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推荐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小白”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本书适用于耳穴初学者,分四个章节和附录五个部分,四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耳穴诊疗法概述、第二章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第三章耳穴诊疗总论和第四章耳穴诊疗临床应用,附录收录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耳穴》等多个附件资料供读者延伸学习参考。第一章主要对耳穴诊疗的定义、渊源与发展、特点和理论依据进行概述介绍;第二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为基础,通过真人耳部彩图介绍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对于穴位的功能采用联想记忆法和歌诀的形式学习,方便初学者记忆;第三章耳穴诊疗总论的内容除繁从简只介绍了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第四章耳穴诊疗临床应用上,不仅给出了取穴建议,而且详细介绍了取穴依据,注重初学者临床学习思维的建立。附录部分收录了多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别从耳穴
本书作者长期精研践行董氏奇穴,深有体会,结合他人经验,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董氏奇穴的穴位及董氏针灸确有疗效的疾病治疗方案,且穴位附以彩色真人图谱,内容全面翔实,图片清晰直观。本书适合董氏针灸研究者、广大针灸师、中医院校学生、针灸爱好者参考阅读。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则向读者展现胡希先生对经方以病位类方的探讨。几本书互参解读,将有助于经方理论、方证的研究、发展,有助于解读《伤寒论》。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伤寒论》研究家、中医教育家、临床实践家,是中医经方派的一代宗师。无论是年轻学习中医时,还是20世纪50年代主办中医学校时,或是在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时,皆全力研究和讲授《伤寒论》。此前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经验,分别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基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学术特点。
《经方误案得失录.2》由陈日含著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仲景阴阳脉法体系包括“阴阳盛衰理论、升降治法理论与脉诊阴阳理论,也就是说涵盖了经方的“病机、诊断和治疗”这三个中医治病的主体方向。而从具体内涵上讲,仲景阴阳脉法体系,涵盖了经方学术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经方以外其他中医经典的内容。本书用仲景阴阳脉法来解析仲景用药。
首都过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举办经方医学传承班十八期,六年间激烈的学术经验。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八纲-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本书是杨维杰医师单穴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之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理论篇介绍一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临床篇以病为纲,介绍了内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外科临床常见病症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大成推拿学派学术上主张从整体观点出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古今推拿术为手段,因人施法为治疗原则。强调手法在临床运用中,既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又要刚柔各别,辨证(或辨病)施法,各得其用,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派之医技,而应兼取百家之所长。
本书对近期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部位》中的腧穴定位进行详细而又创新的论述。大部分穴位除”国标定位“外,还有“其他定位”精选针灸类书籍的不同定位方法或不同描述,并在“详解”的“取穴指南”中加以详细比较和点评,使读者对穴位的定位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在“主治归纳”对穴位的主治功能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
毛进军长期致力于《伤寒》经方医学的研究和探索,在经方临证中有独到的辨治思维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分为两篇共九章,第一篇为“毛进军经方医学思考和辨治篇”,共四章,主要阐释了毛进军在长期研读、思考和临证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医学中的不断思考、求索而形成的基本思想体系以及经方辨治的部分医案,不仅有全新的辨治观点和方法,还有独特的辨治思路。第二篇为“经方医学团队的思考和辨治篇”,共五章,为毛进军经方医学学术团队的部分骨干成员对仲景经方医学的学习、思考和临证实践的认识、经验与体会,其中不仅有经方内治、外治的应用思路、经验与方法,还有针灸、手法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多科并举,可启迪医者临证思路,拓宽经方和传统中医技术的临证应用范围。 全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长),旁
