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20章,介绍了秦汉至清朝末年,有关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理论形成及内治和外治方法的内容。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中国古代外科疾病概述。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第三章介绍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第四章介绍了作者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第五章介绍了外科疾病治法。第六章至第二十章介绍了疮疡、甲状腺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乳房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15类180余种疾病,对每种疾病都列有概述、病因病理、主证、方剂名称、组成、制剂、用法、功效、主治等。其内容来源于38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依据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筛选。所载内治方剂900余首,外治方剂1300余首。编写采用现代病名与古代相似病名及症候相对应的方法,条目清楚。所选方剂保持原型,力求简要、精确,内容保持逻辑性,突出特色
《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2)》收集了近千名全国各地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一生的心血结晶,旨在集中展示我国当代名老中医的临证特色、学术经验、技术专长和诊治水平,是对当代中医学术的整理与发掘。《宝库》中选取的名医包括国医大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千余位、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及部分省级名老中医,其绝大多数是各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宝库》人选的文章大多由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人或得意门人所撰写,内容涵盖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思路、辨证施治经验,以及方药配伍的独特运用。《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2)》收录全国500余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的论述或介绍,遴选其精华或且特色的部分,并介绍名老中医的生平或成才之路。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
该书收录了我国*的名老中医八十家,每家2-4个经验方,共计两百余个经验方,并按照中医学的分类排列分组。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相比,这些验方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它们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全面记述丛先生数十年中医妇科临证心得,并公开其苦心研拟的妇科经验方二百余首,以供读者学习参考。对现代妇科疾病,如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下丘脑性闭经、女性精神性厌食症、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台征等中医治疗的论述,更为本书之特色。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目前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系;分段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系统阐述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概要、内科杂病辨治概要、内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证论治的临证应用、内科临拉技巧,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内科的诊治思路。下篇为各论,共分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说、源流、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治疗、特色经验、预后转归、预防调护。
本书基于临床实用性的原则, 精选了具备完整的病证-症-法-方(药)的清宫医案,以临床科别(内、外、妇、儿等)为纲、疾病或证候名称为目进行医案精选编排,共载医案近1000例。每例医案分为医案、疾病名称或症状、治法、方剂、药物组成、药引、外治、患者、医家、评注等几个部分。书后附有本书常用方剂索引,供临床参考。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汇聚了编者在中国以及美国、科威特、□□□等多个国家数十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其中针灸临床指南部分适宜针灸科临床工作者学习,而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部分为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在临床应用针灸、中药治疗时提供了参考。
本书收集了作者及近现代医家使用经方的临床医案240余篇、自创方19首、当代名家验方及秘方100余首;252首经方结构及药味剖析;方探秘;《内经》《难经》病证配方;按照药味来重订《伤寒杂病论》几部分。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是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国医大师)、田淑霄教授夫妻合著的医集,是两位中医教授从医50余年来的中医求索之成果。全集始终有一主线贯穿其间,即“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全集分为上中下三卷,李士懋、田淑霄编著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精)/中医师承学堂》主要论述仲景学说。包括《平脉辨证仲景脉学》《伤寒论冠名法求索》《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
《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主要内容简介:大?敬节先生是二十世纪日本国具有学术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名家之一。他学验俱富,汉方医学编著竟达三十余种之多,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尤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我有幸看到大?先生编著、日本谷口书店出版的《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和由我国从事日本汉方医学研究的学者王宁元博士对这部脉学专著的汉译稿,它反映了中日两国传统医学诸多交流中的一个方面,我在阅后深受鼓舞。宁元博士希望我能为此译本撰序,今漫笔如下。人所共知,张仲景一贯重视脉证分析以探求方治。《伤寒杂病论》中之六经伤寒和多种杂病,在阐论前,大多标以“脉证并治”四字。至于辨脉法和平脉法,或有一些学者认为非仲景原著而未予注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是关于经食管超声的专业性著作。是继1997年李治安教授编著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首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的再版。由于近年经食管超声技术、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版主编李治安教授也委托何怡华进行再版。专著的内容对超声心动图医生以及心脏内科医生和心脏外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的显示尤为清楚,尤其是二尖瓣的显示,是其它影像学不可取代的。在疑难病的确诊方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不理想的情况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工具。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