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之后对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又一解读。书中介绍了六经辨证中的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等经)的主证、兼证、脉证并治等,结合各经用药处方,将介绍了如何按病选方、用方等内容。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并汇通中西。《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黄色封面的)可于此书配合阅读,条文序号是一样的,
导引作为中医五大治疗体系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治病养生的重要作用。本书以传承发展导引为目标,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在旁征博引古今导引名著的基础上,凝练出与现代病症相对应的导引术,力争还原古人思想,并将导引动作规范化。 本书共十二章,对导引源流、导引理论、病症导引、经典导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也为社会常见的失能老人、青少年脊柱侧弯预防等问题提供了导引运动处方。旨在引导读者在全民健康、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下树立起人人对身体负责的风气,以及健康靠自己启动的观念。同时也为导引爱好者挖掘整理了五套经典导引。本书是集治病、防病和养生于一体的中医导引实用手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武当道医临证灵方妙法系列丛书:武当道医妇科临证灵方妙法》是一本妇科常见病治疗专著,全书共三篇。篇涉及调经、种子、崩漏、带下、妊娠诸证、小产、临产、产后诸证等的诊治方法。第二篇是笔者临床40多年来,对治疗妇科病的心得与体会的总结,此篇囊括了本人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科杂病等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介绍给读者,第三篇特别介绍了武当道教养生食疗药膳,道教坤道们养生、保健经常使用。第四篇介绍了武当道教保健祛病功法,都是一些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的良好功法。《武当道医临证灵方妙法系列丛书:武当道医妇科临证灵方妙法》适合中医同道、在校中医大学生、中医爱好者选读、参考。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宏观概括了中医对皮肤病的认识角度,并介绍了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要点,如内治法的消、托、补法,外治法的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下篇介绍了50余种老年人常见皮肤病的实用中医诊疗方法。老年人的体质具有五脏衰惫、体质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的特点,故染病多虚实夹杂,瘀积并见。这导致老年皮肤病常常表现为缠绵难愈、容易反复。在遵循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大法则的前提下,结合皮肤病特有皮肤损害的辨证分析,处方以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通积滞为主、内治与外治兼顾。
物理学家用几条定律就解释了全世界甚至全宇宙,但对人类的思维来说行不通。 人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什么人类下雨不想被淋湿,却愿意在卫生间沐浴”这种3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计算机就会感到费解。 人类思维的本质,正是研究人工智能、塑造很高级的“心智社会”的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认为“大脑不过是肉做的机器”,大脑中不具备思维的微小单元可以组成各种思维——意识、精神活动、常识、思维、智能、自我,最终形成“统一的智慧”。这种智能组合就是“心智社会”。 人工智能是有史以来能限度增强人类能力的东西,人类并不是进化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