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了1500多种中草药,配有植物、动物彩图近3000幅。正文内容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两部分,植物类中草药按照原植物科属分类,每种中草药均按照科属、识别、药用的顺序进行文字介绍,药用部分包括药材采集、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为便于读者快速通过植物花果特征锁定中草药原植物,本书将700多幅植物花图按照花色、花形、花序分类排序,编为看花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将400多幅植物果实图按照浆果、梨果、颖果等分类排序,单独编为看果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基层医师、全科医师、药师、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收录较常用、功效较确切的中草药700多种,按照中草药主要功效分类编排,共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其他等二十一大类,每一类再分为多个小类。每种中草药按别名、来源、原植物、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的顺序阐述,并配有精美、清晰的原植物、动物和药材彩图。本书适合临床医师、药师及中医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该路线图坚持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基本原则,把握国家总体战略需求、应用领域和产业实际需求,明确中药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中药产业技术发展进行整体预测和研判,进一步提出中药产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方案,以及实现路线图所需的政策、协同、人才等支撑条件,为有效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合理配置产业创新资源提供正确的指导。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迥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如何在众多医方中选择结构精当而又安全高效的方剂以供现实所需,已成为当代临床、科研、药物研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尚无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通过系统整理,把这类医方从浩瀚的书籍中筛选出来,以供当代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之参考,正是《散剂分典》编著的用心所在。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ICH的重要类别之一,安全性。在ICH进程中提出了很多指导原则,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专家们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指导原则是这样写的? 本书汇集了这些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答,是由参与撰写了引导当今药物研发方向的指导原则的专家们所编写。
作者从事中医科研与临床诊疗45年,经10年积累,编著成此书。本书围绕120味常用中药,从历代本草、方书、临床医著、医案医话、笔记杂著和现代临床报道等文献中,全面系统地收集与这些药物有关的资料,重点则收录3味及3味以下药物组成的小方,以总结药物的确切效用、应用指征和配用规律,使古今医家的用药经验得到比较真实、完整的继承和发扬。书中对120味常用中药归纳出4688条效用,分“临证应用”“临证推广”“临证参考”三个层面,表述药物应用的主次常变和配伍衍化,对掌握中医辨证用药原则,拓宽治疗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书中所收大都是3味药以下的小方,故它又是中药研发人员的淘金宝库,能为他们提供灵感和有价值的资料。书末编有中药治疗“中医病证”和“现代医学病症”两个分类索引,对临床医师案
这是一本翔实的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中国中药资源分布的著作。本书依据我国辽活的地域,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中药资源的特点,应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水平地带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山地中药资源的垂直地带分布以及我国各省(区)主要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品种的分布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中药资源分布与地理环境特征。本书对我国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基础分析,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本书是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中国中药资源分布的著作,书中的主要观点将对人文地理、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有显著贡献。
本书是我国首本外科药学的教材,由广东省药学会组织多所三甲医院 药师编写而成,由 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颜青作序。本书共分四篇。 篇“外科药学概论”,主要介绍外科药学建立的背景、定义和意义,同时介绍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特点;第二篇主要介绍“外科药师工作模式及流程”;第三篇“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主要介绍围手术期患者感染、血栓、疼痛、营养、血糖、血压、液体管理、糖皮质激素及恶心呕吐等的药物治疗管理;第四篇主要介绍特殊管理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超说明书用药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与应用。 本书为广大药师 好地融入外科临床工作以及外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工作提供参考,适合广大药师和外科医生阅读!
