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树叶和树皮具有镇痛退热作用,但并不清楚它的有效成分。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的父亲身患风湿病,当时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有水杨酸有治疗作用,但该药副作用太大,几乎使人无法耐受。霍夫曼当时为给父亲治病,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将纯水杨酸制成了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这就是沿用至今的阿司匹林。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耳创建了批量生产阿司匹林的工艺,把阿司匹林真正推向了医药市场,成为一种为全人类造福的良药,一直沿用至今。
本书内容主要由实验指导和学习指导两部分内容组成。实验内容指导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药理学实验方法,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等。学习指导内容强调了《药理学》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并通过测试练习题,增强学生对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测试练习题有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三种类型。题目内容的选取,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把握好覆盖面,重点突出,题量适中。
把临床上常用的针对不同病症的处方进行编纂,以满足专科医生的实际参考需求。不仅包括 常见疾病的 常用处方,对于一些复杂病例的处方也尽可能地进行收集整理,力求科学、准确、全面、实用。对每种疾病分设“疾病概要”“治疗原则”“ 处方”“注意事项”四大项目。其中,“ 处方”是各分册的重点内容,根据每种疾病的不同程度或不同症状给出不同的 处方。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查阅方便。《内分泌代谢疾病处方速查》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高年资医师集体编撰,在写作过程中,各作者均参考了教材、指南、共识及 外的参考文献,集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几十年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于一体
本书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多年在糖尿病战线工作的专家编写,内容丰富,文笔流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自我管理、胰岛素的正确使用等内容融汇在一起,为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提供了适宜的工具和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