中西医生殖医学巧妙地结合,是治疗生殖疾病的*途径,填补了我国中西医临床生殖医学的空白,可喜可贺! 《中西医临床生殖医学》从中西医两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生殖理论、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疾病、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疾病、辅助生殖、避孕节育、保健优生等内容。可谓内容丰富,是一部有较高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好书。
本书立足连锁药店合理用药的服务核心,以中西医常见疾病——疾病基础知识——常见病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西医常用药物——联合用药及关联搭配为思路,对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14类药店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从店员角度为顾客提供了用药保健的温馨提示。同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药店商品的营销与关联销售的合理操作,药店经营与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是药店在职店员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服务能力和技巧的学习范本。
本书从医学史出发,聚焦中西医激烈冲突、论战的近代中国社会,力图重现一段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和一步步占据 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来构筑一套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药可以发挥的空间。作者不盲从西方理论,从传统文化中构思,创造从“重层医史”的视角出发的新研究。先铺陈出中西医论争的时代氛围,并细心地关照了近代中医在古典文献、日常生活养生抗病、医者志业和中西疾病观的对话等各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全面的视角。受现代医学影响,传统中医虽仍为民众信任,但其实有很多论述与临床技术其实是处在一种“准失传”的状态,多数中医不去重视,民众也不知道传统中医有何 强的能耐, 投入也很薄弱,遂使传统医学的理论、技能的运用范围,愈来愈窄,这是 可惜的事情。历史学研究不能与
本书是由多位名家撰写的一部诊治不孕症的经验集,含有大量精彩病例。 内容涵盖常见的造成不孕症的疾病,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复发性流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崩漏、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癥瘕合并不孕症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 对每一种疾病,都讲解了名家对其的理解,包括学术观点、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典型病例、传承要点等,还包括北医三院特色诊疗。 本书适合中医医生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 本中西医结合诊治眼表疾病的专著,全书分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论述眼表疾病的范畴、眼表的解剖生理及微生态学、眼表的免疫学、眼表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眼表疾病的诊断、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表疾病病因病机、眼表疾病辨证、眼表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等;各论主要讨论眼睑相关疾病、泪腺相关疾病、泪道疾病、干眼、结膜病、角膜病、眼表损伤、眼表肿瘤等,每一个疾病分别从概述、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专方专药、中西医研究进展、名老中医治疗经验、预防和调摄、预后和转归等方面论述;附录包括眼科有关正常值等内容。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包括绪论、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的解剖与生理、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机、耳鼻咽喉科的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耳鼻咽喉科的常用治疗操作、耳鼻咽喉科的常用外用药物等,是《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的纲领。各论分述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昂。附录有方剂索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要供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及耳鼻咽喉科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病的专书,内容包括中西医淋巴结结核研究发展简史、免疫系统发生学、淋巴系统解剖学、淋巴结生理病理学、淋巴结结核的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诊断、治疗,并分别阐述了不同部位的淋巴结结核病,包括颈部、腋窝部、腹股沟部、纵隔、腹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特殊人群淋巴结结核、结核性溃疡及窦道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术后并发症诊治及预后、康复护理等。在治疗方面,尤其注重中医外治法及外科手术学。 本书的编写综合了文献,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于淋巴结结核诊疗经验的详细阐述,衷中参西,图文并茂,并选取名医验案,极大丰富了肺外结核、中医疮疡病、肿瘤病学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