本书是《中国南药志》(第一卷)内容的延续。全书收载血竭、石斛、紫金牛、千年健等50余种南药,每药分别从生药鉴别、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理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翔实的介绍,旨在突出这些南药的特点与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南药提供科学资料和丰富信息。 本书可供从事南药科研、教学、生产及临床应用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中草药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广大中草药爱好者系统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掌握中草药相关知识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长期从事中草药教学和野外植物识别、饮片识别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书。 全书收录了约600种常用中草药,按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消食药、活血祛瘀药、补虚药等主要功效分为20章。图文对照,每种中药描述了中药名称、药材来源、入药部位、采收加工方法、品质优劣评价标准、药材识别特征、药性及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验方精选等内容;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原色图片。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 本书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生活家居的收藏
《吸入递送技术与新药开发》,由Wilkey-blackwell出版,系统介绍了从呼吸系统结构,吸入药物沉降机制,颗粒物清除机制,不同剂型吸入药物特点,吸入药物制剂要求,吸入新技术新方法,粒径检测方法与要求,药物开发要求,生物气溶胶药物开发,吸入药物规格等内容,是吸入药物开发研究者的参考书籍,填补国内空白。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蒙药五大鉴定方法的建立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在蒙药中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以70味蒙药材为研究实例进行阐述,包括的ITS序列、ITS2序列、PsbA-TrnH序列、 rbcL序列和 matk序列等5个常用序列,共得到230条序列。具体药材项下的研究内容有药材名、原植物名及其拉丁学名、材料来源、序列峰图、序列碱基等相关内容。 该书是S部蒙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专著,介绍了蒙药分子鉴别方面研究和应用的实例,是从事蒙(中)药鉴定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同时在蒙医临床安全用药及传统蒙医药从草原走向世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没有本民族文字,传统医药经验都是通过口授、手传保留,并以实践经验的方式世代相传,未形成系统理论。本书是部独龙族医药专著,对尚未发掘的独龙族医药文献、医药知识、方剂、用药经验、药用资源等进行系统整理。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独龙族简史、独龙族医药史、独龙江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和独龙族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各论部分收录了独龙族常用药物130味,内容涵盖独龙族药名、异名、来源、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宜忌、区域民族用药经验、现代研究,并附有植物照片。
《湖南雪峰山药用植物》系统介绍了湖南省雪峰山自然地理概况、种子植物多样性、药用植物多样性、常见药用植物等内容。雪峰山是湖南省较为独特的地理单元,是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以及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雪峰山连亘300余公里,是湖南省境内延伸最长的大山,其中雪峰山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物种丰富,药用植物繁多,是湖南重要的药材产地,这里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该区域也很少有人系统进行药用植物研究。作者通过10多年的野外调查,系统梳理了雪峰山种子植物多样性和药用植物多样性,并首先对常见药用植物1033种从学名、习性、识别特征、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产地及分布、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等进行了综合叙述,以期为当地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及时的理论支
《四部医典》又名《医学四续》,是由古代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衮波等于公元773-783年编著而成,是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又吸取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内容。全书由《概论续》《论述续》《秘诀续》和《后补续》四部构成,共一百五十六章。其中《概论续》共六章,概括地介绍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论述续》共三十一章,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以及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医德等;《秘诀续》共九十二章,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后补续》共二十七章,主要介绍切脉验尿、药物方剂以及各种特殊疗法等。本书为综合性的藏医经典著作,可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藏医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原著采用了古藏文的佛经韵语编写,译者采用以述意为主的白话文体翻译全文,
全书首先介绍了中药饲料添加剂就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特点优势;其次阐述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理论、试验研究方法、制备、常用单味中药和常用复方中药的相关知识;然后又深入介绍了中药的采集、加工、性能、中药成分及其作用、中药配伍原理;接下来书中详细列举了211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常用单味中药的产地、性味与归经、主要成分、功效、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及154个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常用复方中药的方源、组成、功效、制法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后书中还附有关于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法律和法规。全书综合系统、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指导性强,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营养、饲料与饲养等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及饲料和养殖企业技术人员的良好参考读物。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的发展是经历了药物——方剂——治法——制方理论——方剂学的过程。方剂学虽然是解放以后随着中医院校成立正式开设的学科,但近几十年来发展却很快,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方剂学科的研究之中,使方剂学中现代科学成分逐渐增加,现代方剂学已见雏形。本书则总结近年来方剂学中的有关现代方剂学的内容,编著为《现代方剂学》一书。 《现代方剂》的主要内容由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方剂、临床方剂、实验方剂及索引等组成。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本书提出划分方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方剂的产生及方剂学形成,方剂数量的增加及方剂学术流派的形成,制方理论逐渐完善,方剂学的发展及现代方剂学形成。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提出方剂学的四个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