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两千年来中医汤液学的基础。目前解读《伤寒论》一般都采取漫谈或者概述的方式来解读。《大医至简 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用严谨专业的态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条逐句解读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汉代经学*的成就是以经解经,完全用经书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解。本书也继承这一传统,在解读立场上本着严谨的态度,完全尊重医圣立场,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将这本经典用现代人的语汇,清晰而准确的传达给今天的读者,为《伤寒论》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舌诊是中医学中拥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亦是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书以作者长期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舌象资料为研究素材,从中精选各种病症的舌象代表图片,经汇总、整理、润色而撰成。全书内容既丰富又精要,其目的就是帮助读者以尽快的速度学习、领会、掌握舌诊辨证的技巧。可作为广大中医学爱好者,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料,又可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书集作者近五十载之临床用药精研心得,其中既有前贤之深刻认识,更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观点和临床经验、体会和验方。此次再版,是在第2版原载277味药物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近几年来新的临床用药体会,并新增一些药物,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基本上对每味药治疗某疾病的特效性进行了阐发。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本书是《中医传薪录》论坛丛书的 辑,采用了原创、实用的创新风格,收录了数十位中医工作者临床经验的结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全书分医话、医案、方药、针推等几大板块,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家学习中医药的困惑、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做了通俗细致的讲解,内容科学、实用,原创性强,真实朴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医临床佳作,适合广大中医从业人员、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记述了一位民间中医的成长之路,这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个民间中医传统师带徒的缩影。一路走来,有最初跟师学医时耳濡目染、亲炙师承的铭心记忆,也有困惑时饱读经典、刻苦钻研的自悟新识,更有初时接触中药从常识药性,方知禀天地自然之气而生之草药也有灵性,到真正走上行医这条路,目睹师父几剂汤药治愈所谓西医疑难重病而更加坚定认识到中医之神奇;从接诊辨证时受师父影响不被西医病名困扰而善开小方,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药简效宏,到真切体悟到一些医学道理和生活现象是相通的,可谓生活处处是中医。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学术探讨,只有接地气的朴实真知。
目前国家重视中医的发展,若要真正继承、发展中医,仍要遵循中医的基本原理,而中医所有防治疾病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原理之上的。本书分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医的发展渊源及行业现状,提出了中医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运用通约的语言揭示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各论部分展示了基于中医基本原理及现代医学、生物学等知识提出的新医学体系。针对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逐一分析其治疗现状,揭示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而提出防治方法。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临床,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
本书详细介绍了铁杆中医彭坚的200余首经方、时方、单方、验方的临床运用心得,重点展示了其独到的用方思路、临床心悟,每一则医案都详细记录了用汤方治病的整个过程,既有常见病,也有许多中西医棘手的疑难杂症。以期帮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水平,了解各种名方的组方原则,掌握汤方在临床实际运用、加减变化中的诀窍,在遇到类似病证时,从中找到正确的辨治思路和可供参考借鉴的有效方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中医大家笃行敏思,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方面各有所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治法方面,除传统 阴虚为本 观念指导下滋阴法的延续外,清热及通腑法逐渐受诸多医家重视,而活血法更是蔚然成风;在脏腑病位方面,大部分医家主要着眼于脾、肾两脏,且强调治脾者又明显多于调肾者,这或许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关。仝小林院士率领其医学团队立于临床实用性,对这一时期各大医家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突出了病机治法、四诊要点、处方用药及其他特色诊疗的精髓,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开拓临床诊治思路。为便于读者参考学记,以精简易诵的文字总结诸医家之经验于每篇篇首。本书适合一线临床医师、初涉中医者、广大的中医爱好者及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着重介绍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的文脉与法脉的传承、导引口诀图谱的释义,以及导引的功理功用、临床运用的导引祛病处方等。共分为九篇:释名篇、源流篇、传承篇、基础篇、特点篇、功用篇、法诀篇、图谱篇、祛病篇。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蒙尘。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五运六气之人渐多,但鲜有成功运用于临床者。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继承了该流派重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特色,疗效凸显,屡起沉疴,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临床一线医生开启了破冰思路。《中国中医药报》在2014年及时开设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报道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取得的一些验案,推动了国内外掀起学习五运六气的热潮。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将该报的有关五运六气文章汇编成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中医从业者开启学习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的大门,也能为热爱中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中医、认识五运六气的窗口!
