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配套丛书之一。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成药的命名分类组成、常用剂型、
高天爱、马金安、刘如良主编的《矿物药真伪图鉴及应用》在参考了历年出版的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及炮制规范90余册,广泛收集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华海洋本草等70余册专著和30余种文献杂志,历经近两年时间编写了这部实用性很强且比较全面的矿物药鉴定工具书。 《矿物药真伪图鉴及应用》收载矿物药231种,其中166种有标准收载,其余65种为中华本草和中国藏药收载品种,附自拍内容丰富、真实清晰、特征明确的彩色图片570余幅。为中药生产、经营、临床使用、检验、管理、教学、科研提供准确的、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药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的学术专著,旨在探讨当前道地药材在生产、流通及应用中存在的品质下降、资源短缺等问题,系统开展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本书内容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由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道地药材生态遗传 重点研究室编写。全书基于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生态因子和人为因素影响,以白芷、雷公藤、穿心莲、三七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从化学成分、遗传特征、特色的加工技术、品质区划、产地加工、栽培技术、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技术、以及根际土壤微生态和连作障碍问题进行了示范研究,建立了快速有效的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技术及规范。本书可供从事中药材栽培、生产及研究者在实践工作中参考。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毒性药材的专著。分为绪论、正文、附录3部分。正文部分收载了41个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毒性民族药927种(以基源数目计),包括植物药825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35种。其中以正文形式编写的毒性民族药有793种,其余种收于有关种类的附注之中。介绍了各毒性民族药的名称、俗名、基源、药用部位及毒性大小、采收、原动植矿物形态及生境和或分布、炮制减毒方法、各民族药用经验、使用注意、中毒症状与解救措施、药材鉴定方法、化学成分或毒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毒理,以及需说明的有关问题,为便于查阅及相关内容的比较,按基源的拉丁学名(矿物药为药材拉丁名或英文名)首字拉丁文或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新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大的部分,其中总论部分讲授药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史;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药物结构与药物性质的关系;新药研究的一般知识;药物发现和结构优化的基本方法;药物合成的特点和特殊质量要求;药物代谢参与的酶、主要代谢反应和规律。在各论部分讲授了各种临床治疗药物的结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应用范围和毒副作用性质,包括:药物、抗真菌和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作用于-氨基丁酸能神经的药物、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阿片受体的镇痛药物、作用于组胺受体和胃酸分泌的药物、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药物设计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众所周知,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的产物,而发现则是对已知世界的探索。药物设计紧紧围绕发明和发现两个过程,旨在建立一套来源于现有知识和技术但又高于现有知识和技术的方法。此外,从事药物设计的科学家的创造性和直觉也时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药物是一种能通过引起某种生理作用从而影响生命系统的物质,《药物设计:方法、概念和作用模式》重点剖析了药物设计方法及药物在有机体内的作用模式,在结构设置和出发点上与传统的药物化学书籍不同。 《药物设计:方法、概念和作用模式》重点介绍了药物研究的基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常用的实验和理论、构效关系和设计方法、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基于结构设计的诸多经典案例。
本书包括绪论,药物的发现,设计与开发,受体,酶,酶的抑制与失活,作用于DNA的药物,药物代射,前药和药物传输系统共8章内容。 药物化学学科的形成、历史的发展及新药的创制与有机化学有密切相关。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药物的化学合成自不待言,药物化学中的许多原理也是从有机化学发展而来,迄今仍保留着有机化学的印记。近30年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介入于新药创制,在策略、技术和方法上与传统药物化学的融合,虽然在程度上改变着新药研究的模式,但有机化学仍是药物化学重要的基石。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在治疗药物中占主导地位,药物的分子设计、化学合成、构效关系分析以及药物与生物靶标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等,都涉及了大量的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的原理与方法。缺少有机化学原理和方法的支撑,药物化学和新药研发难以发
《杜工部草堂诗笺》是宋人鲁訔编次、蔡梦弼会笺的一种杜诗宋人编年集注本。宋人杜诗编年集注本今存完帙者不多,仅旧题王十朋撰《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及此书。但因通行《古逸丛书》本编纂失次,导致今人对此书价值认识不足。实际上,本书保留了不少宋人注杜诗的材料,对杜诗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即对《杜工部草堂诗笺》的重新整理工作。以国图、北大图书馆及成都杜甫草堂的三个残宋本拼合,正可拼成50卷全本。 程度地保持了宋本原貌。再校以元本、古逸丛书本等,校勘工作也可谓全面到位。而此书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蔡梦弼在集注时,未标各注所出何人,今作者亦参考其他杜诗集注本,将可寻绎的注家名一一注出。 因本书在底本选择及恢复注家主名上,整理者做了不少工作,已与《草堂诗笺》各本都有不同之处,故本书定