本书是类似何绍奇读书思辨与临证”生动活泼、贴近临床的罕见佳作。全书文章陆续在中国中医药报进行连载。对每个方证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出临床应用的细节和思考与质疑,提出作者独立的思考: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方之法。在努力与立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散在的、笔记式的文字。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按一定刺法瞬间刺入腧穴或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其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通过温阳扶正、祛寒散邪、疏通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属于温通疗法的范围。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施治简便、见效快、疗程短等特点,在治疗顽固性病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目前在大学教材中尚未收录火针疗法,其临床运用也不广,因而针灸疗效受到一定制约。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立“针灸三通法”理论,将火针疗法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对促进针灸疗法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书系作者将40年来赴世界各地讲学的资料加以整理而成。全书将《伤寒论》方剂分为十二大类,包括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五苓散类、泻心汤类、柴胡汤类、栀子豉汤类、白虎汤类、承气汤类、理中汤类、四逆汤类、杂方类。每个方剂从原文、要旨、释义、病机、组方及用法、方义、解析、鉴别比较、辨证要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详加解析。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是学习《伤寒论》很好的参考书,适合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崑编撰的一部针灸巨著。此书选集类编诸家针灸文献,并辅以发挥考证而成一家之言。全书内容包括腧穴、刺法、经论、针灸歌赋选集等,类分六集,故题曰“针方六集”。所谓“针方”系泛指“针灸之学”之义。其基本直接引用的文献有《针灸甲乙经》《窦太师针经》《玉龙歌》《针灸聚英》等,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次整理采用明万历刻本为底本。有关此书的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基本构成、编撰体例、引用文献等问题,书前有总的评析,为阅读全书的导读;对于吴崑在引用文献、腧穴考证及其他学术观点上的得失,皆于具体条文下加以点评、解析,体现了点评专家多年研习针灸学的心得与感悟。 《针方六集(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适合针灸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供广大针灸爱好者参阅。
本书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医学专著中最重要的著作,也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书目。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灸论”,列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中篇为“灸赋”,以韵文形式阐述针和灸的关系,以及临床治疗的各项要点;下篇为“灸例”,是作者临床案例的总结,翔实描述病人的症状、艾灸的穴位及其选择该穴位配方的理由以及成效。
本书作者长期精研践行董氏奇穴,深有体会,结合他人经验,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董氏奇穴的穴位及董氏针灸确有疗效的疾病治疗方案,且穴位附以彩色真人图谱,内容全面翔实,图片清晰直观。本书适合董氏针灸研究者、广大针灸师、中医院校学生、针灸爱好者参考阅读。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推荐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小白”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本书主要从针灸篇、内科篇、外科篇、治验医案医话选萃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七十余年之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除重新呼吁重视针灸基础深化教育,在医案医话中更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绝技传承下来,寄望后人能承先启后更上一层楼。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面广,贴近中医临床,不仅可以作为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参考书和教学用书,而且可以让广大读者了解当代的一些针灸中药治病的特点,在针灸学研究方面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专著,适用于广大中医和针灸爱好者。
本书分为肿瘤总论篇、肿瘤各论篇、肿瘤并发症篇、放化疗不良反应篇四部分。为系统介绍针灸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第一书,也是作者20余年针灸肿瘤临床经验系统总结。创新与实用是本书鲜明特点,创新贯穿本书每一章节,本书融入了针灸肿瘤理论深度思考、创新疗法来龙去脉与实践;实用体现在书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治疗手段,因其皆有基础理论知识支撑,临证验之高效、速效。本书内容涵盖了肿瘤学所有常见肿瘤与症状的针灸治疗方案,方案不仅包括针灸,还包括拔罐、刮痧、穴位贴敷、姿势调整以及饮食生活指导等,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整合治疗。全书充分体现“立足前沿、创新引领;突出原创、效验实用”。
《216种疾病门诊处方全书》针对基层门诊实际工作情况,汇集了216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处方1500余个,并详细阐述了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案。内容涉及内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外科、骨科、五官科等临床各科等多个科室,为全科处方手册。处方中用药均为基层基本药品,经济实用,并提出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作为广大基层医师以及全科医师、住培医师、医学院校学生的口袋书和常备诊疗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