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的發明和唱片工業的出現,是中國近代戲曲曲藝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整體的物質文化發展軌跡來看,中國最遲在宋代(960一1279),已經出現了結合「唱唸做打」的「舞台上的戲曲」。印刷術(科技)和出版業(商業)的興起,特別是在晚明之後,拓展了廣大的圖書市場,將訴諸閱讀的「文本上的戲曲」帶進一眾讀者的私人書齋。到了晚清,留聲機的發明(科技)和唱片業(商業)的輸入,又催生了機械複製,訴諸聽覺的「唱片上的戲曲」。以上分別依附在「戲台」、「圖書」和「唱片」的戲曲形式,雖然都屬中國戲曲藝術,但三者的表述形態、載體性質和生產模式,卻不盡相同。三者卻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近代戲曲唱片工業出現之後,新生的戲曲載體帶來相應的商業和文化建制(institutions)。這些建制(例如唱片公司、唱片刊物、電台廣播)的運作,又反過來左右近代戲
内容简介 前東京愛樂的海外公關部部長為古典樂新手寫的入門聖經! 清楚介紹古典樂的起源、演進歷史與重要的音樂家 讓你不再霧煞煞,開始享受古典樂的絕妙之作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而古典樂的魅力更是歷久彌新,對現代人來說,提到西方古典樂,幾乎直接與18-19世紀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人畫上等號,但廣義來說,古典樂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當時古希臘人就已將音樂定義為一門學問,也曾被納入奧林匹克的藝術競賽。 從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創造音階,成為西洋音樂的基礎原理後,樂器與音樂千年來已發展出許多形式,但早期的音樂只為宗教服務,是歌劇與舞蹈的配角,到了18世紀後半,演奏交響曲的管弦樂團才逐漸成為主角大放光芒,而譜寫出偉大作品的作曲家們也因此名垂青史。 古典樂潮能席捲全世界
小提琴家 基頓.克萊曼數十年音樂生涯砥礪琢磨 獻給所有熱愛藝術者的肺腑箴言 現今所有藝術家和他的公司想要「販售」的商品,都需要精心包裝一番。推銷「商品」的技巧是必要的基礎。 音樂和詮釋對這些人而言恐怕都只是次要的。如果說不能將貝多芬的作品以「郎朗風」包裝銷售,那麼就改為銷售封面上「貝多芬風格」的郎朗。 〈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當代重要小提琴名家基頓.克萊曼,在一場音樂會結識了才華洋溢的年輕女鋼琴家,兩人的對談激發了這位大師心中無限思緒感觸,於是開始向這位後勢可期的年輕音樂家寫信。這十封信件中,克萊曼闡述了他數十年音樂生涯的閱歷與心得,以其獨特的見解觀點、犀利言詞,批判當今商業主宰藝術等亂象,對藝術滿懷熱情之餘也不忘謙遜自省。 如同克萊曼在音樂中永不妥協、堅持自我而奏出
本書的五項特點: (一)樂教工作口訣,可助音樂教師增強音樂訓練技巧。 (二)分析古代音樂軼事,可助讀者明察古書之內容。 (三)社教歌曲之編作方法,可助益樂教開展的方法。 (四)論樂文摘一百篇,為以往十一冊論樂文字之精要,分為樂教理念,欣賞方 法,創作技巧,品德修養四個項目。其內容足以擴大樂教人才的視野,尤有助於工作 之開展。 (五)另請十四位樂教同仁,各就其崗位,報告其工作心得,富於參攷價值。
本書為黃友棣教授繼《音樂創作散記》與《音樂人生》後的另一部音樂著作。作者運用許多妙喻例證其見解,把音樂、詩歌、美術、文學、哲理與教育一爐共冶。討論音樂與人生的種種問題,極具趣味性。寓樂於文,使讀者於輕鬆活潑的敘述中得窺音樂藝術的壯麗,並由此而引導人們走向「生活音樂化」和「藝術生活化」的理想人生。