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七篇,包括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等内容。此次再版,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对每一篇检验项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删改,与时俱进,增加了学科新的检验理论知识和新的检验技术等,删减了部分不实用的内容。
本图解是根据以《内经》为主的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述绘制出来的,它不可能代表经络线路分布的确切情况,而只是一种示意图。作者对图的设计、绘制及经络线的布局,除使其形象化外,其经络线的分布并未超出古代记述的轨辙;但对循行途径不够明确的,或者历来有不同见解的,则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和人体解剖规律稍加补充。经络线路的循行,均以《内经》记述为依据。在发展中出现的补充线路,如奇经八脉中的维脉线路、足三阴经胸腹部的线路,则以《针灸甲乙经》穴位所述来定位。为了与古代经络图进行对照和参考,笔者采纳了朱琏《新针灸学》中的仿明版古代腧穴经络图。此图虽不能完全代表古代经络图,但在宋代以后的经络图中有的代表性。
PET/CT是医学纵深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在当今热门的分子影像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肿瘤学中应用得广泛和深入,越来越需要将PET与X射线CT结合起来应用,这对于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及制订肿瘤放疗计划和外科手术前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使传统的医学模式趋向以保健和预防为主。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给予个性化有效治疗已成为当前医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具有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和分子功能影像的PET与反映解剖形态为主的体层摄影术(cT)技术特性合二为一的显像设备PET/C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装备。它除了具有PET显像相当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功能外,还能
全书以文字和漫画相结合的形式,搜集200个来自古代文献的中药故事,对常用中药的来源、功效和主治进行了较为生动的阐释,旨在帮助初中级读者认识和了解常用中药的特点,进而快速掌握中药学的基础内容。
本书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入手,以男女膀胱流出道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尿失禁、膀胱结石及膀胱憩室等疾病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下尿路重点疾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病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书文字简练、内容新颖实用,可作为泌尿外科专科医生、研究生、尿动力学检查医生的临床教学用书,也是中、高年资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近十多年来,中山市急救中心发展迅速,建立了现代化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与市区、镇区32个急救站实行计算机联网,组建院前专业队伍,救护车车载通讯及急救设备先进齐全。院前急救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规范设置、统一标准建设,合理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为全市人民的急救医疗需求及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救援提供了迅速、有效的医疗支持,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加强对全市急救网络的管理,强化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院前急救各类人员的服务及医疗行为,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促进院前急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参考了近年来院前质量管理的新成果和技术,吸收了外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体会,编修了这册有关规范院前医疗机构质量与
急诊超声检查必须快速、准确,并且注重细节。本书包含了700多幅图片,章节内容涵盖急诊超声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应用知识、解剖结构、定位标志、图像获取方法、相关病变的知识、指导临床决策等,并且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阐述这些内容,相信必将对提高读者的超声操作技术和图像解读能力有所帮助。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涵盖内容全面,尤其专注于急危重症的评估,如宫外孕、针对创伤的超声快速评估(FAST)、主动脉夹层、胆石症、腹腔肿块、肾结石、心包积液、睾丸扭转、深静脉血栓等。章节编写标准化,列出关键知识点,采用快速阅读的编排格式,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由一般知识的介绍逐渐深入到复杂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配有检查实景的照片,可以指导操作者正确放置探头和获取的图像。配有高分辨力的超声影像图
本软件的特点是实现了对图,录像等普通纸质书籍难以显现的信息提供支持,尤其是对图的输入可以是单图,也可以是多图。试题打印功能可按照使用者要求,以WORD、PDF、HTML、TXT等多种格式,自动或手动生成试卷,亦可直接从打印机输出。本试题库软件另一个特点是实现了智能化。,试题筛选除了可根据试题号进行查询外,还提供了多参数复合查询功能,可以根据章节、子类、题型、阶段、难易度和关键词进行筛选,其中,阶段和难易度中的项巨还可以多选,进行复合查询。其次,试题自测部分能够按照使闲者所选的阶段、章节、子类和设定的难易度比例进行自动组卷,测验完成自动评分。该试题库涉及的学科多、范围广、题量大,共有试题十二万道,共有示意图、解剖图及影像图等近两万幅,图文并茂,既是试题库,又是参考书、教学辅导材料。该试题库软件
继《奈特内科学》的成功之后,我们决定编写一部类似的心血管疾病教科书,目的是可以给忙碌的临床医生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书。希望这本涵盖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编写风格通俗易懂的书,能让读者对心血管病理生理有基本的了解,而将重点放在诊断和治疗规范上。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系统与心脏、心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等,我们相信临床医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益。
I have often said that my career as a medical artist for almost 50 years haeen a sort of "mand performance"in the sense that it has grown in response to the desires and requests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Over these many years,I have produced almost 4,000 illustrations,mostly for The CIBA (now Netter)Collection of Medical lllustrationut also for Clinical Symposia.These picture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varied subdivisions of medical knowledge such as gross anatomy,histology,embryology,physiology,pathology,diagnostic modalities,surgical and therapeutic techniques and clinqu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a multitude of diseases.As the years went by,however,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requests from physicians and students for me to produce an atlas purely of gorss anatomy.Thus,this atlas has e about,not through any inspiration on my part but rather,like most of my previous works,as a fulfillment of the desires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直觉对于科研和新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在2002年我们和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共同开发的凸式探头超声支气管镜(CP—EBUS),使得纵隔及肺门部的解剖结构能够更容易的显示和识别。直觉告诉我,CP—EBUS有可能替代纵隔镜检查术。时至今日,凸式探头超声支气管镜历经多次改良,检查操作手法也逐渐成熟。在这期间所经历的研发之路坎坷颇多,正是大家怀着解决临床问题的决心而不懈努力,终于使得这本《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操作手册(EBUS-TBNA)》得以面世。 千叶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对支气管镜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当时干叶大学的和合(Kawai)、香月(Katsuki)及土手内(Doetuchi)医师开发了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取样的经支气管毛刷。KKD支气管毛刷即是由他们三人的名字而命名。在1962年,我科的崛江(Horie)博士开发了纤维支气管镜,其光源亮度是当时应用的硬质支
1992年首台双层CT问世,开创了多层CT先河。不知是巧合还是默契,1998年四家公司同时推出了四层CT。从此,CT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多层螺旋CT时代。仅仅三年的时问16层CT就已经问世(2001年),正当大家在努力适应l6层CT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时候,2003年64层CT又推向市场,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几乎所有CT的研发都在朝着平板探测器CT努力的时候,CT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与当初第三、第四代CT争论极其相似,一些研发继续朝着不断增加纵轴探测器排数,直至平板探测器的方向进发。而另一些研发者则提出了新的概念,放弃了单纯更多纵轴探测器排列的追求,设计出间隔90。排列的双球管扫描方式,称为双源(dual source)CT。 对于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来说,提高每周扫描速度是较增加纵轴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重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此次整理,除了校勘原文外,将对书中的医学术语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是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因此舌诊教学内容既要重视中医舌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望舌的基本技能。本书根据舌诊教育的特点及教学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和主线,紧扣舌诊的主要知识点编写。介绍知识点包括:舌象特征、临床意义、英文翻译、舌象图片4部分。舌象图片中除了反映相应知识点——舌象的特征外,还选取了所拍舌象病人的相关信息,有利于病证结合学习。文字内容为中英文对照,适用于中外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