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纲目》全书200余万字,附图400余幅,载推拿源流与理法12章,推拿流派13个,推拿手法300余种,推拿治法300余种,成人推拿穴位447个,小儿推拿穴位180个,特色疗法100余种,各科病症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方法230余种,各病症特色治法1000余种,保健按摩方法1000余种,以及全身各部的美容美体按摩方法等。其中总论梳理了中国古代至现代推拿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作用与原理、治病特点、治疗原则、推拿的经络腧穴、推拿前的诊断、古代 推拿 著述等作了深入的阐述;各论阐述了推拿对内科、伤科、儿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24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等内容,并首次整理了美容美体、养生保健的多种推拿(按摩)方法。 《推拿纲目》是目前市面上以纲目分类的科目最齐全的推拿(按摩)巨著。作者打破推拿流
《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临床诊断时,我们都希望透过皮肤看清产生症状的肌肉位置、功能改变;临床治疗时,我们更希望透过皮肤看清解剖结构的走向,判断手法的准确性。本书注重从人体外观透视内部结构,直观描述肌肉位置,展示功能作用,巧妙结合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按摩技术。从整体医学角度开展治疗,由点及面,科学施治,让临床按摩疗法更生动、更实用。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
天池伤科流派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柏龄教授及赵文海教授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骨伤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骨伤名科、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启动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系统整理和挖掘了流派的学术思想,并在传承方法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天池伤科已成为北方骨伤流派的代表流派,逐步确立在骨性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疾病、创伤疾病的诊疗和科研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骨伤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中心之一。本书介绍天池正骨的理论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天池伤科
本书全面收集近二十年芒针联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及作者个人临床经验,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总论:分章节详细介绍了芒针的发展与演变、作用机理、应用研究、操作方法及联合诊疗技术等内容 下篇治疗篇:分章节详细介绍了芒针联合诊疗技术在内科、外科及骨伤科、 妇科、皮肤科、五官科及其他病症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临床应用、按语及现代研究撷英;附篇参考资料: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集要,从源流及学术特点进行了简析,并对行针法临床操作技术提出了规范应用思路以便医者结合临床应用。这是一本内容详尽的“芒针联合诊疗技术操作指南”。这些独特的技术不仅成为中医药独特的标识基因,更成为人民群众养生保健、疗病祛疾的重要选择。
本书共分七章,即灸法总论、灸法的种类、经络、腧穴、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现代灸论综述、灸法文献。本书以全、精、新的要求,对中国灸法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恢复和提高灸法的历史地位、发扬灸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了贡献。
中医全息按摩疗法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绿色疗法发展将越来越快。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治疗保健兼顾,适用性广,易学易懂等优点,所以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各种绿色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全息按摩疗法在医疗保健及美容美体方面的优势也日益突出。本书主要介绍了全息按摩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各种全息按摩疗法的基础知识、全息按摩治疗的常用基本手法以及按摩治疗的辨证等。临床治疗部分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养生美体美容加以介绍,对近百种常见病证结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经验和体会,按照规范化的按摩操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各
本书结合针灸在现代与多学科交融互动发展中的交互影响,探索提出了对针灸、穴位、经络等传统概念的新认识、新见解;结合现代解剖结构,梳理绘制了传统腧穴的解剖透视图和剖面图,以及肌肉、神经针刺位点透视图,以明确针刺部位的解剖层次,方便精准取穴,降低操作风险;结合国内外针灸临床资料的系统分析结果,整理总结了针灸在其适宜病症上的诊疗应用。 本书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针灸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诊疗实际,突出了针灸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性”和“时代性”。
《中医良方大典·内科二卷》的编纂主要对1949—2018年间我国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杂志以及医学论文专刊等资料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所刊方药通过归类比较,去粗存精,选出良方,将其内科的临床治疗经验整理汇编成书,设立了110余个内科病种,共收集3 000余则方剂,涉及中药、针灸、敷贴等多种治疗手段。每个疾病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记述中医治疗方法,将每个疾病从概述、辨证施治、经验方、单方、中成药、预防用药六部分进行深入阐述,资料翔实、内容宏富、涵盖面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并举。
本书结合针灸在现代与多学科交融互动发展中的交互影响,探索提出了对针灸、穴位、经络等传统概念的新认识、新见解;结合现代解剖结构,梳理绘制了传统腧穴的解剖透视图和剖面图,以及肌肉、神经针刺位点透视图,以明确针刺部位的解剖层次,方便精准取穴,降低操作风险;结合国内外针灸临床资料的系统分析结果,整理总结了针灸在其适宜病症上的诊疗应用。 本书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代针灸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诊疗实际,突出了针灸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性”和“时代性”。
《中国医用点穴学》是《点穴疗法》一书的继续和发展。在其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手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还增加了新的章节和病种。对点穴的手法及营、气、血的论点,阐述了自己独具的见解。这些新的内容,将在临证上发挥更好的治疗使用。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的《中国针灸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针灸学基础,凡8章70节,概述了针灸学的渊源、发展及基础理论,并介绍了28种针灸医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详述了362个经穴和46个经外奇穴的出处、别名、类属、定位、取法、主治、穴解、刺灸法、配伍应用、文献摘要和现代研究等;汇总了古今常用针法、灸法、拔罐疗法、微针系统疗法和腧穴特种疗法。中篇为针灸学临床,凡6章28节,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经络证治及配穴处方:阐述了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近150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其他疗法等,尤其简要列出了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总结了临床针灸治疗的经验,并附以典型名家医案供临床参考;介绍了针刺麻醉及其临床应用。下篇为针灸学荟萃,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的《中国针灸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针灸学基础,凡8章70节,概述了针灸学的渊源、发展及基础理论,并介绍了28种针灸医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详述了362个经穴和46个经外奇穴的出处、别名、类属、定位、取法、主治、穴解、刺灸法、配伍应用、文献摘要和现代研究等;汇总了古今常用针法、灸法、拔罐疗法、微针系统疗法和腧穴特种疗法。中篇为针灸学临床,凡6章28节,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经络证治及配穴处方:阐述了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近150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其他疗法等,尤其简要列出了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总结了临床针灸治疗的经验,并附以典型名家医案供临床参考;介绍了针刺麻醉及其临床应用。下篇为针灸学荟萃,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的《中国针灸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针灸学基础,凡8章70节,概述了针灸学的渊源、发展及基础理论,并介绍了28种针灸医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详述了362个经穴和46个经外奇穴的出处、别名、类属、定位、取法、主治、穴解、刺灸法、配伍应用、文献摘要和现代研究等;汇总了古今常用针法、灸法、拔罐疗法、微针系统疗法和腧穴特种疗法。中篇为针灸学临床,凡6章28节,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经络证治及配穴处方:阐述了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近150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其他疗法等,尤其简要列出了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总结了临床针灸治疗的经验,并附以典型名家医案供临床参考;介绍了针刺麻醉及其临床应用。下篇为针灸学荟萃,
针灸推拿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全人类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辞典是一部较全面反映针灸推拿学术的综合性辞书,是供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应用的大型工具书。所收词目,不论古今,凡编者目力所及、已成定论者,均予采摭。全书共收词目10422条,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推拿穴位、推拿手法、推拿功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针灸推拿医籍和医家以及相关的中医学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至当今文献所记载的与针灸推拿学有关的名词术语和短语,是对针灸推拿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