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成药的使用一方面是通过医务人员的处方,这其中包括部分西医医生在内;另一方面通过患者自行购药。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中医专业知识,大多人都是根据病名或药名而购买用药,这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完全不同,因而临床并未达到中成药的预期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缺乏中医药知识而乱用中成药,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以至于出现诸如龙胆泻肝丸中毒等类似的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名誉和发展。 鉴于此,为方便广大工作人员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我们邀请了部分临床一线的中医药工作人员编写了这本《中成药的辩证应用》。
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 控癌三部曲 (《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 创中国新医学 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 西学中 ,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 创中国新医学 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西医大家,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推崇,对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是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经典。本书作者将二十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经验汇集成书,从医学临床使用角度对《伤寒论》三百九十八条条文进行解析,将《伤寒论》的整体学术思想归结为 阴阳自和必自愈 七个字,将疾病病机概述为阴阳不和、阳浮而阴弱,将《伤寒论》方药解构为阳药、阴药加上充当化学反应催化剂的调和之药,思路清晰,角度新颖,既有中西医结合的理解思路,又紧密贴合临床实际。在众多注释书中,可备一说。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等,共五章,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各论以中医病名为主线,以类病为章,具体疾病为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每病包括无题概述、病因病机、辨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等内容。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睡眠科、儿科等常见的疾病,这一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孙书臣主任医师所建立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其专病门诊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本书系统讲述了腺样体相关生理病理、现代医学治疗重点,重点展示了现代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医序贯疗法治疗以及腺样体肥大相关疾患诊治措施;本书既包括腺样体肥大相关基础研究,也涵盖了各种临床诊疗措施,既包括现代医学也包括传统医学,涉及儿童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睡眠、呼吸医学领域,对相关领域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防治研究多年来一直都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热点。本书以AD及相关疾病防治的现代研究为核心,结合 中医药防治脑病 研究团队30多年防治老年脑病的科研工作经历,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 临床诊治、实验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系统讲述了中西医结合防治AD及相关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突出了中医药防治的特色和优势。以提升学生用正确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开展防治老年脑病研究的能力,开拓科研思路。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涉及AD的基础研究,中编包括AD的临床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编主要介绍AD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供从事衰老研究、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相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相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方法治疗效果要好,本书概括了变应性鼻炎西医的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着重论述了中医历史源流、病因病理、中药治疗、特色疗法及饮食调护等。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的特点,有专门章节介绍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治方法。而且对变应性鼻炎相关疾病进行了介绍,还对古今名医治疗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逐步增加。房颤往往伴随多种疾病,引起心力衰竭与脑卒中,有较高的危害性。 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是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房颤,以辨证诊治,体现个体化;辨病治疗,体现规律化。本书介绍不同类型房颤及不同疾病伴随房颤的辨证辨病方法,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方面有所创新。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概要介绍房颤的流行病学、危害、发生机制、中医对房颤的认识等内容;常用治法介绍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栓治疗与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不同类型的房颤、具体的治疗方案,中医对应各种类型房颤的病因病理与治则。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房颤合并疾病的综合临床管理,提炼不同疾病伴随房颤的中医常见病机,结合临床实践,介绍符合疾病特点的方剂方药
本书立足连锁药店合理用药的服务核心,以中西医常见疾病——疾病基础知识——常见病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西医常用药物——联合用药及关联搭配为思路,对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14类药店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从店员角度为顾客提供了用药保健的温馨提示。同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药店商品的营销与关联销售的合理操作,药店经营与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是药店在职店员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服务能力和技巧的学习范本。
本书立足于骨科,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理论,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针对中医、中西医及骨伤方向、康复及针推专业、研究生、专科医生、基地规培医生等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编写相关内容。将现代中医骨科康复学的理念及内涵,包括骨科运动疗法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系统功能检查与评定的基础、康复工程以及在具体疗法中体现的原理等基础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编写。
