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 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辅助器具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与应用规律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本教材由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推拿的发展历史、临床运用基础、经络腧穴(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和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等基础知识;中篇为技能篇,主要介绍了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下篇为治疗篇,主要讲述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儿科疾病中推拿疗效较好的53种疾病的治疗;下篇为附篇,主要讲述保健推拿,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使用本教材时,建议以讲授、操作示范和功
推拿按摩手法在我国已然流传了数千余年之久,其起源要早于中药和针灸,在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因其不仅为人民大众治愈了疾病,而且避免了吃药之苦,扎针之痛。并且使某些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避免了开刀之苦,减少了经济损失。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上篇基础理论概要,1~5章。第1章推拿按摩总论,简介了各种手法的命名、分类;第2章推拿按摩常用的经络和穴位;第3章手法的手式和用具;第4章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共300多种;第5章推拿按摩手法的辨证施术,主要介绍了手法的施术规律,各种手法的不同排列组合及不同的医疗作用,和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法套路、常规。下篇临床病症各论,6~12章,重点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各
《中医特色护理手册》是建立在我院10年来临床广泛使用基础上积累的成果,很切实用,向为医林所推重。包括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1项,并将这些应用于临床颈肩腰腿痛、恶心、呕吐、便秘等领域,形成中医特色护理项目200余种,对临床各种不适症状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项技术操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规范操作,建立在循证与实践基础上,具有规范的理论内容,包括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健康教育及院感相关内容、技术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等要求规范,关键技术步骤配有少量照片,特色护理项目均为我院10年来临床应用后的总结,临床有效率有效率达93.59%。全书内容切合实用,且多独到见解和经验之谈,对推广中医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发展有较大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主干课程之一。伤科推拿是目前全国推拿学科的主流领域。其临床应用与规模在整体推拿学科占有重要地位。伤科推拿也是与传统中医外治法处方配伍应用最为密切、最能体现中医内外兼治特点的推拿领域。本部教材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包括伤科推拿作用机制、常用经穴及适应证和禁忌证;中篇为治疗篇,主要包括项痹痛、腰痹痛、胯痹痛、肩痹痛、肘痹痛、腕痹痛、膝痹痛、踝痹痛;下篇为拓展篇,主要包括传统外治疗法、现代外治疗法及伤科疾病常用外用方药。本部教材整体编写框架是以中医病名为纲,以西医病名为分型的创新编排模式,并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为蓝本,保留传统伤科推拿的中医思维,在推拿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临床最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杂合以治,
本书作者长期精研践行董氏奇穴,深有体会,结合他人经验,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董氏奇穴的穴位及董氏针灸确有疗效的疾病治疗方案,且穴位附以彩色真人图谱,内容全面翔实,图片清晰直观。本书适合董氏针灸研究者、广大针灸师、中医院校学生、针灸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医整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广泛的流传在中国民间,为广大劳动人民大众解除了不少骨伤之痛苦。中医整骨取材简捷,使用方便,疗效明显,所以流传了数千年,经久不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的中医政策,发掘整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医院领导选派我与李宗民、韩志鸿三人,调往中医科学习中医。我有幸接触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大内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按摩、正骨,各科,并参与了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勘称中医全科,由此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多年,对于 中医整骨 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应他人要求,曾经合作编写出版了《中医正骨手法》一书,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的变化过程中,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理论经验和治疗体会
本书为杜自明、段胜如两位老先生中医临床经验的合集,主要为两位老先生在正骨按摩方面的手法经验。杜老把他长期临床实践所积累的伤科手法归纳为理筋手法与正骨手法两大 类。前者又分为分筋理筋、弹筋拨络、摇升降、按摩镇定;后者则分为接、卡、挤、分、旋、端、靠。临症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运用。特别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他非常重视理筋手法与按摩、捏按的合理配合,认为后者手法有理通经络、摩散肿结的作用,是分筋理筋的辅助手法。同样,他在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也对按摩、捏按手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后者手法本身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紧张等作用,而有利于骨折的矫正和容易使脱位入骱。值得提出的是,杜老对助手、学生学习手法的要求甚是严格,认为医者必须做到手法熟练、技巧娴熟
