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娥的《吕景山对穴(第4版)》共收集中医吕景山针灸对穴245组,按穴位治疗功能分为23类。每组对穴均有穴名由来演绎,单穴功能阐述,伍用功效辨析,主治病症介绍,针灸方法详解,古今治验诠释。巧妙运用穴位之间的阴阳、脏腑、表里、开合、升降等辨证关系,达到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新颖,组方简便,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学习经络穴位和掌握针灸技巧很有特色的参考书,日本、韩国已译为本国文字出版发行。适于各级临床医护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和广大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为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地记录下来,汇成此书。其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气管炎、结节性肝硬化、顽固性皮肤湿疹……等。书中每个病案均按 病名诊断 、 中医辨证 、 中医治则 、 中医处方用药 、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 治疗经过和疗效 、 医话 七个环节来叙述,以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之思路和全过程。其中 医话 一节,是其数十年临床经验用方和加减用药之心得,以及临床实践之感悟,若仔细揣摩,必能对后学者在中医学术和临床技能提高上有所裨益。
本书一共分为13部分、计十二章。导论就全书内容和要点作了鸟瞰式的纵览,并提出了这个领域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前三章介绍了心理问题的东西方传统或经典理论,并着重阐述了心身之间的错综联系及人们对这种联系的认识;第四、五、六三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心身医学思想的东西方源头与发展,归纳了中医诊治中心身兼顾的经验与操作要点;第七、八两章则围绕常见心身病症的特点及诊疗问题进行阐发;第九、十两章专门分析了患者的心理特点、心身呵护及临床危机心理干预、临终关怀等;第十一章则讨论了健康、亚健康视野中的心身关系,并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的心身特点展开分别论述;第十二章重在研究医患互动、临床沟通中的心理问题。总之,前半部分主要涉及理论及机理等,后半部分重在推介实际应用技巧与操作要点。 本书不仅可用作中医院校
《仿生人工智能》旨在为仿生人工智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入门介绍,并为工程师提供实现设计原理的工具箱。以理论方法与软硬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释仿生人工智能的应用。《仿生人工智能》分为七章,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到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生物系统和人工系统中。在时间尺度上,从进化系统开始、穿越发育及学习系统、再到与环境及个体交互的行为系统。在空间尺度上,从细胞、神经元开始到多细胞有机体,再到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系统。对每个系统的介绍都是以其生物背景开始再通过描述工程方法和技术来进行。每章结尾展望新的发展及进一步的阅读建议。
《专科专病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的编纂出版,是“中医专科专病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系统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丛书立足于专科专病,结合国家“十五”、“十一五”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充分总结、挖掘古今名医专科专病临床经验,突出当代名医在本专科专病中的临床经验,力求对古今名医在有关专科专病中的医案、医论、医话、用方经验、用药经验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充分反映当代名医专科专病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专科专病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突出专科专病,丛书中的每一本专科专病书都要求就科论科、就病论病,只论述本专科、本专病内容,其他内容原则上尽量不涉及;另一个是突出古今名医特别是当代名医的医案、医论及方药的临床应用,临床中需要的内容重点阐述,与临床不相关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导致婚姻破裂。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例出发,令人信服地指出,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对疾痛故事的诠释,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重。
本书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辨证用法33种,每一种方法首先介绍其理论基础,用医案的形式介绍辨证用药思路,给中医师以启迪。附录部分,辑录了历目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用药经验,读者可以相互比较,及早掌握辨证用药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