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其中运用六经辨证法对杂病进行了辨证施治,使杂病的辨治方法得以扩展,为后世进一步运用六经辨证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者从六经辨证角度系统解读了《金匮要略》。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共 33 章。总论部分概述了六经辨证在《金匮要略》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方药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各论部分是每个病证六经辨证应用的具体内容,以方证为主,从 症 - 病 - 证 - 治则 - 主方 - 加减法 - 现代应用 等多层次,剖析了杂病治疗中六经辨证的整体性,详述了每个经方的方证循证依据,并附以经典名家案例。 本书立足临床实践,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杂病六经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体系,便于临床掌握与应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六气、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自唐代王冰次注《素问》补入运气七篇大论后,五运六气被列入中医经典,对医经释意、临床辨证、疫病防治等具重要意义。在五运六气文献的古今调研、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中,将古代五运六气经典文献进行精选、校注,收录现代单行点校刊本较少的五运六气孤珍本,以类书形式集粹经典文献,希望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医科院校在校学生、临床医护人员的学习提高提供优质素材,为体悟中医精髓指引捷径。
本次影印之辑稿,精选晋唐方书十一种二十册,上自东晋《范东阳方》,下迄唐代《近效方》,多属未刋印之辑复者。各书写有解题,说明考证相关问题、介绍内容梗概、提示辑稿价值等。其中《删繁方》、《经心绿》、《古今绿验方》、《延年秘绿》之解题由梁峻撰写,《范东阳方》、《集验方》之解题由李洪晓撰写,《纂要方》、《必效方》、《广济方》、《产宝》、《近效方》之解题收胡晓峰撰写。为保持辑稿原貌,卷次阙如、内容散漫者,仍依其着。所收《删繁方》一书,虽作者谢士泰生平里籍考证不详,但其内容多引自佚书《华佗绿袟》,该书存 有中医理论在古代的不同记载,如皮、肉、筋、骨、脉、髓之辨证论治方法等。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先生曾提示笔者要重视对此书的研究,笔者亦曾研读,并指导几位研究生从不同角度开展工作,多有收获
《名医类案正续编》收入了(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名医类案》为明代江瓘著。江瓘(1503 1565年),字民莹,号篁南,歙县(今属安徽)人。好诗文, 有志述作 ,曾 周游四方,友天下之士 。因多病求治不效,自攻医术,终成名医。《名医类案》是我国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全书十二卷。分二百零五门,每卷设标目若干,共载案两千四百余则。《名医类案》为我国较旱的大型医案类书,收罗宏富。编辑有序,并依己意而酌加按语,不仅开创了医案类书的先例,且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颇受历代医家推崇。《续名医类案》为清代魏之琇撰。魏之琇(1722 1772年),字玉横,号柳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秉承祖业为医。有感于明代江瓘《名医类案)尚未完备,乃 杂取近代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说部之类,分门排纂 ,成《续名医类案》六十卷。其
这是一本广泛涵盖了《本草纲目》内容的科普读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十个章节。每一个条目,注者都配有该物种的介绍、习性,全面且详细地描写了动植物的性状、释名 。配以大篇幅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彩色手绘插图,读者能在领略生动有趣的本草世界的同时体验300余幅图带来的视觉盛宴。全书白话文为主,可读性强,内容不失专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学习。四色全彩印刷,极尽轻奢文艺之风。翻阅本书,让你感受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之美。
本书为深圳市中医协会的多名现代经方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条文的逐条讲解录音,经过细致地再次整理编纂而成。 书中对《伤寒杂病论》的398条条文逐字、逐句进行详细剖析。因为讲课者均为颇具临床经验的医生,所以在对条文的讲解上少了很多照本宣科的古板解释,更多的是根据个人切身的临床体会来阐释对条文的理解,让读者能领悟到仲景理法方药的实际运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反复揣摩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