本书系统梳理了古今与近视治疗相关的理论学说与治则经验,归纳出近视防治的古今名方及外治方法。广泛搜罗历代名医名方和当代名家验方,井阐明各家近视相关理论学说,为近视中药内冶法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同时,注重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及药物外治法在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梳理总结出头针法、核桃灸法、熨目法、药物熏眼法等诸多卓有成效的近视外治方案,为近视中医外治打开了广阔的治疗思路。
癌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时甚至超过死亡的威胁。因此,治疗癌痛与控制肿瘤生长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癌痛治疗的真经,内容极其珍贵,其治疗理念皆源于经典。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是治疗癌痛的常用古方和验方;中篇是治疗癌痛心得;下篇介绍了癌痛专药、民间单方。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其 全程扶正,适当攻邪 的诊疗思路,尤其运用耆婆万病丸通治多种癌痛的方法。耆婆万病丸是佛家秘方,原载于《千金要方》,通治多种癌症疼痛,常被称作 甘露 。 癌痛十三方 为作者多年经验之结晶,涉及多种癌痛的治疗,此系首次全面披露。本书既有中医临证发微,又有方药新识,还有医家的不传之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书适合中医从业人员以及广大的癌症病人及其家属阅读。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广大癌痛病人带来
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之后对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又一解读。书中介绍了六经辨证中的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等经)的主证、兼证、脉证并治等,结合各经用药处方,将介绍了如何按病选方、用方等内容。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并汇通中西。《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黄色封面的)可于此书配合阅读,条文序号是一样的,
本书总结整理了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授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防治的 二五八方案 ,临床 六对论治 和糖尿病患者 三自如意表 ,对那其用药特色、经验药对,医案涉及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集吕仁和教授五十年治疗糖尿病经验于一书,并收集整理了相关学术经验的临床科研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糖尿病中医诊疗,包括糖尿病概述、糖尿病的中医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方案、 十八段锦 与糖尿病分阶段保健操,下篇为详尽的针对不同糖尿病并发症的辨证治疗。
中医妇科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对《实用中医妇科学》进行修订。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版的内容,增补15年来中医妇科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新病种,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系统性。修订的基本原则仍遵循版提出的全、精、新:其一是全,既有系统的中医妇科理论,又有临床实用的疾病诊疗方法;既注重传承,亦着眼于创新;既详细阐述常见病,也不遗漏少见病。其二是精,突出中医理法方药特色,指出诊疗要点,切合临床实用。其三是新,收集资料有新颖性,编写体例亦有新意。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中医师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 本书的特点是,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 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 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实用参考阅读用书。
作者精心筛选了101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中医医院的肿瘤中医名家,汇集了他们分析恶性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临床治验精髓,编写成此书。本书从病机治法、核心处方、常用药对等方面对名家诊疗经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尤其是引入了11位国医大师的治疗经验。本书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工作者随时查阅、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临床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研究生的重要教学参考书,同时适合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普通大众阅读参考。
中药临方调配外治是中医皮肤科的特色疗法。李元文教授在既往调配外用制剂时发现,传统饮片质量不稳定、贮存麻烦、耗材多、粉尘大、毒副作用较大等,导致外用制剂性质、疗效差异性较大,且传统饮片加工工艺繁琐,这些因素很大程度限制了中药外用制剂的发展。 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新剂型,是中药饮片经现代工艺浓缩提取而成,既可内服,亦可水溶成膏或洗剂外用,因其不需煎煮、成分稳定、工艺科学、配制严格、品质可控、安全性高、省时省事、应用方便而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李元文教授多年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但提出了一系列的运用配方颗粒治疗皮肤病的内治验方,同时总结出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外治效方。本书即是对李元文教授运用配方颗粒治疗皮肤病的内治验方和外治效方的总结与展示。 本书第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归集为《伤寒论》,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后世称作 众方之祖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卷为 辨脉法 和 平脉法 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伤寒论》据院图书馆藏明万历27年己亥(1599)海虞赵开美刻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