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是我国中药学宏大的基础工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协作编纂。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本草苗药卷》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由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是以“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为宗旨,全面系统反映苗药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是当代苗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是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录的391味苗药,经过考核辨识配以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彩色图片,使读者及相关人员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载药物能很好辨认,促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好地发挥《
《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汇集了535种中药的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的*成果,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每种饮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进展。《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在《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出版)的基础上,增补近1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力求更好地反映中药现代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热点。在品种选定方面,基本涵盖了传统中药(含民族药物)、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三大部分,削减了近年来药理作用研究偏少、尚难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定位的药物。 为方便读者检索,《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还编制了汉语拼音、动植物拉丁学名和拉丁药名索引。本书可为从事中药临床、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作为一本案头书检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成药的命名分类组成、常用剂型、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 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①心血管神经精神,②呼吸消化,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④外科皮肤科,⑤妇产科,⑥五官科,⑦肿瘤血液,⑧儿科;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该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书中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中医药名词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它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中医药名词规范的需要,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挂靠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管理的权威性机枪。因而,经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将对中医药学科及行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单位都要遵照使用。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常用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商品鉴别》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有七章。各论介绍约320种药材,含植物、动物和矿物类,每个品种的栏目有正名、别名、药材拉丁名、来源、产销、采收加工、炮制、商品特征 (药材、饮片) 、主要成分、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商品规格、性味功能、用量用法、贮藏、附注、参考文献等内容。本书叙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介绍的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本书辅以高清晰彩图,充分体现了中药鉴定、中药商品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辨状论质原则。
本书根据人体组织结构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几大系统来进行分门别类,把各种常见病归入其中,然后列出医治的偏方,分类科学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查阅。
高天爱、马金安、刘如良主编的《矿物药真伪图鉴及应用》在参考了历年出版的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及炮制规范90余册,广泛收集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华海洋本草等70余册专著和30余种文献杂志,历经近两年时间编写了这部实用性很强且比较全面的矿物药鉴定工具书。 《矿物药真伪图鉴及应用》收载矿物药231种,其中166种有标准收载,其余65种为中华本草和中国藏药收载品种,附自拍内容丰富、真实清晰、特征明确的彩色图片570余幅。为中药生产、经营、临床使用、检验、管理、教学、科研提供准确的、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次以当前*严谨可靠的古籍整理形式--影印 校点单双页对照形式,采用现存品相较佳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彩色影印与点校相结合,存真续绝,精准点校,以解决以往校点本中存在的标点失宜、书名未标、异体字失考及内容排列失当等问题。
本书总论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种子研究应用简史、药用植物分类及果实类型、中药材种子学等相关的内容,各论重点介绍213种中药材种子的来源、药用价值、采集、形态特征、微观特征、萌发特性、贮藏等内容,配有原植物、种子外观和解剖图、显微特征、X光和扫描电镜图,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国内对从原植物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型种子图典。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云南民族药的大型辞书,也是云南民族药研究的集成性著作。全书共搜集、挖掘和整理我国云南各少数民族药物约1600种,每味药物从民族药名、异名、来源、药用部位、采收加工、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宜忌、用药经验、附方、现代研究、附注共14项给予详尽阐述。意在梳理、保护和发展我国独特的民族药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经验和用药特色,丰富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促进民族药研究和开发,加强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本书出版的目的在于保护少数濒危药物品种,扩大一些民族药的使用范围,规范民族药的应用方法。同时,出版本书,也将加深国人对民族药的认识,加强各民族之间医药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云南乃至全国民族团结和民族事业的发展。本书收录的民族药不但数量多,而且每一药物所述内
四部医典曼唐是人类历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载体,是藏族绘画艺术与医学完美结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画面宏伟、色彩绚丽、笔工精细、图画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不但在祖国医药学历史中少见,而且在世界医药学史中亦属罕见。在藏医药3000年历史长河中,共绘画了80幅曼唐,其中包含6000多幅小图画,内容涉及藏医药学的起源、历史源流、藏医药理论、临床治疗、药物方剂、炮制加工、天文历算等,形象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涉及藏民族独特服饰、生活用具、膳食、习俗、婚嫁、丧葬、信仰、道德观等人文民俗以及农牧业生产、军事、宗教、绘画、天文地理、建筑、交通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文献价值和保护价值。《四部医典曼唐图解》一书以图解的方式将80幅曼唐中的6487幅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药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的学术专著,旨在探讨当前道地药材在生产、流通及应用中存在的品质下降、资源短缺等问题,系统开展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本书内容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由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道地药材生态遗传 重点研究室编写。全书基于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生态因子和人为因素影响,以白芷、雷公藤、穿心莲、三七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从化学成分、遗传特征、特色的加工技术、品质区划、产地加工、栽培技术、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技术、以及根际土壤微生态和连作障碍问题进行了示范研究,建立了快速有效的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技术及规范。本书可供从事中药材栽培、生产及研究者在实践工作中参考。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毒性药材的专著。分为绪论、正文、附录3部分。正文部分收载了41个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毒性民族药927种(以基源数目计),包括植物药825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35种。其中以正文形式编写的毒性民族药有793种,其余种收于有关种类的附注之中。介绍了各毒性民族药的名称、俗名、基源、药用部位及毒性大小、采收、原动植矿物形态及生境和或分布、炮制减毒方法、各民族药用经验、使用注意、中毒症状与解救措施、药材鉴定方法、化学成分或毒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毒理,以及需说明的有关问题,为便于查阅及相关内容的比较,按基源的拉丁学名(矿物药为药材拉丁名或英文名)首字拉丁文或英文字母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