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耘耥》一书是*名老中医,新安医学传人,胡国俊先生为中医事业心无旁骛,乐道遗荣地在辛勤耕耘杏林五十余年医事生涯中,所记载的部分典型病案、医理医话、方药运用及心得体会。分为谈医、说理、论药、话疗四部分整理成册。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耘耥杏林乐道求真那股为中医当仁不让的豪情,其勇可贾,其心可嘉,当为后学者所仰。书中对对当前中药品价所存在的乱象痛心疾首,对许多疾病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正是他久经临床的心悟所得,得同道珍视。 《肺恙求真》一书是*名老中医胡国俊先生专事中医呼吸内科二十余年来对肺系疾病治疗的经验总结,该著详尽地阐述了呼吸系统之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危重顽难病证的病因求索、机理探寻及治疗经过。注重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临床治疗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 陆渊雷先生的代表著作主要有经方三书:《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集》。 其著作告诉读者如何将经方医学与临床问题衔接在一起,并且帮助读者认识“方证相对应”等那些更加实质的问题,同时他以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介绍了从日本汉方家那儿获得的临床资源。当代经方学家、《中医人生》作者家娄绍昆深情评价:“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领略到经方思想的博大精深,阅读中时常触发淋漓畅达的体悟,使我对《伤寒论》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陆渊雷先生的著作使我更直观地接触到方证辨证的临床,更坚定地走向现代经方医学。所以我认为陆渊雷先生的著作在我的生命成长目前刻下了圈深深的精神年轮。”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 《伤寒论今释》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
《王冰医学全书》集唐代王冰所编著医学论著之大成。王冰是唐中叶著名的医学大家,里籍生平不详,号启玄子,别号王太仆,主要生活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问,曾官至太仆令,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历经12载艰辛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告竣,勒为24卷。其问他又“别撰《玄珠》,以陈其道”。 本书系统整理辑录于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校勘疏注,由于王冰是传承五运六气之学的第一人。故本书还包括了他系统研究运气学说的相关论著,在系统整理辑录其著述的基础上,对其医学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书末附有今人研究王冰的相关论文题录。
作者依据多年临床和中医古籍训诂经验,一致致力于复原黄帝内经五音治疗体系,发展 理法方音(药) 完备的中医治疗方法。 理 依据《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相应理论; 法 依据总结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汤液经法图 中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 音(药) 应用电脑软件生成、修饰、调节乐音; 方随法立 ,参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以及不同乐音、旋律的阴阳虚实属性进行辨证组方。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作者以中医理论基础,结合六十馀年之临床实践经验,为伤寒论逐条注释的著述,为中医提供系统的辨证论治实用的技术。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本书为《天隐子养生书》《延寿*绅言》《养生肤语》《摄生要语》《唐宋卫生歌》《益龄单》六种从文史丛书中所辑的中医养生著作合编。底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丛书所选养生书籍大都具备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特点,不需长篇大论,而其中精义自明,尤其切于百姓取用,因此成为通俗派养生书籍之代表。今予影印,以广其传。
《养生导引法》的主要内容,来自于隋代书中主要汇集了养生祛病的导引法共29类,按病证分列为中风门、风痹门、心腹痛门、霍乱门等25门,另有补益门、老人门、五禽戏法及服气吐纳诀。前者主要用以治疗祛除各种病证及不适,后主要用强身健体,养老益寿。其中,25门祛病导引法与补益门的内容,主要来自于隋代巢元方等人所撰的《诸病源候论》,其他内来自于其他养生导引类著作。《卫生要术》集中编绘和记述了了五种导引功法,包括十二段锦、外功、内功、易筋经与却病延年法。其中,十二段锦应该是此书*为重要的内容,包括十二式立式动功,每一式都包括一整套的动作,配有12幅图。却病延年法:共九式,为八种立式自我按摩法加上*后一种坐式运动导引组成,配有9幅图。此外,还有 五脏辨病 一篇,简述心、肝、脾、肺、肾的生理病理。
《论语中道观》 内容为作者在长沙开福寺国学班上的《论语》讲稿,前后讲了10多年,稿子也修改过很多次。本书汇集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作者采取了逐字逐句的解读方式,主张明义理与通训诂并重,并择其要点、循其脉络、紧扣义理,做了重点解读。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密、考据与义理并举,在对《论语》主要思想全面解读的同时,书中还对儒家思想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论语》思想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帮助,是研究儒家思想的力作。 《老子道德经儒释道三家注按》 内容为《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经》)注释的汇编和作者的评按。《老子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即对当时乃至后
本书是一本中医名著解读,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潘华信教授对陆渊雷著作进行点校。陆渊雷为近现代医家(1894—1955)。名彭年,江苏川沙县人。自幼聪颖,攻习经学、小学、天文、历算,于医学亦多所涉猎,尝师事恽铁樵,并协助其举办函授学校,又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医院校。后又与徐衡之、章次公等人创办上海国医学院,自任教务长。后又任学术整理委员,并创刊《中医新生命》。1949年后,又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陆氏在学术上参汇中西两种医学,为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之代表人物之一,以中西汇通之观点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著有《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常以现代西医之观点解释中医传统观点,独具见解,虽褒贬不一,但对中医理论不失为有价值之作。
“灵兰书院?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基础分册》、《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临床分册》、《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运气分册》、《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上编》、《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下编》、《难经三家注》、《伤寒论三家注》、《金匮要略三家注》8种。本书是《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的第二分册。选取《黄帝内经灵枢》众多注本中特色的三家,沿袭通行本《灵枢》篇目顺序,将注文依次纂集于相应经文之下。汇集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和明代张介宾《类经》三家《灵枢》注本。集三家之学,补一家之偏,让读者跟随古代医家轻松品读中医经典。对学习和精研《黄帝内经灵枢》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