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面诊属于四诊中望诊的一个重要部分,面诊可以给医生提供诊疗所需的关键信息,确保因病施治,使医疗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书从眼诊、耳诊、口诊、鼻诊、舌诊等方面介绍面诊知识,搭配彩图详解,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的语言,使中医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书中详细分析了身体常见的异常症状及病因,并给出了中药方、食疗方、穴位方对症调理,让读者在家就能自诊自查,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及时发现疾病征兆,避免小病变大病。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自1982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并于1983年荣获全国 科技图书一等奖,也是当年中医类图书中 的一等奖。正如当时的科技图书评审委员会主任沈鸿在发奖大会上所说:“这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实用,不存在过时的问题。”中医老前辈叶橘泉教授对本书也曾给出这样的评价:“《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是一本饶有兴味和实用意义的学习资料,对于后学来说,可以作为学习中药和方剂的桥梁工作。无论是古方的桂麻、姜附、硝黄,时方的荆防、银翘、桃红等,都是构成处方的相须、相使,合理配伍,由此而进行研究方剂学的配伍规律不是 好吗?”本书受到广大同道的一致称赞, 被诸多临床医生作为 的临证参考书阅读、收藏。
《霹雳大医(李可)》是《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张存悌、卓同年广泛收集了李可老中医的著述,包括未发表的手稿,本着“理法方药,系统归纳,突出特色,注重实用”的原则,重点归纳了李可三大学术特色、九大学术观点、36首自制方、22个药对简方、10味要药心得、21种病症的临床经验、14种疑难病症诊治之思路与方法等。观点鲜明,纲目清晰,资料翔实,切合临床。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整理学术的同时,对李可的人文精神也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大医的精神世界,总结其成才之路和临证经验,对民间中医的成长具有启发作用;二是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对有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以上是目前有关李可研究和著述中很少见到的,对于名家学术经验的总结作了有益探索。 本书不仅可以推动李可学术思想的传承,而且有助于火神派的研究和发
本书主要介绍颈椎的构成,颈部的保健穴位及一些对治疗颈椎病有积极作用的方法和技巧。本书共分九章进行介绍。即第一章,认识颈椎;第二章,颈椎病概述;第三章,颈部保健自疗特效穴位;第四章,颈椎病治疗基础知识;第五章,颈椎病治疗推拿基础;第六章,按摩治疗颈椎病;第七章,颈椎病的部位穴位按摩法;第八章,其他方法治疗颈椎病;第九章,常见颈椎疾病治疗。通过图解的形式,清晰展现人的颈椎结构、颈部的保健及以一些推拿、按摩手法。旨在让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了解一些有关颈椎病的发病特征和基础知识,知道一些简单的缓解颈椎病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一些对于防治颈椎病有积极作用的按摩、推拿手法,提高保护颈椎的意识,并能针对自身的颈椎状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防治。
李仲愚(1920—2003),四川省彭州市人,著名中医临床家、针灸学家。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临证深求古训,博采新知,施术时能取各家之长,因时、因地、因人、因症而活法用之。精于方术,善用针灸,常以中医传统的汤液、针灸、角、砭、导引、按摩、薄贴、膏沫、浴熨等方法治疗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疾病,尤擅长使用绝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证,疗效显著。多次进京给中央首长治病,多采用杵针、指针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本书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系由李仲愚老首次系统研究整理秘传十四代的独特疗法-杵针疗法而成。该疗法因其不用药物、无损痛之苦、取穴精简、手法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广受欢迎,曾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书中系统介绍了杵针疗法的源
本书系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从医60余年的经验选萃,分为“医论选粹”“医话一束”“方药拾遗”“温病述要”“杂病论治”“医案选析”六部分内容,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
本书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论述温病传变层次;以三焦辨证为纵,论述湿热病的传变途径。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附案多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治验,很有参考价值。
跟师胡希恕五年多的陈雁黎主任医师,精心整理的胡希恕先生1963年~1965年为实习生讲课所写的《伤寒》《金匮》200余首类方辨析手稿,乃由胡希恕亲撰“方解”“附注”,独具匠心之言。
本书共18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医脾胃生理,第二章介绍了中医脾胃病病理,第三章介绍了三纲两常辨证法,第四章介绍了脾胃病治疗概论,第五章介绍了脾胃病用药,第六至地十八章介绍了各种与脾胃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作者对中医三焦学说、脾胃学说、外感学说、六经辩证、水火学说、气化学和阴阳学说均有一定研究,创立三钢两常辩证法长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与妇科经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