《杜工部草堂诗笺》是宋人鲁訔编次、蔡梦弼会笺的一种杜诗宋人编年集注本。宋人杜诗编年集注本今存完帙者不多,仅旧题王十朋撰《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及此书。但因通行《古逸丛书》本编纂失次,导致今人对此书价值认识不足。实际上,本书保留了不少宋人注杜诗的材料,对杜诗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即对《杜工部草堂诗笺》的重新整理工作。以国图、北大图书馆及成都杜甫草堂的三个残宋本拼合,正可拼成50卷全本。 程度地保持了宋本原貌。再校以元本、古逸丛书本等,校勘工作也可谓全面到位。而此书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蔡梦弼在集注时,未标各注所出何人,今作者亦参考其他杜诗集注本,将可寻绎的注家名一一注出。 因本书在底本选择及恢复注家主名上,整理者做了不少工作,已与《草堂诗笺》各本都有不同之处,故本书定
《杜工部草堂诗笺》是宋人鲁訔编次、蔡梦弼会笺的一种杜诗宋人编年集注本。宋人杜诗编年集注本今存完帙者不多,仅旧题王十朋撰《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及此书。但因通行《古逸丛书》本编纂失次,导致今人对此书价值认识不足。实际上,本书保留了不少宋人注杜诗的材料,对杜诗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即对《杜工部草堂诗笺》的重新整理工作。以国图、北大图书馆及成都杜甫草堂的三个残宋本拼合,正可拼成50卷全本。 程度地保持了宋本原貌。再校以元本、古逸丛书本等,校勘工作也可谓全面到位。而此书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蔡梦弼在集注时,未标各注所出何人,今作者亦参考其他杜诗集注本,将可寻绎的注家名一一注出。 因本书在底本选择及恢复注家主名上,整理者做了不少工作,已与《草堂诗笺》各本都有不同之处,故本书定
本书共收录了70个发生在ICU(包括其他各科因病情恶化而转入ICU)、急诊内科、急诊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妇科的案例,均为原发疾病发生了变化,包括肾功能不全加重、肝功能不全加重、严重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恶化、急性呼吸衰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加重、上消化道大出血、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发作、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严重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严重低钙血症、突发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猝死、肠梗阻等。
踏入21世纪,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席卷全球,人们对中国传统药物都趋之若鹜。随着人口老化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热切追求,天然植物药和中国传统药物的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特质及优势也为人们所认同,这从国际间的研究开发、生产以至销售使用都可见一斑。中国传统药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当中累积了大量宝贵经验,与西方医药一同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进一步认识及开发这一宝库,加强国际间对东西方天然植物药的了解及认识,是大多数人的期望,也是市场的需求及学术发展的必然。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资讯发达是香港的一大优势。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面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并将中医药资讯交流列为发展重点之一。 2003年下半年,在香港赛马会
《中药显微鉴定图典》是一部全面介绍常用中药显微鉴定特征的专著,分为总论、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介绍了作者团队在显微鉴定领域的探索路程以及中药显微鉴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各论分为常用中药、西草药例举以及中成药例举三个部分。其中,常用中药部分收载230种常用中药材的鉴定应用实例;西草药和中成药部分分别例举了10个鉴定应用实例。基本上每个中药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药材中文名、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药材或饮片图、药材横切面简图(墨线图)、组织特征详图(标注主要部位,并对其作解释)、粉末特征图(包括明视野和偏光显微数码照片,并对每个文末特征作解释,标号按特征主次顺序排列)和鉴别要点,部分品种还设有 附注 项,阐述混淆品和多来源品种的显微特征的鉴别与区分。 本书所有的显微鉴定结果均配有借助现代先进数码相机
《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共89章,包括84个品种,每个品种独立为一章。这些品种中,大部分研究十分深入和系统,但也有些品种研究得较肤浅,内容比较少,之所以把这些研究内容较少的品种也收载书中,旨在为今后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详细介绍了食药用菌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真菌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与方法、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活性成分与有毒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相关生物活性。其中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介绍得尤为详尽,包括提取分离所用方法、技术和所需溶剂,化合物的结构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等。数据翔实,清晰完整,是一本可全面反映目前食用药用真菌化学和相关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的专业巨著。
《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共89章,包括84个品种,每个品种独立为一章。这些品种中,大部分研究十分深入和系统,但也有些品种研究得较肤浅,内容比较少,之所以把这些研究内容较少的品种也收载书中,旨在为今后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中国食用药用真菌化学》详细介绍了食药用菌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真菌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与方法、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活性成分与有毒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相关生物活性。其中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介绍得尤为详尽,包括提取分离所用方法、技术和所需溶剂,化合物的结构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等。数据翔实,清晰完整,是一本可全面反映目前食用药用真菌化学和相关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的专业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