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本书围绕耳穴的分布规律、机制、功能、操作方法等,通过一幅幅病例诊断照片、深入浅出的文字向读者直观地呈现了常见病症的耳穴诊疗反应,体现了耳穴治疗在健身、防病、治病中的应用,实用性强。
本书依据焦顺发手稿整理而成,主要讲述了焦老近50年在头针发明、研究、运用中对《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解与分析。全书共五部分,先从中医的脑、中医的神、筋终针、破千古针局等维度进行了透彻阐释,然后列举了焦氏头针经典医案,其中既有国内医案又有国外医案。本书视角独特、推陈出新,论述通俗严谨、幽默风趣,给人以启发和点拨,适合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头针等专业的教师、医师、医学生参考研习亦可供中医药爱好者翻阅赏析。
本项目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的子项目。本项目荟萃岭南特色鲜明的中医技法成果,展示其秘验精华,填补岭南中医药和文化研究空白。《岭南陈氏飞针疗法精要》所载技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无菌、无痛、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奠定了我国无痛针灸的里程碑。
本书是一部治疗软组织损伤浅筋膜松解的特效医疗方法的专著。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患者疼痛的姿势或动作中的参与肌肉来确定其中受损的肌肉软组织,采用超微针刀松解,运用四大理论(杠杆理论、弓弦理论、拉杆理论、链条理论)将深层的病提到浅层松解,将危险部位的病症提到安全部位松解。进刀深度不超过1cm,一般常规深度为0?2~0?5cm,使针刀松解达到无风险。因其进刀深度浅,作者发明了超微针刀枪,使针刀医疗变得更加简单,极大地达到了减痛的目的。超微针刀疗法疗效立竿见影、当面见效,不用麻药和激素,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圆利针疗法是根据古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具的特殊形态和其作用为基础,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理论为指导,对针具形态加以改进,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运用针灸的合谷刺针法针刺,从而形成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本书共分为四章。*章主要将庄礼兴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来的调神针法学术观点,包括其渊源、传承、内容、操作方法以及临证应用变通加以论述;其次,借助近十年来科研工作的平台,将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形成较规范的方案;将针灸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等脑病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二章主要精选近年来庄礼兴教授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选择治疗方法可行、临床疗效较好的部分内容加以分析讨论,使之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章为医案医话,是庄礼兴教授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学生将口述笔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还有临证过程中学生的跟师笔记,择其精华整理而成。第四章是学生将庄礼兴教授的临证经验和治疗方法,或进行验证,或加以发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论述。
本书选撷管氏针灸医学流派五代家传代表性传承人管家岱、管庆鑫、管正斋、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的经络辨证经验、管氏针刺手法、管氏经验穴、针灸配穴处方学、过梁针等特殊针法经验和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的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精要等。五代人继承弘扬管氏针灸医学流派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学术精华,彰显管氏针灸独特的家传技艺,精湛的针法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新颖的学术观点。本书管氏针灸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著作,反映出管氏针灸医学流派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和 理 法 意 的传承理念。适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杨氏针灸是海派中医重要的针灸流派之一,创始至今已传承和发展近百年。初是从浦东唐家花园王秀园、王诵愚一脉传承而来,以杨永璇为开山鼻祖。本书主要辑录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杨氏针灸开创者及历代传人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术文献,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对杨氏针灸流派进行概述,介绍了曙光医院杨氏针灸代表人物及学术思想。并对曙光医院杨氏针灸的针刺麻醉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下篇各论则将曙光医院杨氏针灸的代表性学术文献分为临床研究,实验、机制研究,文献综述,理论探讨,验案报道,针刺麻醉六个部分。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五千载薪火传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中医三宝 汤、针、灸 活人无数,效果神奇;其中灸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袪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养生保健等作用,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易为大众所接受,《内经》有言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作者历数载寒暑,阅古书典籍,览今之科研成果,结合多年自身经验,创新性地提出 穴区灸法 理论,将人体分为十大穴区,以气一元论为基础,用扶阳透灸智能设备医疗实践,时而采用中西结合疗法调治机体;在祛除寒湿痰瘀之积、调理体质及缓解心脑慢性病、妇科、疼痛等问题中多取奇效。本书从灸法源流、穴区灸法优势及治法、穴区灸法配合中西疗法等多维度讨论,意在承前启后,引领中医灸法学习和传播新热潮。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国灸疗的基本知识,包括灸疗的历史、分类与作用机制、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适应证与忌证、穴位选用的原则和方法等;下篇重点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急腹症、皮肤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一百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且每种病细分为病证概述、灸疗取穴、灸疗方法、养护宜忌。本书对唐、宋以来历代名家医籍以及现代医家、中医期刊、杂志、报刊中发表的灸疗验方方法广收博引,纳精荟萃,内容丰富翔实,操作性、知识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