本书内容以壮瑶医诊疗优势病种为主,各病种按照气道病、谷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及其他进行分类,这些疾病包括现代内科、外科、儿科、 妇产科、急诊、五官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每种疾病均给出其壮医病名、中医病名、西医病名,并阐述了每种疾病的症候诊断、治疗方法。在症候诊断中给出各种症候的主症、脉诊、舌诊、目诊及甲诊;在治疗 方法中给出了辨证口服壮药汤剂、壮医外治疗法、院内制剂使用、西医治疗原则、护理调摄等内容。在附录中给出了21种壮瑶医非药物疗法操作规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特色突出,充分展示了壮瑶医的特色和优势。可供中医药专业人员、民族医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观指导,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具体负责,由全国4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含中医院校、西医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联合编写的五年制本科教材。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以及三个附录的内容。 修订后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根据上版教材在使用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实际,对篇章结构做出了调整,一是各论部分按临床外科实际,采用按部位分章的方法;二是将原皮肤病调整出中西医结合外科范畴。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力争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概念表述力求准确;②编写体例规范统一;③推陈出新,及时反映
本书试图从跨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优秀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本书分上下两篇探讨中西医整合肿瘤学的理论与实践,上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理论心悟 探讨中医哲学思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治病求本、治未病、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中医预后观、中西医整合等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中医理念与西医学的表观遗传学、自稳态调控机制、精准医学、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肿瘤微环境等研究进展构建的西医学体系的异同,构建中医战略指导中西医整合战术并动态评估与调整的恶性肿瘤诊疗要点及路径。下篇 学中习西三十载实践与医案 将上篇的中西医整合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记录并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多疗程扶正祛邪治则及相应中西医整合方案优化组合的临床应用。
根据2017年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养老机构的调查,养老机构及社区老人对养老的需求主要有中医养生知识、中医适宜康复理疗技术,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护理,医院和养老机构就诊绿色通道,专家巡诊,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讲座,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 而且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中医康复等知识中在养老服务中有很大优势,主编团队所在医院作为海淀区南部健康养老联合体的核心单位,中西医结合是其特色,拥有强大的中医药专家团队和中医宣传科普队伍,针对养老机构和社区老人的需求,总结经验,编写成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常见病的预防、诊治,老年人容易忽视的疾患(抑郁、步态不稳、听力问题、视力问题、牙齿问题、营养不良、尿失禁、认知障碍、受虐待),失能和卧床老人的护理和康复,安宁陪护,居家老人健康
本书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三个角度,根据中医古典记载的相关方剂,利用中医中药,总结出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处方配伍规律。这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中西医在理论上相结合的创新,解决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一致性,讲解透彻、逻辑清晰、通俗易懂,语句通顺,打通了中西医医理之间的隔阂,使西学中人员和中医初级人员容易理解和掌握。社会意义较大,对于广大医学爱好者及心脑血管病专业人士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书主要简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的定义、病理病机等。阳痿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和特色。并从宗筋失养的中医病机入手,结合阳痿病现代医学研究,寻找阳痿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物质基础,提出气虚血瘀、肾亏的阳痿病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阳痿中西结合的预防、治疗、康复的新策略。
本书详细介绍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基础理论、康复治疗机制、言语障碍的评估,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书中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融会贯通,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还包括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护理指导。
本书由一批长期活跃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对扩张型心肌病有深人研究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三章,围绕当前扩张型心肌病防治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对中、西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措施做了详细介绍,既有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诊断和临床评估、治疗及研究进展,也有中医对心胀(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并阐述其治则治法、辨证论治、中医特色疗法、名家经验及调护等。 本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对该领域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讲述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第一章主要概述了肾及其相关疾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常见证型、治法、方药。第二章主要概述肾及其相关疾病的西医学概述,主要包括肾脏的解剖结构,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肾脏病常用临床检查方法。本书第三章至第二十三章选择了肾脏内科常见的二十一种疾病进行分章节阐述,涵盖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
本书主要分为基础与临床两大部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道肿瘤的基础和原则,包括定义、发病与病因病机、病理与生物学特性、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西医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等,临床部分主要阐述食管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大肠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从西医、中医的诊治方法,名家经验,验案赏析等方面阐述。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给人启迪,切合实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肺部疾病,是呼吸慢病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本书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以近期新临床科研进展为依托,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康复、中西医结合护理、自我管理、三级防控、预后与转归等角度,全面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和近期新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内科学、全科医学诊疗工作者参考学习。
本书以系统论的基本构架理论为切入点,根据系统的逐级可分论将脏腑分 为多个功能基团,每个功能基团根据中医生理功能特性又细分为多个子系统, 从功能体系方面探究中医脏腑微观构架,尝试进入中医脏腑的微观世界,并进 一步探索各脏腑每一功能基团失调的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及用药,在辨证论治 方面以期突破脏腑层次,深入细化到功能基团失调的辨证。期盼临床医生在病 位方面的辨证论治更明确,治疗选药靶点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