本书收集疑难杂症之名验良方2000多个,涉及500余种常见病。为作者师徒两代人的行医经验和百年民间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种疾病按概要、处方、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等栏编写,条理清晰,查阅方便,读者按病索骥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理想方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本书为中医药行业 十二五 *规划教材。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推拿的原理、操作、具体病症的治疗等。其内容贴近临床,切于实用。本书适用于各大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医生及相关从业者。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中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熟悉掌握脏腑推拿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为基础知识篇,内容包括脏腑推拿治疗概述、脏腑推拿治疗常用经脉腧穴、脏腑推拿治疗基本常识;下篇为临证治疗篇,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男科病症的防治。本教材围绕脏腑推拿医理阐明治法,突出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结合处方用药思路,施用脏腑推拿进行辨证施术,着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注重体现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3.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 4.注重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_7-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沈国权教授是丁氏*法推拿流派的第二代传人,脊柱微调手法创始人。他的手法以轻巧、省力、安全、高效等特点,为广大手法爱好者所推崇。脊柱微调手法强调手法的安全性、科学性、精准性、特异性和整体性。沈国权教授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疑难杂症诊治经验。本书整理其临证中疗效好或诊疗有特色的疾病的诊治经验,对脊柱微调手法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介绍五输穴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专著。全书分为五输穴基础理论和五输穴应用两篇。基础理论篇整体介绍五输穴之意义、属性、命名、位置及原理;应用篇详述五输穴的古今各家用法及作者应用五输穴的经验。适合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针灸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壮医经筋疗法是由著名壮医黄敬伟教授发掘中医经筋学理论,结合壮族民间传统经筋医术而创立,适用于百余种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其中数十种难治病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尤其对痹证、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儿童智力障碍等具有特殊疗效。该诊疗方法安全实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壮医经筋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壮族经筋医技医术为主体,以《内经》 经筋学说 作为思维导向,具有民族医技医术与古代中医经典理论优势渗融互补的新特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需求下,展现出来的新型中医学。 本书为第三版,由经筋疗法学术传承人黄艺完成,书中新增临床病案,文图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性。 壮医经筋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壮族经筋医技医术为主体,以《内经》 经筋学说 作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练功辟谷益气延年”“抗癌十三法”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 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推荐中医工具书。
《中国古代伤科图书集成系列》是一部伤科专业丛书,亦是一部伤科发展的史书。本丛书在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伤科集成》和 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伤科集成续集》的基础上,再次收集整理编撰而成(增加伤科专著30余种)。李经纬认为本书 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图书馆馆藏 既补遗了骨伤科专著,又是骨伤科的工具书。 马继兴更叹: 专著大多数系手抄本,孤本又较多,部分集自民间,部分集自海外 几乎收落了目前国内所能收集到的伤科专著 本丛书共10个分册,包括《经典伤科》《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导引伤科》《杂家伤科》。本丛书每册40万-50万字,可供从事中医,尤其是骨伤科及医史文献人员参考。
本书是杨维杰医师单穴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之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理论篇介绍一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临床篇以病为纲,介绍了内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外科临床常见病症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摩挲等,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本教材内容以国家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需要,根据推拿学专业特点,注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经典与简约并蓄,图文并茂,力求满足教学需要,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本教材主要供高职高专中医学、骨伤、康复专业使用。初步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推拿学基础(推拿发展史、作用原理、治疗原则、常用诊查方法、推拿手法、推拿练功等),中篇成人推拿治疗(按临床分骨伤科、内科、小儿推拿等),下篇保健与足部推拿。教材特点:1、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直观性、层次性的特点。2、教材编写以课
一指禅推拿历史悠久,自扬州丁凤山创建以来已近百年历史,在丁氏家族及其后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指禅推拿已由*初的少林一指禅功的武学,发展成为医学;从早期简单的民间治疗,走进了当今的医学殿堂。是现代中国推拿学的代表性技法,成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编辑入全国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教材,是从事中医推拿专业人员的必修科目之一。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家族传承的所谓诀窍不外传,故一指禅推拿的文字记载面世的并不多。目前,已经出现能够学习和使用一指禅推拿的医师日见其少,而能在推拿专著中见到的,基本就只有一指禅正推法的简单描述,或许作者也不能够完全了解技术内涵与运用方式。现有传承方式的改变,中医院校的松散教育培养模式,导致能把一指禅推拿手法完整做好的也越来越少。一指禅推拿历经百多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