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的發明和唱片工業的出現,是中國近代戲曲曲藝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整體的物質文化發展軌跡來看,中國最遲在宋代(960一1279),已經出現了結合「唱唸做打」的「舞台上的戲曲」。印刷術(科技)和出版業(商業)的興起,特別是在晚明之後,拓展了廣大的圖書市場,將訴諸閱讀的「文本上的戲曲」帶進一眾讀者的私人書齋。到了晚清,留聲機的發明(科技)和唱片業(商業)的輸入,又催生了機械複製,訴諸聽覺的「唱片上的戲曲」。以上分別依附在「戲台」、「圖書」和「唱片」的戲曲形式,雖然都屬中國戲曲藝術,但三者的表述形態、載體性質和生產模式,卻不盡相同。三者卻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近代戲曲唱片工業出現之後,新生的戲曲載體帶來相應的商業和文化建制(institutions)。這些建制(例如唱片公司、唱片刊物、電台廣播)的運作,又反過來左右近代戲
本書為教學或研究用書,序說中詳述中國戲曲流變及派別,是為中國戲曲史一篇。書中所選戲曲為元明清三代代表作,但有單行本流通者(如:西廂記、長生殿、桃花扇等)例外不收。 1. 本書序說中詳述中國戲曲流變及派別,為中國戲曲史;並輯錄元明清三代短篇代表性戲曲作品,堪為教學或研究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