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论述儿科药物治疗学的专著。全书分上、下篇和附录三部分,上篇主要结合小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特点,探讨药物的使用原则,并从小儿药动学及药效学的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原理与机体对药物的各种反应;下篇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各类药物在儿科临床及预防等诸方面的应用,并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临床实际病例具体说明,体现了医药沟通融汇的特色,而且附有成人用药方法以供参考;附录中收载了临床医药学常用的有关资料。本书适于中、高级儿科医师参考,也适于儿科临床药学、科研、保健、教学等方面的参考。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是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建立的集临床药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该机构依据药物特性设计工作环境,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组成,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全静脉营养液(TPN)、细胞毒药物、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配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教程(附光盘)》从质量标准、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人员培训、资源管理与共享等方面进行论述。尤其在与临床沟通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并对目前PIVAS存在的问题作了大篇幅论述。
本书为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专著。书中从生物毒素的含义入手,简单介绍了生物毒素目前开发利用的状况、种类、功能与用途等。然后分门别类详细阐述了各类毒素(包括蛇类毒素、蝎子毒素、蜂毒素、蜈蚣毒素、蜘蛛毒素、斑蝥毒素、蟾蜍毒素、水蛭素、海洋生物毒素、河豚毒素、真菌毒素、毒毒素、细菌毒素、苏云菌杆菌毒素、植物毒素、藻类毒素)的开发利用方法和技术,以及这些毒素在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等。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较好地反映了目前毒素领域研究开发、利用状况,并介绍了部分外的进展,是从事生物毒素研究、生产开发,相关养殖人员的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参考书籍。
本书汇集了对手性合成与手性药物研究中若干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简要介绍手性合成、手性药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按反应方法学,分别介绍了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不对称还原与氧化反应、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不对称Baylis-Hillrnan反应、金属卡宾经由的不对称催化叶立德反应、生物碱及相关药物的不对称合成、串联重排反应、可回收高效手性催化剂及其不对称催化合成。最后,介绍了作用于M受体手性分子的药理学研究。 本书可供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操作是一个医药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医学和药学领域的知识,还要求了解和掌握的药政、伦理、财务、法律、商务管理的原理。本书立足于此,在力图拓宽临床试验全过程的管理和细节的同时,加深操作规范上的要点和方法,对临床试验各个环节规范要点、操作程序、监查对象等逐一展开论述,以期尽量弥补相对国外临床试验管理和操作程序标准化,临床试验表现出的在多个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一级分类:科技图书 二级分类:医药卫生 三级分类:药学
《药物安全与药物警戒》是由三位华裔专家组织国外有关编者参与编写的专著。编者们均在国外从事药物安全与警戒领域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其中有的是美国FDA组织的专题讲座的特邀专家;有的曾经应原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邀请进行过经验交流和讲座;有的是我国大学的兼职教授;有的参加了国家及部分省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访美时的接待和经验介绍工作。 本书由以上在药物警戒工作前沿的七位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发挥各自特长合作编写而成,全面地介绍了药物警戒这门学科的发展史、理论、方法和实践;介绍了美国和欧盟有关药物警戒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内容丰富、系统、详尽和实用,为我国同行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解读》一书收集有关新版GMP实施的相关文件,并对新版GMP条文逐章解读,对相关企业开展GMP培训,实施新版GMP有指导意义。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解读》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根据疫苗研发、制备技术和疫苗成分,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或高技术疫苗。《生物药物研究与应用丛书:疫苗研究与应用》分为两部分编写。篇为疫苗研制基础与应用,主要介绍疫苗研制的免疫学基础和一些关键技术,以及采用传统技术制备的疫苗。因这类疫苗已广泛使用多年,故按疫苗种类编写,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多糖疫苗与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和蛋白疫苗等,旨在反映该类疫苗的一些共性。第二篇为新疫苗研制及其进展,主要介绍研发、生产疫苗的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和反向疫苗学技术与正在研发的新疫苗。新疫苗的研制按单一品种编写,包含针对疾病病原体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等,重点介绍疫苗研发如菌、毒种的选择及检定,或工程菌和重组活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鉴定,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质控方法的研究与标准的确定等,可供与同
《甘露藏药国之瑰宝药之瑰宝》以西藏藏医药学的发展特点为纲,以西藏藏医院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全面系统、图文并茂第介绍了藏医药学的生成、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中国藏医药史、中国茂医药界的“药师坛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等七个部分内容。
《2011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临床部分(中英对照ICH)》共包括4份文件,两份文件是为促进药品国际注册指导原则的执行,ICH专家针对一系列常见问题提出的规范性建议和解答;1份文件为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的共识性指导原则草案;还有1份文件为基因标记物、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基因组数据和样本编码分类的定义。
随着新的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依然存在,事实证明自由往来物药物所具有的生命是其他来源药物所难以比拟的。这些都笔者撰写本书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撰写每一章节时,注重理论指导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的结合;其中不少内容是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和体会。具体体现在:将笔者近十年来积累的相关微生物药学的资料汇集总结在书中。内容新,资料全;对在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强调与产业化过程的联系:一从当前的研究和教学实际出发,比较注重介绍新型微生物药物、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与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生物转化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校微生物和生化药学等课程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
本书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阅了医学图书、期刊及有关专家的科研成果。在内容编写上注重药物原理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涵盖了药物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各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途、剂量与用法、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点等。本书内容翔实、论证有据、实用性强,力图以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为线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力求做到能使临床医、药、护等专业人员阅读后,可快速准确用药或为多种方法治疗疾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