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医学类图书。书中收集整理了银川凤城名医侯建宁主任医师临床经验,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为中西医结合学术见解,主要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内涵、脏腑辨证、“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的个人见解以及临证如何拟方进行论述及总结;中篇为内科杂病临床实践,主要论述常见病及内、外、妇、儿、疑难杂病,重点介绍了胃脘痛、喘证、胰腺炎、宫外孕、痤疮等疾病的治疗经验;下篇收录侯建宁发表的论文,并对疗效显著的验方逐一介绍。本书对于弘扬传统医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供中医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精)》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
本书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三个角度,根据中医古典记载的相关方剂,利用中医中药,总结出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处方配伍规律。这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中西医在理论上相结合的创新,解决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一致性,讲解透彻、逻辑清晰、通俗易懂,语句通顺,打通了中西医医理之间的隔阂,使西学中人员和中医初级人员容易理解和掌握。社会意义较大,对于广大医学爱好者及心脑血管病专业人士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书是对程玲教授从医35年来的经验总结,总结凝练了程玲教授在排卵障碍、黄体不健引起的不孕不育及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宫颈病变、阴道炎等优势病种方面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特色技法,同时向读者展示程玲教授紫参洗剂等临床经验方的方剂配伍思路,以及程玲教授临床对于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及温经汤等经方的应用。全面总结出程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将程玲教授妇科诊疗思想发扬光大。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睡眠科、儿科等常见的疾病,这一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孙书臣主任医师所建立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其专病门诊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本书系统讲述了腺样体相关生理病理、现代医学治疗重点,重点展示了现代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医序贯疗法治疗以及腺样体肥大相关疾患诊治措施;本书既包括腺样体肥大相关基础研究,也涵盖了各种临床诊疗措施,既包括现代医学也包括传统医学,涉及儿童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睡眠、呼吸医学领域,对相关领域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胃食管反流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本书介绍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成果,从西医近期新研究进展及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概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诊断及治疗方法。本书总结了关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近期新辅助检查手段及相关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归纳了中医经典理论和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治则治法、特色方药,同时整理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新成果,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辨治思维,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前瞻性,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探讨中西医整合肿瘤学的理论与实践,上篇“学中习西三十载理论心悟”探讨中医哲学思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治病求本、治未病、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中医预后观、中西医整合等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中医理念与西医学的表观遗传学、自稳态调控机制、精准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肿瘤微环境等研究进展构建的西医学体系的异同,构建中医战略指导中西医整合战术并动态评估与调整的恶性肿瘤诊疗要点及路径。下篇“学中习西三十载实践与医案”将上篇的中西医整合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记录并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多疗程扶正祛邪治则及中西医整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与中西医整合治疗方案动态调整策略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对常见肌肉骨骼疼痛的基础解剖不熟悉、查体方法不规范、临床诊断不明确、鉴别诊断不清晰,这样导致治疗时,有些疾病疗效不够满意。作者一直在承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和基层学员的交流中,这个印象得到了验证。本书针对基层常见的肌肉骨骼疼痛,从最基础的解剖(包括肌肉、骨骼的触诊、生物力学等),常用检查方法,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康复几个方面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讲授《神经病学》《肌肉骨骼运动控制》等课程的体会,力求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完成撰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基层医务工作者。
薛史地夫主编的这本《中道的医学(东西方自然医学的复兴与融合)》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医学历史的视角,为大家揭示东西方自然医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大家认识到常规生物医学的局限性,鼓励每个人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东西方优秀自然医学成果,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共同建造一个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疾病为宗旨、以治愈(而非抑制症状)为目的、以无毒性作用为大力度优惠标准、以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体系。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这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
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介绍外科临床基本问题,下篇为常见外科疾病诊疗,选编了外科常见病100余种,分别介绍每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方法;最后附录“外科病案书写示例”及“外科常见病疗效标准”。鉴于“运动系统疾病”章的内容,已隶属于骨伤科,故将原版书中第十二章删除:所有肿瘤疾病独立成章;增加“碎石疗法”、“肺手术后并发症”、“胆道手术后并发症”、“肠道手术后并发症”、“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等内容。近几年来在一些公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也分别在有关疾病中体现。在病案书写和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方面,书中所有病案书写均按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案规范》有关要求一一进行审订修正;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依据,使之标准化。
王松龄、王爱凤、张社峰主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第2版)》包括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生理、流行病学、脑血管病查体方法、急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断治疗及脑血管病预防保健等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对于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包括临床常用药物及古今医家治疗脑血管病的验方、秘方、临床经验。对于疾病的介绍包括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预后等几个方面。该书主要特点:其一,内容翔实,全面概括了常见脑血管病的查体、辅助检查及中西医常规治疗;其二,对常见的脑血管病给出了中西医诊疗流程图,可作为初涉医道的诊疗路径以规范其诊疗行为;其三,对于棘手的中风病伴有的见症、继发症、共病症、并发症等进行中医理法方药阐释,丰富了中风病的中医辨治内容;其四,疾病治疗部
本书分上篇、下篇及附篇三个部分。上篇为总论,着重介绍了慢性肝病的定义和范围、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原则、调养方法和用中药及中成药;同时还简单概括了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病的治疗方法。下篇具体总结了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寄生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7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以及慢性肝病常见并发症的证治,是全书的重点。每个病种分病因与病理、诊断要点、西医治疗概要、中医防治方法和各家临床经验综述五个方面,并采取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形式,内容上略于病因、病理与诊断而详于治疗,轻于西医治疗而重于中医治疗。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医药对本病防治的全貌,简要介绍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治的概况。附篇为研究进展部分,综述了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和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