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进自 Springer 出版社,由法国保罗 萨巴蒂尔大学口腔医学专家Sarah Cousty 和Sara Laurencin-Dalicieux 联合编写,阐释了各类药物引起的常见口腔不良反应。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药源性口腔并发症的损害特征及鉴别诊断,还特别关注了伴随技术进步应运而生的各种新疗法所致的口腔并发症。本书内容系统、阐释简洁、图文并茂,有助于相关医师及早识别、诊断、处置药源性口腔并发症,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ICH的重要类别之一,安全性。在ICH进程中提出了很多指导原则,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专家们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指导原则是这样写的? 本书汇集了这些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答,是由参与撰写了引导当今药物研发方向的指导原则的专家们所编写。
本书是我国首本外科药学的教材,由广东省药学会组织多所三甲医院 药师编写而成,由 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颜青作序。本书共分四篇。 篇“外科药学概论”,主要介绍外科药学建立的背景、定义和意义,同时介绍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特点;第二篇主要介绍“外科药师工作模式及流程”;第三篇“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主要介绍围手术期患者感染、血栓、疼痛、营养、血糖、血压、液体管理、糖皮质激素及恶心呕吐等的药物治疗管理;第四篇主要介绍特殊管理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超说明书用药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与应用。 本书为广大药师 好地融入外科临床工作以及外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工作提供参考,适合广大药师和外科医生阅读!
本书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蓝本,完整收录616种药物,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归经、来源、识别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并配以1600余幅动植物生境或局部特征放大图、动植物入药部位图、药材饮片图、动物矿物图彩色照片,填补了国家药典没有原物种图片的空白。
药对学是介于中药学与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可分为药对配伍、药对成方及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本书共三卷十二章:上卷药对配伍1~5章。主要回顾了历代药对研究概况,指出了研究药对的重要意义;归纳了药对配伍的一般规律,探讨了仲景的药对内容,整理了五脏水火血气及八法之药对、六经证治之药对、卫气营血证治之药对、三焦温病证治之药对、内科杂病主治之药对。中卷药对成方6~7章。包括辨证立法药对方、对症专用药对方。主要是对从大量中医古籍名著中精选的1000首药对成方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对每首药对方做了方书、主治、用法、按语等详细介绍,而且为分析复方提供了大量的药对研究课题。下卷药对组拆8~12章。重点对药对进行了"拆解古方"与"组合新方"两方面的探索,并提供了药对临床实验(即药对医案131例)、药对药理实验等资料,可供临
本书详细论述了神经精神类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相关的实施流程、质量控制、给药方案设计、药动学特征、治疗参考浓度范围、TDM推荐级别及监测指征、TDM监测时机或适应证、常用的检测方法、药物浓度影响因素、TDM结果解释、药物过量中毒、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内容。
本书作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个性化药物 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 的研究成果之一,首次从文献情报角度对个性化药物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相关的政策、研发现状等内容进行一一梳理。重点剖析了近年来FDA批准的个性化药物的研发链,并详细描绘重大疾病领域个性化药物专利地图全景,突出了药物的个性化特性、知识产权结构、核心技术等关键点。个性化药物研发模式是继基于疾病表型和基于疾病基因型研发模式之后的第 三种研发模式,是未来十到二十年国际上必将广泛采用的新药研发模式,已成为 各国竞相布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个性化药物核心内涵是,针对患者人群的个性 基因特征,对 敏感人群 进行精准制导式的个性化治疗,实现对 有效患病人 群 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治疗目标。精准医疗的实现与个性化药物研发及药物个 性
弗里斯智力障碍处方指南为智力障碍患者的处方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并提供有关这一重要人群临床护理的一般信息。本指南由智力障碍专业临床医生构思制订,以最新证据和专家意见为基础,提供了最新治疗共识,将处方作为智力障碍护理的一部分,并涵盖了许多案例和场景。此版本增加了儿童治疗方案和初级保健团队的作用。本书不仅是临床医生的实用指南,也是所有照顾智力障碍的初级和二级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应用宝典。本书属于国际临床经典指南系列丛书,本丛书均与世界著名医学出版社合作,精选临床各种经典指南,第一辑拟从病毒学、微生物学、智力障碍、抗生素、细菌学、骨科学等专科专病专药领域切入,这些品种业已经过全球市场的考验而一版再版。
本书通过梳理行业发展、探析政策沿革、访谈主流企业和临床医生等,讨论了我国改良型新药的现状和未来,研究了国外发达 改良型新药领域的前世与今生。本书可供医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决策人、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吸入递送技术与新药开发》,由Wilkey-blackwell出版,系统介绍了从呼吸系统结构,吸入药物沉降机制,颗粒物清除机制,不同剂型吸入药物特点,吸入药物制剂要求,吸入新技术新方法,粒径检测方法与要求,药物开发要求,生物气溶胶药物开发,吸入药物规格等内容,是吸入药物开发研究者的参考书籍,填补国内空白。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为药学学科,特别是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讲授和学习提供必要专业基础,成为药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质量评估的参考,同时也适用于药学本科生、从事药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的专业人员。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技术特点、发展趋势、应用和示例。根据我国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课程的实践性,既与本科生课程相统筹,又体现近期新技术动态,以药学学科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聚焦药物分析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
药品监管机构在解决如何“跟得上”“联得紧”“转得快”的难题时选择全面提升药品监管能力。21世纪以来,药品监管科学的兴起,是药品领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公众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公共政策研究日益丰富、社会协同治理不断深化的产物。从“新时代”的角度看,药品监管科学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药品监管融合创新时代的到来。从“新力量”的角度看,药品监管科学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药品监管协同力量的产生。 为了对当前我国药品监管科学领域的问题和挑战有清晰的认知,监管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融合性产品等领域涉及的监管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书。 本书可作为药品监管机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医药行业等有志于监管科学领域研究同仁的参考书。
2020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版兽药GMP)和无菌兽药等5类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以及《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评定标准(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2020年修订)》]等配套文件。2021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组织编写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指南》为兽药生产企业实施兽药GMP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2020版兽药GMP实施以来,从各地的具体检查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不同检查员存在检查标准把握尺度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 “放管服”改革精神和“四个 严”工作要求,统一兽药GMP检查尺度,准确理解和掌握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的内容,确保科学检查、公正检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专家编写本指南,用于对兽药生
本书为《药品GVP指南》丛书之一,由 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组织编写,围绕《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章节条款的核心要素,借鉴 成熟经验,兼顾 实际,从背景介绍、法规要求、技术要求、实施指导、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监测与报告》主要介绍《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第四章内容,旨在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如何规范开展药品风险的监测和报告等方面的药物警戒活动。 《药品GVP指南》可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监测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从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